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緣政治:世界格局的變化與未來(3)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幣緣政治:世界格局的變化與未來(3)

三 未來的焦點與走勢

認識未來世界格局變化,關鍵在于抓主要矛盾。通過對歷史和現狀的闡釋,人們不難認識到,國際貨幣體系特別是貨幣的本位制,對世界體系即世界基本秩序的建構與穩(wěn)定運行具有重大意義。正是由于美元本位制的危機,使二戰(zhàn)以來大行其道的自由市場和自由主義的經濟模式遭到質疑,危機沖擊了全球開放的貿易體系,撼動了國際秩序的基礎。

危機當頭,各國固然需要協調政策應對眼前的挑戰(zhàn);但是人們心里清楚,現在也需要對危機后的世界秩序進行設計與安排了。與經常成為新聞事件的核武器試驗或是偶爾成為廣泛議題的氣候變暖相比,國家間的貿易爭端、匯率升跌、貨幣增發(fā)與貶值、主權債務等才是決定世界之舟航向的洋流。由于國家利益的高度金融化,金融杠桿左右著全球資源的配置和利益的分配,未來國際關系的矛盾將會圍繞國際貨幣體系和金融秩序展開,其焦點是——恢復原有的秩序還是改革舊秩序? 其本質是一個幣緣政治問題。

2011年1月17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和《華盛頓郵報》聯合書面采訪時談道,現行的國際貨幣體系是歷史的遺留,現行的國際金融體系存在著嚴重弊端,與經濟金融全球化發(fā)展已不適應,未能充分反映發(fā)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金融格局中的地位變化,亦難以應對大規(guī)模金融活動中存在的風險和國際金融危機挑戰(zhàn)。因而,需要進行改革。中國的看法在西方引起了不小的震動。顯然,作為至今控制國際貨幣體系的國家,仍然希望能夠恢復和維持已經深陷危機的傳統國際貨幣體系。曾經從改變銀本位制、金本位制而獲得過世界主導權的英國人和美國人,比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人更加清晰地知道,國際貨幣體系的改變最終將改變整個世界。

恢復還是改革國際貨幣體系,事關重大利益。處于原有體系中不同地位的國家會有不同的態(tài)度,即使西方國家因其利益的差異,意見也各不相同。目前,全球的貨幣利益主要由美歐兩家分享,但份額差距很大。由于歐盟國家已經組成了內部貿易量占到70%的歐元圈,希望通過限制美元資本的擴張、縮小美元在國際貨幣儲備中的比重,進一步提高歐元在全球貨幣儲備中的份額。法國和德國的領導人都鮮明地表達過必須改革國際金融秩序的意愿,但他們只是希望按照萊茵資本主義模式,對盎格魯-撒克遜資本主義模式進行改造?,F代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不是帝國那樣嚴密的政治實體,而是一個“有異于帝國、城邦和民族國家”的經濟實體。不同的金融資本集團控制世界經濟體系運行,控制全球資本投資、產業(yè)分工和世界經濟體系剩余價值的分配。在利益高度金融化的今天,美元、歐元金融資本集團之間這種此消彼長的競爭,無疑會弱化美歐間傳統同盟關系,使大西洋兩岸的“表兄弟”彼此漸行漸遠。

