吉林省松原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徐淑紅
量化考核確保文化惠民工程落到實處
在2012年度松原市政府工作部門績效管理考評計劃中,分為重點工作和職能工作,各占60%和40%;每項工作都設有一級目標、二級目標、三級目標;共細化到29個三級目標,都有相應的分值、完成時限、計算方式、評分標準和責任人。
文化是城市之魂,民生是城市之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文化建設的根本方向。2007年,松原啟動了國家文化惠民工程,并將其列入市委市政府每年的重點工作目標和民生實事,寫入黨代會報告和政府工作報告。
為了強化責任,松原制定《績效評估考核細則》,在總體上將文化惠民工程分解為基礎設施覆蓋程度、文化活動頻率、農民受益指數三部分,具體細化為文化設施建設、文化投入比例、文化場館制度建設、文化場所管理和運行機制、送戲下鄉(xiāng)場次、年度文化活動場次、人均參與活動次數、人均擁有圖書數量八項內容,將其列入市政府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體系,作為各級政府和部門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并明確要求,凡年內文化建設不達標的,一律取消先進單位評選資格,地區(qū)或部門主要領導不予提拔重用。已完成的部門,由市委市政府授予文化建設先進單位稱號,并給予一定物質獎勵。
為了扎實推進工作,確保量化考核落到實處,松原相繼出臺了《關于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和《關于繁榮發(fā)展松原文化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文化建設用地、文化項目和活動審批、文化市場稅費征收上給予優(yōu)惠或減免,促進了社會各界投身文化建設的積極性。
量化考核的最終目的不是懲戒,而是確保各項文化工作的順利完成。近年來,松原先后投入資金8億余元,實現了鄉(xiāng)鎮(zhèn)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文化資源信息共享工程基層網點行政村全覆蓋,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市、縣、鄉(xiāng)、村四級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網絡。
量化考核標準的制定與實施,不僅滿足了群眾對文化硬件的需求,更滿足了群眾對文化內容的渴望。為基層群眾送去文化、思想和理念,換來了松原市文明、歡樂、幸福的新局面。目前,松原市自辦文化典型戶和骨干已接近6000個,民間文藝骨干2萬余人,年均開展活動萬余次,極大地豐富和活躍了城鄉(xiāng)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2011年,松原市農民自辦文化項目還被列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今后松原將加快推進并細化文化業(yè)績與領導政績考核細則,最大限度地滿足松原290萬人民的文化需求。
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qū)委常委、宣傳部長 曾東生
把“群眾滿不滿意”作為重要考核標準
把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納入績效考核,目的是通過一段時間的強制推動后,隨著時間的推移,讓各級政府領導看到文化建設展現出來的效應,促成各級政府領導關心、支持文化事業(yè),進而在文化建設上形成一套機制。
廈門市翔安區(qū)將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納入政府績效考核以來,以文化惠民為目標,以量化考核促進建設目標的落實,形成重視文化建設機制,在工作中做到組織到位、責任到位、經費到位、宣傳到位和落實到位。通過一系列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設,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公共文化建設成果正在惠及城鄉(xiāng)群眾。在文化建設過程中我們認為文化納入政府考核體系應把握好“三個原則”:
一、以在文化建設上形成一套機制為原則。把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納入績效考核,促成各級政府領導關心、支持文化事業(yè),進而在文化建設上形成一套機制。翔安在考核中著力促使區(qū)、鎮(zhèn)、村三級文化建設機制的形成。納入考核體系后,全區(qū)對文化建設重視程度大大提高,不僅舍得將更多的經費投入到文化建設上來,而且積極抓好工作落實,層層督促、層層落實,極大地推動了文化建設的進程。全區(qū)先后投入3億多元進行區(qū)、鎮(zhèn)、村(居)文化場館建設,實現了農家書屋全覆蓋,基本上建成了覆蓋城鄉(xiāng)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翔安在福建省已率先完成全區(qū)113個村(居)的信息化工程。
二、以因地制宜繁榮發(fā)展為原則。在文化績效考核中,要盡量避免“一刀切”的情況,要緊緊圍繞加強陣地建設、活躍群眾文化、培育特色文化等內容,堅持“送”文化下鄉(xiāng)和“扶持”本地文化并重;要在文化大繁榮大發(fā)展的目標下,開展因地制宜、形式靈活、參與性強,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翔安現存較有特色的歌舞項目很多,在考核中我們充分尊重本土文化,提出了民俗文化“一鎮(zhèn)一品”考核發(fā)展策略,強力推動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經過精心培育,大嶝百人腰鼓、新店鎮(zhèn)農民畫、馬巷鎮(zhèn)南音、內厝鎮(zhèn)蓮塘宋江陣等民俗文化重新煥發(fā)勃勃生機。新圩漢子拍胸舞、嫂子合唱團和孩子豎笛等“三子”文化還上了央視,名揚全國。
三、以群眾滿意為原則。繁榮群眾文化,僅僅設施好、活動多是不夠的,文化建設也應該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否則就容易形成政府干政府的、群眾忙自己的“二層皮”現象。因此,在文化考核中要把“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一個重要的考核標準。只有群眾滿意了,群眾參與度才能大大提高,群眾首創(chuàng)精神才能得以充分調動和尊重,文化惠民的目的才能得以充分落實。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