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棟教授,中國著名民主理論專家,1950年生,遼寧人,現為中央黨校政法教研部主任,政治學專業(yè)博士生導師。主要承擔中央黨校主體班次的《社會主義民 主》、《西方民主思潮》等題目的教學。指導碩士生和博士生。承擔碩士生的《政治學原理》、《西方政治思想專題研究》等課程。研究領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西方政治思潮、政治文化理論。代表性著作:《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論》、《當代中國民主問題研究》、《當代中國社會輿論研究》、《轉型時期的社會治安》、 《“第三波”與中國民主》、《毛澤東與中國農民》等。
點擊查看
本稿視頻報告:當代中國社會轉型的主心骨是中國共產黨 (上)
本稿精彩觀點:
李良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和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的區(qū)別
本稿PPT:當代中國社會轉型的主心骨是中國共產黨(上)
(本稿未經報告人審核。作者觀點不代表宣講家網立場。未經宣講家網站同意,請勿轉載。)
黨的十八大在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時候,可以說正確而又深刻的指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積極穩(wěn)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完成和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政治發(fā)展目標。那么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為什么要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怎樣在實踐中堅定不移的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是擺在我們面前需要繼續(xù)進行思考并且不斷解決好的理論和現實問題。
一、如何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
(一)什么是政治發(fā)展?
談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不能不提到政治發(fā)展,什么是政治發(fā)展?所謂政治發(fā)展,它的一般含義和主要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般的說可以理解為一種政治系統(tǒng)在特定的社會經濟和文化條件下,按照某種政治價值共識向更合理,更進步政治系統(tǒng)變遷的過程。
1、各國有關政治發(fā)展理論的探索發(fā)展
政治發(fā)展這個詞匯應該說來自西方政治學,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西方一些政治學家比如說阿爾蒙德、伊斯頓他們在研究分析發(fā)展中國家走向政治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提出了政治發(fā)展的理論。在西方學者看來所謂政治發(fā)展主要是發(fā)展中國家、第三世界國家由原有的、落后的、不進步的政治系統(tǒng)向更加合理、更加進步、更加文明的政治系統(tǒng)變遷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主要是以西方政治價值理念和制度模式為參照系。也就是說全世界所有國家,它的政治發(fā)展都要走上西方式的政治模式的道路,顯然這是西方政治文化中心主義的具體表現。
后來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實踐的深入,世界各國的學者開始深入研究政治發(fā)展的問題,許多學者提出政治發(fā)展不僅僅是發(fā)展中國家面臨的任務,同樣也是發(fā)達國家需要解決好的問題。
大家都知道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西方發(fā)達國家提出一個第三條道路的理論,就是由英國的布萊爾,當時美國的總統(tǒng)克林頓,法國的若斯潘,德國的施羅德這些政治家他們形成一個共識,要走出一條既不是凱恩斯主義過度干預經濟,也不是傳統(tǒng)的亞當斯密、大衛(wèi)李嘉圖的經濟理論。而是在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和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中間尋求一個比較好的結合點,這樣一條所謂中間偏左的道路,這就是第三條道路。
第三條道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就是現在大家都在知道的治理的理論,治理的理論其實是西方發(fā)達國家在推進經濟社會改革的過程中,對政治進一步實行變革的理論和做法。這就說明這個發(fā)展不僅僅是發(fā)展中國家面臨的任務,同樣也是發(fā)達國家不可回避的問題。
那么什么是政治發(fā)展?政治發(fā)展有哪些具體的內容呢,按照世界或者說國際學術界的看法,政治發(fā)展包括三個方面的要素,第一公民成為政治活動的主體,公民的自由平等民主法制的理念和政治參與的意識不斷增強,政治素質和政治活動的能力不斷提高,是唯一;二就是政治體系的能力不斷增強,政令通暢,能夠滿足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要求;三那就是政治體系內部他的組織結構合理,功能高度的專門化,而且各個機構之間能夠保持相互協(xié)調、互為促進的較高的一體化水平。
2、民主是政治發(fā)展的主要任務
在政治發(fā)展全部龐大的任務中,民主和法制應該說是它的主要任務。說到這里我多花費一點時間談談什么是民主。
民主的確是一個被形形色色政治家、思想家們搞的最為混亂的問題。我想所謂民主可以理解為在堅持主權在民的原則下,按照多數人的意愿進行公共決定的社會活動機制。民主體現在國家政治生活中便是政治民主,民主體現在社會生活中便是社會民主,民主又是有層次的,民主第一個方面的層次或者是最高的層次那就是人們所追求關于民主的理念。這些理念主要有堅持主權在民,這是民主最根本的最核心的價值所在。人民當家作主,離開人民當家作主就不是真正的民主,但是古往今來、古今中外人們一代又一代追求著主權在民的理想,但是實現主權在民的價值目標在實踐中相當艱難。
西方搞了幾百年的資本主義民主,直到今天也沒有真正實現主權在民,盡管它的民主選舉、民主程序比較完善,他在選舉的時候熱熱鬧鬧、轟轟烈烈,但是西方民主的本質仍然是金錢政治,就是誰能夠掌握在經濟上掌握大量的資源,誰才能夠真正的控制政治的權利。所以他也沒有完全實現主權。
那么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主權在民的原則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搭乘了比較好的平臺。但是現有的社會主義都是在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度里建立和發(fā)展起來的,在這些國家里探索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非常艱難,而在這些國家里探索社會主義民主就更為不易,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大多數都是在封建主義的土壤上或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礎上建立和發(fā)展起來的。封建傳統(tǒng)意識濃烈,民主的精神太少,再加上由于經濟、政治和文化各個方面條件的限制,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主權在民也有一個從可能向現實轉化的過程。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