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密通知[362]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機密通知[362]

機密通知[362]  

 

馬克思 恩格斯/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

國際成立之后不久,俄國人巴枯寧(雖然我從1843年就知道他,不過對于了解下面所談情況并非絕對必要的,我都撇開不談)在倫敦同馬克思會面。后者在那里接受他加入?yún)f(xié)會,巴枯寧答應不懈怠地為協(xié)會工作。后來巴枯寧到了意大利,在那里收到馬克思寄去的臨時章程和對工人階級的宣言[注:見本卷第5—18頁。——編者注],他寄來了“非常熱情的”回信,但是什么事情也沒有做。幾年以后——在這幾年間他杳無音信——他又出現(xiàn)在瑞士。在那里他不接近國際,而接近和平和自由同盟。在這個和平同盟的代表大會(1867年在日內瓦召開)以后,巴枯寧參加了它的執(zhí)行委員會,但是他在那里遇到了反對者,他們不僅反對他的“獨裁的”影響,而且把他當做一個“可疑的俄國人”對他進行監(jiān)視。國際的布魯塞爾代表大會(1868年9月)以后不久,和平同盟在伯爾尼召開了代表大會。這一次巴枯寧以firebrand〔挑撥者〕的姿態(tài)出現(xiàn),而且——我en  passant〔順便〕提一下——是用樂觀主義的俄國佬通常為了掩飾自己的野蠻而向西方文明進攻時所用的那種口吻來痛斥西歐資產階級。他提出一系列決議案,這些決議案本身是荒謬的,其用意是要使資產階級的傻瓜們感到恐怖,而且使巴枯寧先生能夠éclat〔大叫大嚷地〕退出和平同盟并加入國際。只要說說以下情況就夠了:他向伯爾尼代表大會提出的綱領包含著像“階級平等”、“廢除繼承權是社會革命的開始”這樣一些謬論,以及與此類似的無稽之談和一大堆唬人的胡言亂語,總而言之,是一個僅僅為著追求短暫功效的庸俗的即興作品。巴枯寧在巴黎的朋友(一個俄國人在那里參加“實證論者評論”[363]的出版工作)和在倫敦的朋友像宣布un  événement〔一個事變〕那樣向全世界宣布巴枯寧退出和平同盟,并且宣稱他的滑稽可笑的綱領——這個由陳腐的老生常談拼湊起來的olla  podrida〔雜拌〕——是某種非常驚人的和獨出心裁的東西。

就在那時候,巴枯寧加入了國際的羅曼語區(qū)分部(在日內瓦)。他費了幾年的時間才下定決心走這一步。但是不消幾天工夫,巴枯寧先生就決定要完成國際中的變革并把它變?yōu)樽约旱墓ぞ摺?/p>

巴枯寧背著倫敦總委員會——它在看起來一切都準備好了的時候才得到通知——建立了所謂的“社會主義民主同盟”。這個團體的綱領就是他曾經向和平同盟的伯爾尼代表大會提出的那個綱領。因此,這個團體一開始就自稱是宣傳巴枯寧特有的深奧哲理的“宣傳團體”,而巴枯寧本人,社會理論領域中一個最無知的人,在這里突然以一個宗派的奠基者的姿態(tài)出現(xiàn)。但是,這個“同盟”的理論綱領只不過是一種無恥的把戲。問題的實質在于它的實際組織,也就是說,這個團體應當是一個在日內瓦設有中央委員會的,即受巴枯寧親自領導的國際性的團體。但同時它又是國際工人協(xié)會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一方面,它的分部應當有代表出席國際的“應屆代表大會”(在巴塞爾),另一方面,此外還同時舉行自己的代表大會,單獨地開會,等等。

巴枯寧最初擁有的干部是當時日內瓦的國際羅曼語區(qū)聯(lián)合會委員會中的多數(shù)。理智往往被宣傳癖遮蓋住的約·菲·貝克爾,被提到首要的地位。在意大利和西班牙巴枯寧也有一些同盟者。