從傳統的地緣政治角度觀察,中國和美國之間存在著諸多結構性矛盾——有著嚴重的貿易順逆差,具有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結構以及不同的文化傳統與文明特征,作為新興大國的中國對美國傳統大國地位構成了挑戰(zhàn),美國則支持臺灣當局使中國繼續(xù)分裂。此外,中美兩國間還存在著歷史的宿愿??墒菑膸啪壵蔚慕嵌瓤矗袊鴮嶋H上處于美元圈體系的中間地位。這首先是一個水平空間的概念——環(huán)太平洋地區(qū)就像一個“美元湖”,囊括了中國的主要市場、主要貿易伙伴、主要外匯儲備的來源和投資的去處,也包括資源產地和通道,這為中國經濟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空間。然而,更重要的是,這還是一個立體空間,反映出產業(yè)結構中的垂直分工——中國作為制造業(yè)大國在美元體系中占據著產業(yè)鏈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基礎端是提供資源的國家,而作為消費-金融大國的美國則處于美元體系的高端,一方面它消費著中國制造的大量廉價商品,另一方面還需要中國提供大量的凈儲蓄——即從資本項下流入美國購買各種金融產品的貿易盈余。前者保持了美國低廉的物價,保障了高失業(yè)率下美國社會的穩(wěn)定;而后者則是美國得以長期維持赤字財政和主要的生財之道。在美國的主導下,環(huán)太平洋地區(qū)逐漸形成了由消費國家-制造國家-資源國家構成的“美元幣緣圈”。美國的職責是維持這個體系運轉并從中獲利,過去30 年,中國在這個“美元幣緣圈”體系中實現了發(fā)展。于是,兩國間形成了奇特的“非敵非友、亦敵亦友”的關系,這是中美“斗而不破”的前提。以傳統框架無法解釋今天的中美關系,同樣令美國人感到困惑,“利益攸關方”、“中美國”、“兩國集團(G2)”等名稱,就是美國官員和學者之間試圖概括的中美關系命名競賽的部分成果。

不可否認,在幣緣圈的產業(yè)分工鏈條的上、中游之間難免存在著利益沖突。作為制造業(yè)國家,中國希望爭取商品定價權,希望保證貿易盈余投資的安全,作為大量資源的用戶,中國也希望有一定的資源定價權,買什么什么就漲、賣什么什么就跌的情況對中國顯然不利。在目前的體制下,美國既控制著商品定價權,又通過大宗商品的金融市場對資源價格進行控制,還要通過發(fā)行貨幣和金融衍生品占盡金融利益,這種兩頭通吃、贏者通吃的舊制度,肯定會受到制造業(yè)國家、資源國家及歐洲這樣的消費-金融國家的反對。所以,不管美國愿意與否,舊的國際貨幣體系和金融秩序恐怕不改不行。然而,與歐洲不同,中國現在并不希望徹底拆散美元幣緣圈,或者掀翻“美元湖”,中國目前還沒有分享全球金融利益的能力與意愿。那么中國要什么呢? 其實,中國的目標有限,就是雅爾塔體系中曾經允諾中國的那部分安全勢力范圍和作為一個制造業(yè)大國的利益。這就是中國戰(zhàn)略學者所說的“地區(qū)性守成”。

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特別是像中國這樣正處于上升期的國家要“守成”尤其不易。其一,“成”果并未入我囊中,還需爭取。其二,剛剛重返大國俱樂部的中國,尚不能敏感地去感受自己的戰(zhàn)略或策略的調整會在多大程度上引起其他國家的反應,尚不會“守”。因為中國長期以來,一直是在其他大國出牌后再決定如何出牌。

2010年,在東北亞和南海地區(qū)先后出現了緊張局勢,美國高調“重返亞洲”,以經濟合作為基調的中國與東盟、中國與日韓關系發(fā)生偏轉,領海、領土的傳統爭端成為西太平洋區(qū)域的主導話題。對美國亞洲戰(zhàn)略的調整,人們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解讀。大國心深如海,其行為背后自有復雜的動機。如果我們嘗試以幣緣政治的視角觀察,就會發(fā)現從2010年1月1日啟動的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qū)和貨幣互換以及隨后中、日、韓三國總理商議三國自由貿易區(qū)和貨幣互換,東亞地區(qū)加快區(qū)域經濟和貨幣整合的步伐,無疑將瓦解環(huán)太平洋地區(qū)“美元湖”。而這正是美國的根本利益所在。因此美國必須重返亞洲,以遏制美元體系中的這種“分離主義”傾向。在曾經與美國同舟共濟的歐洲人看來,美國是一頭大象,它有意或無意地屁股一歪就可能打破平衡或改變格局??赡茉趪鴦涨湎@锟磥?,正與美國“同舟共濟”的中國也是一頭大象,而這頭大象似乎也正有意無意地改變亞太地區(qū)的力量平衡。反作用力等于作用力,強國習慣用肢體語言傳達信息,受到擠壓的中國要理解背后的信號。

