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的評論]
馬克思 恩格斯/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
[Ⅵ—220]所有經(jīng)濟學家都犯了一個錯誤:他們不是就剩余價值的純粹形式,不是就剩余價值本身,而是就利潤和地租這些特殊形式來考察剩余價值。由此必然會產(chǎn)生哪些理論謬誤,這將在第三章中得到更充分的揭示,那里要分析以利潤形式出現(xiàn)的剩余價值所采取的完全轉(zhuǎn)化了的形式。[13]
注釋:
[13]馬克思這里說的“第三章”是指關于“資本一般”的研究的第三部分。這一章的標題應為:《資本的生產(chǎn)過程和流通過程的統(tǒng)一,或資本和利潤》。以后(例如,見第Ⅸ本第398頁和第Ⅺ本第526頁)馬克思不用“第三章”而用“第三篇”(《dritter Abschnitt》)。后來他就把這第三章稱作“第三冊”(例如,在1865年7月31日給恩格斯的信中)。關于“資本一般”的研究的“第三章”馬克思是在第ⅩⅥ本開始的。
從這“第三章”或“第三篇”的計劃草稿(見本冊第447頁)中可以看出,馬克思打算在那里寫兩篇專門關于利潤理論的歷史補充部分。但是馬克思在寫作《剩余價值理論》的過程中,就已在自己的這一歷史批判研究的范圍內(nèi),詳細地批判分析了各種資產(chǎn)階級經(jīng)濟學家對利潤的看法。因此,馬克思在《剩余價值理論》中,特別是在這一著作的第二冊和第三冊中,就已進一步更充分地揭示了由于把剩余價值和利潤混淆起來而產(chǎn)生的理論謬誤。——第7、87、272頁。
出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Ⅰ)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