倫敦的總委員會對所有情況都了解。但是,它還是讓巴枯寧安安靜靜地進行活動,直到他不得不通過約·菲·貝克爾把“社會主義民主同盟”的章程(和綱領)提交到總委員會來批準。為此做出了一個詳細論述理由的決定,它是完全“根據(jù)法律”并且“客觀地”做出的,不過在這些“論據(jù)”中充滿了諷刺。這個決定歸納起來就是:

1.總委員會不接納同盟作為一個分部加入國際。

2.同盟章程中涉及它同國際的關系的所有條文一律宣布廢除和無效。

決定中論述理由的部分明確而堅決地指出,同盟無非是瓦解國際的工具。[注:見本卷第382—384頁。——編者注]

打擊是突如其來的。巴枯寧當時已經把“平等報”——在瑞士的操法語的國際會員的中央機關報——變?yōu)樽约旱臋C關報,此外,他還在勒-洛克爾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小報“進步報”,該報至今還起著這種作用,它的主編是巴枯寧的狂熱信徒,一個叫吉約姆的人。

經過好幾個星期的考慮,同盟的中央委員會終于把復信寄給總委員會,復信上的簽名是一個日內瓦人佩龍。為了表示對正義事業(yè)的忠誠,同盟準備犧牲自己獨立的組織,但是有一個條件:總委員會必須宣布它承認同盟的“激進的”原則。

總委員會回答說,它的職責不是從理論上去評判各個支部的綱領。它的責任僅僅是注意在其中不要有某種直接與國際的章程及其精神相抵觸的東西。因此它必須堅持從同盟的綱領中刪去關于《égalité  des  classes》〔“階級平等”〕的荒謬詞句,而代之以《abolition  des  classes》〔“消滅階級”〕(這點已經做到)。在其余方面,只要他們解散自己的獨立的國際性組織,并且把他們所有支部的名單交給總委員會(nota  bene〔請注意〕這點還沒有做到)。他們就可以加入國際。[注:見本卷第393—394頁。——編者注]

這個事件就到此結束。名義上同盟解散了自己的組織,實際上它在巴枯寧的領導下繼續(xù)存在,同時巴枯寧還在國際的日內瓦羅曼語區(qū)聯(lián)合會委員會中發(fā)號施令。

除他們舊有的刊物以外,又在巴塞羅納創(chuàng)辦了“聯(lián)盟”報,而在巴塞爾代表大會以后,又在那不勒斯創(chuàng)辦了“平等”周報[364]。

當時巴枯寧企圖用另一種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把國際變?yōu)樗饺说墓ぞ?。他通過我們的日內瓦羅曼語區(qū)委員會建議總委員會把“繼承權問題”列入巴塞爾代表大會的議程??偽瘑T會同意這一點,為的是給巴枯寧來一個迎頭痛擊。巴枯寧的如意算盤是:如果巴塞爾代表大會采納巴枯寧在伯爾尼提出的“原則”(?),那末所有的人都會看到,不是巴枯寧轉向了國際,而是國際轉向了巴枯寧。由此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倫敦的總委員會(它曾反對重新抖摟圣西門派的vieillerie〔舊廢物〕,這一點巴枯寧是知道的)應當退休,巴塞爾代表大會將把總委員會遷到日內瓦,也就是說國際將完全受獨裁者巴枯寧支配。

為了保證自己在巴塞爾代表大會上取得多數(shù),巴枯寧搞了真正的陰謀。甚至弄了不少偽造的代表資格證,例如代表勒-洛克爾的吉約姆先生等人的代表資格證。巴枯寧自己曾央求那不勒斯和里昂發(fā)給他代表資格證。對總委員會散布了各種各樣的誣蔑。他們對一些人說,在總委員會中得勢的是élément  bourgeois〔資產階級分子〕,對另一些人說,這是communisme  autoritaire〔權威主義的共產主義〕的巢穴,等等。