需要看到的是,國家吹響的常常是音調不定的號角。這是因為在任何時候國家都不是鐵板一塊,代表著不同人群的各個利益集團會發(fā)出不同的聲音和采取不同的行動。從20 世紀70年代以后,美國產業(yè)資本逐漸式微,表現為大規(guī)模的產業(yè)轉移和金融資本的膨脹。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2008年全球商品交易額為15. 77萬億美元,而國際貨幣交易額高達700萬億美元。華爾街金融資本集團已經成為這幾十年間美國國家利益的主導力量。在金融化時代,國家需要世界性的大金融機構為自己的生存與發(fā)展提供資本,如果沒有金融機構的配合,僅靠政府信用難以實現在世界范圍的大規(guī)模融資,獲得推進經濟發(fā)展、改革福利政策和進行軍備競賽及戰(zhàn)爭所需要的資金。然而,如果沒有國家權力的支持,金融機構也將失去對資本特別是國際資本的影響力。這種國家與金融機構相互依賴關系的長期互動,就形成了與艾森豪威爾所說的“軍事-工業(yè)聯合體”相似的權力中樞——“金融-政治聯合體”,如果用地理概念表述,就是“華爾街-華盛頓共同體”。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fā)后,金融資本集團受到重挫,“金融-政治聯合體”受到削弱。以“改革”為旗幟而成為總統的奧巴馬,在國內和國際的政策上開始改弦易轍,強調就業(yè)與再工業(yè)化,對人民幣匯率施加壓力,更多關注著產業(yè)資本集團和一般民眾的利益。然而,金融資本仍然是美國利益的主導者,它需要維持穩(wěn)定的美元幣緣圈,需要中、日、韓等國持續(xù)的凈儲蓄的流入。因此,在環(huán)太平洋地區(qū)需要保持可控的緊張,既要防止日、韓的離心傾向,鞏固美日、美韓間的同盟關系,同時,又絕不能把中國驅向歐亞大陸的另一端。因為美國很清楚,以目前亞洲地區(qū)的政治文化生態(tài),亞元圈還是遙遠的海市蜃樓。但如果讓中國與歐洲進行整合,就可能在歐亞大陸甚至是歐亞非大陸上形成巨大的非美元幣緣圈,這不論是從地緣還是從幣緣來說,都是美國真正的夢魘。對美國來說,歐元構成的外部制約可能與其產生核心利益相沖突,而美元幣緣圈內部利益和權力分配是“共生體”內轉移支付式的利益調整。因此,兩個賭場爭利的美歐矛盾將難以調和,甚至有激化的前景。而在同一幣緣圈內部的美中之間將難有戰(zhàn)爭,只有強硬的討價還價,包括遏制與反遏制的斗爭。同理,歐元圈也需要中國等制造業(yè)和資源類國家的加入,在這些國家之間沒有根本的利害沖突,卻有著讓權力回歸平衡的共同利益。對幣權的角逐,正在重塑國際政治的格局。

可以預見,如何改革國際貨幣體系以適應變化的世界格局,已經成為未來大國間政治的焦點。用幣緣政治的框架分析主要大國在焦點問題上的基本態(tài)度,有利于我們預見世界大勢的發(fā)展。更具實踐意義的是,在未來世界格局的博弈中,我們就知道能夠做些什么和不做什么——積極參與其中的改革,而不是取而代之的革命。

責任編輯:單夢竹校對:總編室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