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zhàn)七:如何營造和平的國際環(huán)境
領土爭端問題不斷升級。中國與鄰國的陸地和海上領土爭端問題,大多是歷史遺留問題,有的已經解決,有的仍然懸而未決。從目前情勢看,自2010年美國宣布實施重返亞太戰(zhàn)略以來,美國在中國領土爭端問題上頻繁插手,比如在釣魚島爭端中,美國強化美日同盟關系。在南海爭端中,美國聯合菲律賓、越南反對中國的海洋領土主張,給中國與鄰邊國家和平解決領土爭端問題處處設置障礙,影響了中國在亞太地區(qū)營造和平發(fā)展的空間和機遇。
對外貿易摩擦加劇。隨著中國外貿不斷發(fā)展,貿易中的摩擦不斷增多,特別是新興經濟體對華貿易摩擦案件數和金額均明顯上升。據商務部2013年4月消息,2002年至2012年,中國共遭遇外國貿易救濟調查案件842起,涉案金額736億美元。其中,2009至2012年期間,中國遭遇的貿易救濟調查案件呈現涉案金額攀升,多種救濟措施并用、貿易救濟措施政治化、影響擴大化等新特點。中國已經成為遭受貿易救濟調查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國際輿論環(huán)境日趨嚴峻。近些年,伴隨著中國的快速崛起,“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等成為某些別有用心的外媒抨擊中國發(fā)展的險惡論調,損害了中國和平發(fā)展的國際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惡化了中國的國際發(fā)展環(huán)境。除此以外,伴隨著網絡空間大戰(zhàn)悄然揭幕,一些境外媒體開始不斷炒作“中國網絡攻擊”的話題,“中國黑客威脅論”甚囂塵上,使得中國在未來的數字空間大戰(zhàn)中失去了戰(zhàn)略先機。
基礎要素:公平正義
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追求。曾有一項國際調查表明,社會主義國家的公眾對社會不公正現象的敏感度和反感度最高。這提醒我們,不管“中國夢”的實現過程如何,公平正義都應是“中國夢”的啟航點。
這是因為,只有在機會公平的前提下,每個人的“中國夢”才會有相同的起點,人人才能真正共享出彩機會,才會有為“中國夢”奮斗的自覺動力,“中國夢”最終才能真正落腳到人民夢的基點之上。相反,如果“中國夢”的實現脫離了公平正義的基石,成為少數人的幸福夢富裕夢,它就會影響甚至摧毀保障夢想抵達的精神力量,最終只會成為一個華而不實的“空想夢”。
核心要素: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一百多年的民族近代史已經證明:農民階級、地主階級、民族資產階級都不能擔當中華民族復興的重任,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是能夠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核心領導力量。這不是某個人或者某個階級自行的決定,而是歷史大浪淘沙下的選擇。
當然,中國共產黨并不是一個“坐等”歷史召喚就能獲得成功的政黨,它今日的核心領導權威全是靠自己的不懈奮斗得來的。中國共產黨從一誕生就自覺地把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并在革命、建設、改革開放的不同時期,不斷根據時代發(fā)展和國情需要,在加強自身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和制度建設上下功夫,勇于探索前進道路,逐漸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中國夢”的實現探尋到了一條光明之路、正確之路??梢哉f,中國共產黨是一個真正把實現民族復興作為“生命任務”來定位的執(zhí)政黨。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這樣的政黨領導下,“中國夢”的實現必定指日可待。
關鍵要素:改革開放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100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這無疑點出了改革開放在實現“中國夢”中的關鍵作用。
回顧1978年以來的30多年改革開放史,中國經濟的發(fā)展歷程大致經歷了三個發(fā)展周期:上世紀80年代的放權讓利改革、90年代的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和新世紀的“入世”與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三輪改革使中國經濟的發(fā)展迎來了三個拐點,但讓人稱奇的是,中國經濟增長每次下滑之后都能通過改革重拾升勢。這更印證了李克強總理指出的“改革開放是我國發(fā)展的最大‘紅利’”。
所以,面對著黨的十八大提出的要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xiāng)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宏偉目標,我們要突破經濟發(fā)展現有的不利因素,保持適當的經濟增長速度,并化解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就必須繼續(xù)深化改革開放,加快釋放改革紅利,為中國經濟啟動新一輪增長提供新的動力。
保障要素:實干精神
“中國夢”的實現,是一個充滿挑戰(zhàn),需要不斷攻堅克難的歷程。如果沒有腳踏實地的實干態(tài)度和勇于拼搏、敢于攻堅的奮斗勇氣,整日熱衷于紙上談兵和虛談廢務,將追夢的行動口號化、形式化,或者常常繞道各種困難阻礙,將追夢的目標和任務一再簡化縮小,那么,夢想最終只能止于夢想,很難到達現實彼岸。中華民族170多年的奮斗史,也從另一面印證了這一道理——“實干興邦、空談誤國”。今天,我們通過長期不懈的努力到達了離“中國夢”最近的地方,但不能忽視的是,今天的我們面對的困難和考驗也是最復雜的。夢在前方,路在腳下。“功崇惟志,業(yè)廣惟勤”。實現“中國夢”,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繼續(xù)發(fā)揚實干精神,不畏艱難險阻,辛勤勞動,艱苦努力,腳踏實地地做好自己的事情,用每個人的真抓實干筑牢實現“中國夢”的有力保障。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了中國今后一個時期的發(fā)展藍圖: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xiāng)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礎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那么,實現“中國夢”的中國將會是什么樣的?
國家富強。主要體現在物質文明極大豐富,經濟總實力和人均水平都要趕上發(fā)達國家水平,在世界上占據領先地位,擁有較高的國際影響力,國防和軍隊建設與國家綜合實力更加匹配,國家安全更有保障,人民實現了共同富裕,生活更幸福。
高度民主。主要體現在社會主義政治體系更加完善,民主層次、政治文明水平比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更高,人民群眾享有更加充分的自由和當家作主的權利。
高度文明。主要體現在人的全面發(fā)展更加凸顯,人民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不斷提升,精神文明層次比資本主義更高,人民群眾享有更加豐富、更健康、更完美的精神文化生活。
社會和諧。主要體現在社會公平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享有更加廣泛和充分的“平等”權利,全體人民實現了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誠信友愛、和諧相處的社會關系,社會秩序和諧、健康、安定、有序,社會活力競相迸發(fā),環(huán)境污染等生態(tài)問題得到了較好控制,人與自然的相處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穩(wěn)定幸福。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