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1]概括而言,這種不確定性主要體現(xiàn)在五個方面:民主研究重心偏向不確定、民主問題不確定、民主理論解釋不確定、不確定的民主實踐歷程、不確定的民主實踐類型。
[2]王紹光:《民主四講》,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8年,第87頁。
[3][1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93頁。
[4][7][8][14]孫代堯:《臺灣威權體制及其轉型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第206頁,第206—207頁,第231頁,第210頁。
[5]李登輝:《臺灣的主張》,臺北:遠流出版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第59頁。
[6]陳世岳:《政治領袖與政治轉型———蔣經(jīng)國與臺灣政治轉型》,高雄:臺灣中山大學博士學位論文,1998年,第162-163頁。
[9]“總統(tǒng)”缺位時,由“副總統(tǒng)”繼任,至“總統(tǒng)”任期屆滿為止。“總統(tǒng)”、“副總統(tǒng)”均缺位時,由“行政院院長”代行其職權,并依本“憲法”第三十條之規(guī)定,召集“國民大會”臨時會,補選“總統(tǒng)”、“副總統(tǒng)”,其任期以補足原任“總統(tǒng)”未滿之任期為止。“總統(tǒng)”因故不能視事時,由“副總統(tǒng)”代行其職權。“總統(tǒng)”、“副總統(tǒng)”均不能視事時,由“行政院院長”代行其職權。
[10][11]趙鮮明:《驚爆十三年:李登輝的恩怨情仇與是非功過》,載,2009年9月20日。
[12]徐大同、吳春華主編:《當代西方政治思潮(20世紀70年代以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97頁。
[13]《鄧小平文選》(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29頁。
[16]Guillermo A.O'Donnell,Philippe C.Schmitter.Transition from Authoritarian Rule:Tentative Conclusions about Uncertain Democracies.Baltimor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6,pp.3-5.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載請注明本文鏈接: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