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的企業(yè),任何的文化都要包括三個體系建設,第一體系,我稱之為符號體系,可以叫做吸引物;第二個體系,我稱之為價值體系,可以叫做提供物;第三個體系,我稱之為團隊體系,指的是生產(chǎn)力主體。
吸引物是什么呢?任何一個文化都是由三個層次所組成的:一是思想文化,二是制度文化,三是物質(zhì)文化。屬于文化金字塔頂尖的、旗幟的和靈魂的東西,我就把它作為吸引物。哪怕是做機關文化,做企業(yè)文化,你一定要想能讓人們不加思索脫口而出,對人們具有動員力、感染力、吸引力的東西是什么。對城市來講,人們現(xiàn)在有豐富多彩的選擇,憑什么付出時間、精力、金錢、體力到這兒來,而不到別處去。你得給人一個理由,這個理由就是吸引物,就是你的標志性的文化符號。吸引物的問題是一切文化展開的前提。比如,一個浪漫之都的稱號,一個虛妄的東西居然就讓法國、讓巴黎長期保持世界游客第一目的地國家和城市的位置,有七八千萬的國際游客,北京到現(xiàn)在也不過吸引了500萬國際游客。上世紀90年代,100萬人口的維也納憑著“音樂之城”就能吸引來1090萬的國際游客,僅旅游收入就有100億美元。吸引物特別重要,吸引物直接帶來的收入可能不到總收入的3%,卻是其他97%的行業(yè)能夠獲得收入的前提。
提供物是什么?提供物就是當吸引物把人給吸引來了后,人家到這兒想花錢買文化產(chǎn)品,那么有沒有人見人愛的文化經(jīng)濟提供物、精采的文化產(chǎn)品服務項目。當年張藝謀在勞動文化宮搞了一個中國的圖蘭朵,請來了近三千位國際觀眾,這些國際觀眾是有欣賞品位的,是有消費能力的。不過他們看完這個節(jié)目后帶著他們的錢回去了,有些人居然繞道香港去花錢,再回到他們的長久居住地。中國從南到北沒有讓他們覺得值得花錢購買的文化產(chǎn)品。
滯留期也是一個重要的數(shù)據(jù),反映提供物的水平。在一個著名的文化城市里,國際游客的平均滯留期是7—15天,而北京只有3—3.5天。擁有被法國前總統(tǒng)希拉克稱之為第八大人類奇跡的兵馬俑的西安,國際游客平均滯留4小時,不吃不住。沒有文化產(chǎn)品,即便吸引物把人吸引來了,仍然不能把文化資源轉(zhuǎn)化為綜合收益。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