巴塞爾代表大會的結果盡人皆知。巴枯寧的建議沒有被采納,總委員會仍然留在倫敦。

這次失敗所引起的懊喪——巴枯寧在心靈深處大概以為他自己的各種陰謀詭計的成功是會導致勝利的——在“平等報”和“進步報”上那些充滿惱怒的聲明中流露出來了。同時,這些報紙愈來愈帶上了官方預言家的性質。時而是國際的這個瑞士支部,時而是國際的那個瑞士支部,由于違背巴枯寧的絕對命令參加了政治運動等而被開除。最后,長久以來壓抑著的對總委員會的憤恨公開地爆發(fā)了。“進步報”和“平等報”譏笑、攻擊總委員會,說它沒有執(zhí)行自己的任務,例如沒有執(zhí)行三個月出版一期通報的任務;說總委員會應當放棄對英國的直接監(jiān)督,應當建立一個特別的英國中央委員會來專門管理英國的事務;說總委員會關于被捕的芬尼亞社社員所做的決定是越出了自己的職權,因為地方上的政治問題不是它的事情。此外,“進步報”和“平等報”站在施韋澤方面,堅決要求總委員會正式地和《publiquement》〔“公開地”〕對李卜克內西和施韋澤的問題表示意見。施韋澤的法國朋友們在“勞動報”(巴黎出版)上私自販運對他有利的文章,為此“勞動報”受到“進步報”和“平等報”的贊揚;“平等報”號召共同進行反對總委員會的斗爭。

事情既然發(fā)生了這樣的變化,就必須進行干預?,F(xiàn)在把總委員會致日內瓦羅曼語區(qū)聯(lián)合會中央委員會的信逐字逐句地抄錄如下。這個文件太長,因此不便于把它譯成德文。

“總委員會致日內瓦瑞士羅曼語區(qū)聯(lián)合會委員會

總委員會在1870年1月1日的非常會議上決定:

1.在1869年12月11日的‘平等報’上我們讀到這樣一段話:

‘毫無疑義,總委員會輕視極其重要的事情……我們援引條例的第一條來提醒總委員會注意它的職責,這一條規(guī)定:“總委員會必須執(zhí)行代表大會的決議……”我們本來可以向總委員會提出大量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答案足以構成一份冗長的文件。稍后我們將這樣做。而現(xiàn)在……’

總委員會無論在章程或條例中都找不到這樣一條規(guī)定,即它必須同‘平等報’通信或辯論,或者‘回答’任何報紙?zhí)岢龅?lsquo;問題’。

總委員會認為,只有瑞士羅曼語區(qū)聯(lián)合會委員會才是瑞士羅曼語區(qū)各支部的代表者。如果聯(lián)合會委員會通過唯一合法的途徑,即通過自己的書記向我們提出質問或指責,那末總委員會隨時都準備回答它。但是,羅曼語區(qū)聯(lián)合會委員會既無權放棄自己的職責,把它轉讓給‘平等報’和‘進步報’的編輯部,也無權讓這兩家報紙篡奪它的職責。

一般地說,如果把總委員會同各個全國性的和地方性的委員會的來往信件公布出來,那就會使協(xié)會的總的利益遭到巨大的損害。

的確,如果國際的其他機關報仿效‘進步報’和‘平等報’,那末,總委員會就不得不二者擇其一:或者保持緘默而使自己在社會輿論面前喪失威信,或者違背自己的職責而公開作答。‘平等報’同‘進步報’一起動員‘勞動報’要求總委員會進行解釋。多么像個公共福利同盟!

2.暫且假定‘平等報’提出的這些問題是來自羅曼語區(qū)聯(lián)合會委員會,因此我們將回答這些問題,但是必須有一個條件,這就是今后不再以這種方式向我們提這類的問題。

3.關于通報的問題

載入條例的日內瓦代表大會決議規(guī)定,各個全國性的委員會應該把有關無產階級運動的文獻資料寄給總委員會,以便總委員會‘在其經費許可的情況下,盡量經常地用各種文字出版通報’(《As  often  as  its  means  permit,the  General  Council  shall  publish  a  report  ect.》)。

因此,總委員會所承擔的責任是同那些沒有實現(xiàn)的條件有連帶關系的。甚至連章程上規(guī)定的統(tǒng)計調查工作也沒有進行,雖然關于這件事在前后召開的許多次全協(xié)會代表大會上都做出了決議,而且總委員會每年都要求進行這項工作。至于經費,要不是英國各地交的會費和總委員會委員的個人捐獻,總委員會早就不存在了。

這樣一來,日內瓦代表大會通過的條例就成了一紙空文。

至于巴塞爾代表大會,它所討論的不是關于現(xiàn)有條例的執(zhí)行問題,而是關于及時出版通報的問題,并且對這個問題沒有做出任何決議。

不過,總委員會認為,原定應當由它出版通報的任務,現(xiàn)在完全由國際的各個機關刊物在完成,這些刊物用各種文字出版,并且通過相互交換而得到傳播。如果要讓代價很高的通報去做不花代價就已經做得到的事,那是荒唐的。從另一方面說,如果通報發(fā)表國際的機關刊物上沒有發(fā)表的東西,那只能幫助我們的敵人窺視內幕。

4.關于把總委員會同英國聯(lián)合會委員會分開的問題。

在‘平等報’創(chuàng)辦以前很久,這個建議就已經在總委員會中由它的一兩個英國委員定期地提出過了。但是這個建議總是受到幾乎全體一致的反對。

盡管革命的發(fā)起可能來自法國,但是只有英國可以成為重大經濟革命的杠桿。它是這樣一個國家,唯有那里已經沒有農民并且土地所有權集中在少數(shù)人手里。唯有這個國家中的資本主義形式——即勞動大規(guī)模地聯(lián)合在資本主義企業(yè)主的統(tǒng)治下——幾乎籠罩了整個的生產。唯有這個國家中的絕大多數(shù)居民是雇傭工人(wages  labourers)。唯有這個國家中的階級斗爭和工人階級在工聯(lián)中的組織達到了一定程度的成熟和普遍性。由于英國在世界市場上占統(tǒng)治地位,因而唯有英國這個國家在經濟方面的每個變革會立即在全世界得到反映。如果說英國是一個典型的大地主所有制和資本主義的國家,那末從另一方面說,在英國消滅大地主所有制和資本主義的物質條件也比任何地方都更加成熟??偽瘑T會現(xiàn)在所以處在值得慶幸的地位,是因為無產階級革命的這個偉大的杠桿直接握在它手里。如果把這個杠桿完全交給英國人,那該是多么愚蠢,甚至可以說是多么嚴重的犯罪行為!

英國人擁有進行社會革命的一切必要的物質前提。他們所缺乏的是總結的精神和革命的熱情。只有總委員會能夠彌補這個缺陷,從而加速這個國家的以及任何地方的真正的革命運動。我們在這方面已經取得的巨大成績,得到了統(tǒng)治階級最聰明的和最有影響的機關報刊,例如‘派爾-麥爾新聞’、‘星期六評論’、‘旁觀者’、‘雙周評論’的證實,更不用說下院和上院中那些不久前還對英國工人領袖有很大影響的所謂激進的議員了。他們公開地責難我們,說我們毒害了而且?guī)缀鯗缃^了工人階級中的英國精神,把它推向了革命的社會主義。

實現(xiàn)這個轉變的唯一方法,就是像國際協(xié)會總委員會那樣行動。作為總委員會,我們可以鼓勵采取這樣的措施(例如成立土地和勞動同盟),將來,當這些措施實現(xiàn)的時候,它們就會像英國工人階級的自發(fā)行動那樣出現(xiàn)在公眾面前。

如果在總委員會之外成立一個聯(lián)合會委員會,那會產生什么樣的直接后果呢?如果聯(lián)合會委員會處于國際總委員會和工聯(lián)全國理事會之間,它就不會享有任何威信。另一方面,國際總委員會就會放棄這個偉大的杠桿。如果我們寧愿去閑扯,而不愿進行嚴肅的和細微的工作,我們也許會犯這樣的錯誤,例如公開地回答‘平等報’的問題:為什么總委員會能容忍‘如此繁重的兼職’。

不能把英國簡單地同其他國家等量齊觀。應當把它看做是資本的首都。

5.關于總委員會就愛爾蘭大赦所作的決議問題。

如果說英國是大地主所有制和歐洲資本主義的堡壘,那末唯一能使官方英國受嚴重打擊的地方就是愛爾蘭。

第一,愛爾蘭是英國大地主所有制的支柱。如果大地主所有制在愛爾蘭崩潰了,它在英國也必定要崩潰。在愛爾蘭發(fā)生這樣的事可能要容易一百倍,因為那里的經濟斗爭只是集中在土地所有制上,因為在那里這一斗爭同時又是民族斗爭,因為愛爾蘭的人民比英國人民更富有革命情緒和更加頑強不屈。愛爾蘭的大地主所有制僅僅是靠英國軍隊來維持它的地位。一旦這兩個國家的強制的合并停止,社會革命,盡管是古老形式的社會革命,就會在愛爾蘭爆發(fā)。英國的大地主所有制不僅會失去它的巨大的財富來源,而且會失去作為英國統(tǒng)治愛爾蘭的代表者的那種道義力量的最重要來源。另一方面,如果讓英國大地主在愛爾蘭保持強大的勢力,英國無產階級就無法使他們在英國本土受到損害。

第二,英國資產階級不僅利用愛爾蘭的貧困,以便通過對愛爾蘭貧民采取的強制移民手段來使英國工人階級的狀況更加惡化,除此以外,它還把無產階級分成兩個敵對的營壘??藸柼毓と说母锩鼰崆楹桶桓耵斎隹诉d工人的嚴肅的但是遲緩的性格沒有和諧地結合起來。相反,在所有的英國大工業(yè)中心,英國無產者和愛爾蘭無產者之間存在著很深的對立。普通的英國工人憎恨愛爾蘭工人,把他們看做降低工資和standard  of  life〔生活水平〕的競爭者。他們對愛爾蘭工人抱有民族的和宗教的厭惡,幾乎像美國南部各州的poor  whites〔白種貧民〕看待黑奴那樣看待他們。資產階級在英國本土的無產者之間人為地煽起和培植這種對立。資產階級知道,無產者的這種分裂狀態(tài)是保存它的勢力的真正秘訣。

在大西洋彼岸也產生了這樣的對立。被牛群和羊群從故鄉(xiāng)排擠出去的愛爾蘭人在美國重逢,他們是那里的居民中人數(shù)眾多而且不斷增長的一部分。他們一致的思想、一致的情感就是憎恨英國。英國政府和美國政府,也就是說這兩個政府所代表的那些階級,正在培植這樣的情感,其目的是使民族間的斗爭永遠繼續(xù)下去,因為這種斗爭是大西洋兩岸工人間的任何嚴肅而真誠的聯(lián)合的障礙,因而也是他們的共同解放的障礙。

愛爾蘭是英國政府維持龐大的常備軍的唯一借口,一旦需要,正像已經發(fā)生過的那樣,就把這支在愛爾蘭受過軍閥主義教育的軍隊用來對付英國工人。最后,目前在英國正重復著在古羅馬到處都能看到的事件。奴役其他民族的民族是在為自身鍛造鐐銬。

因此,國際協(xié)會在愛爾蘭問題上的立場是十分明確的。它的主要任務是加速英國的社會革命。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必須在愛爾蘭進行決定性的打擊。

總委員會關于愛爾蘭大赦的決議只是其他一些決議的引言;那些決議將說到:姑且不談國際上的公道,英國工人階級解放的先決條件是把現(xiàn)存的強制的合并,即對愛爾蘭的奴役,變?yōu)槠降茸杂傻穆?lián)盟——如果這是可能的話,或者完全分離——如果這是必要的話。

此外,‘平等報’和‘進步報’所提出的關于社會運動和政治運動之間的聯(lián)系的理論,或者更確切些說,關于二者之間沒有聯(lián)系的理論,據(jù)我們所知,從來沒有在我們的任何一次代表大會上被承認。它同我們的章程相矛盾。章程中說:

《That  the  economical  emancipation  of  the  working  classes  is…the  great  end  to  which  every  political  movement  ought  to  be  subordinate  as  a  means》[注:“工人階級的經濟解放是一切政治運動都應該作為手段服從于它的偉大目標”(見本卷第15頁)。——編者注].

在1864年巴黎委員會所譯的法譯文中,《as  a  means》(“作為手段”)這幾個字被刪掉了。巴黎委員會在答復總委員會的質問時,借口自己的政治地位的困難來為自己辯解。

對章程原文的其他地方也有一些曲解。章程的引言部分的第一段宣稱:《The  struggle  for  the  emancipation  of  the  working  classes  means…a  struggle…  for  equal  rights  and  duties,and  the  abolition  of  all  class  rule》[注:“工人階級的解放斗爭是……要爭取平等的權利和義務,并消滅任何階級統(tǒng)治”(見本卷第15頁)。——編者注]。

在巴黎的譯文中談到了‘平等的權利和義務’,也就是說重復了近百年來幾乎在所有民主主義宣言中都能遇到,而在不同階級的代表人物口中卻含有不同意義的一般詞句;但是譯文中刪去了‘消滅階級’這一具體要求。

繼而在章程的引言部分的第二段中寫道:《That  the  economical  subjection  of  the  man  of  labour  to  the  monopoliser  of  the  means  of  labour,that  is  the  sources  of  life  etc.》[注:“勞動者在經濟上受勞動資料即生活源泉的壟斷者的支配………”(見本卷第15頁)——編者注]

在巴黎的譯文中把《means  of  labour,that  is  the  sources  of  life》〔“勞動資料即生活源泉”〕——這個詞除了包括其余的勞動資料,還包括土地——改成了‘資本’。

1866年在布魯塞爾出版的法譯文恢復了原文的本來面目。

6.關于李卜克內西和施韋澤的問題。

‘平等報’說:‘這兩派都屬于國際。’這是不正確的。愛森納赫派(承蒙“進步報”和“平等報”把它變成公民李卜克內西派)屬于國際。施韋澤派不屬于它。

施韋澤自己曾在他的報紙‘社會民主黨人報’上詳細地闡明過,為什么拉薩爾派的組織不消滅自己本身就不可能加入國際。他自己并不知道他說出了真理。他的那個拼湊起來的宗派主義組織是同真正的工人階級組織相矛盾的。

‘進步報’和‘平等報’要求總委員會公開說出自己對李卜克內西和施韋澤之間的個人分歧的‘看法’。既然公民約·菲·貝克爾(他同李卜克內西一樣都遭到施韋澤的報紙的誹謗)是‘平等報’編輯委員會的一員,那末讓人感到非常奇怪的是,這家報紙的出版者竟如此消息不靈通。他們應該知道,李卜克內西在‘民主周報’上曾經公開地建議施韋澤承認總委員會是他們的分歧的仲裁人,而施韋澤也曾經同樣公開地拒絕承認總委員會的權威。

為了結束這場爭吵,總委員會用盡了一切手段。它委托自己的德國書記同施韋澤通信(過去也這樣做過);但是總委員會的一切嘗試都由于施韋澤無論如何都固執(zhí)地把自己的專橫霸權同宗派組織一起保存下來而歸于失敗。

總委員會要做的事情是,選擇一個有利的時機,那時它公開干預這場爭吵將利多于弊。

受總委員會的委托……”

法國各委員會(盡管巴枯寧在里昂和馬賽大力進行陰謀活動,并且把幾個急性的青年人拉到了他那一邊)像比利時總委員會(布魯塞爾)一樣,宣布它們完全擁護總委員會的這封指示信。

為日內瓦編制副本的工作拖延了一些時候(因為瑞士書記榮克太忙)。因此,副本同日內瓦羅曼語區(qū)聯(lián)合會中央委員會書記培列給總委員會的正式信件在途中錯過了。

還在收到我們的信以前,日內瓦就爆發(fā)了危機。“平等報”的某些編輯起來反對巴枯寧所強加的方針了。巴枯寧和他的信徒(包括六個“平等報”的編輯)想迫使日內瓦的中央委員會解除不服從命令者的職務。但是,日內瓦委員會早已因巴枯寧的專橫而感到苦惱,并且對自己因他而卷入同其他瑞士德語區(qū)委員會,同總委員會等等的磨擦而感到不滿。因此,日內瓦委員會反而批準了對巴枯寧所厭惡的那些“平等報”編輯的任命。于是六個巴枯寧的追隨者退出了編輯部,他們想這樣來迫使報紙???/p>

日內瓦的中央委員會在給我們的回信中聲明,“平等報”攻擊總委員會是違反它的意志的,它從來沒有贊同該報所鼓吹的政策,現(xiàn)在該報的編輯工作是在委員會的嚴格監(jiān)督之下,等等。

此后,巴枯寧從日內瓦返回德森?,F(xiàn)在他只能——指在瑞士——對“進步報”(勒-洛克爾)這一家報紙發(fā)生作用。

不久赫爾岑去世了。巴枯寧自從打算宣布自己是歐洲工人運動的領導人的時候起,就背棄了他的老朋友和導師赫爾岑,而在赫爾岑去世以后,卻立即對他大肆贊揚起來。為什么?盡管赫爾岑自己是一個很富的人,他每年還從同情他的俄國假社會主義的泛斯拉夫主義派那里得到25000法郎的宣傳費。[365]巴枯寧由于自己的贊歌而獲得了這筆錢財,于是——malgré  sa  haine  de  l’héritage〔盡管他憎惡繼承制度〕——卻sine  beneficio  inventarii〔毫無限制地〕開始占有了“赫爾岑的遺產”,既占有金錢的遺產,也占有精神的遺產。

同時在日內瓦成立了一個俄國青年大學生流亡者的僑民團體,他們真正忠于自己的信仰,并且用下面這一點證明了自己的忠誠:他們把同泛斯拉夫主義的斗爭作為自己綱領的主要點。

他們在日內瓦出版了“人民事業(yè)”雜志。大約在兩星期以前他們找向倫敦,寄來了自己的章程和綱領,并請求批準他們所成立的國際俄國支部。他們的請求得到了滿足。

在另外一封給馬克思的信中,他們請求馬克思臨時作為他們在總委員會中的代表。這一點也得到了同意。[注:見本卷第463—464頁。——編者注]同時他們宣布——似乎是向馬克思表示歉意——不久他們就要撕破巴枯寧的假面具,因為這個人采取兩面派政策:在俄國采取一套,在歐洲采取完全另外一套。

因此,這個極端危險的陰謀家的手法,至少在國際的范圍內,很快就要完蛋了。

卡·馬克思寫于1870年3月28日左右

第一次發(fā)表于1902年“新時代”雜志第15期(第2卷)

原文是德文和法文

俄文是按手稿譯的

注釋:

[362]“機密通知”是卡·馬克思于1870年3月28日為德國社會民主工黨的委員會而寫的。這個文件包括1870年1月1日總委員會的通告信的全文,馬克思作為德國通訊書記把它寄給路·庫格曼,請求他轉交給委員會的委員白拉克和其他委員。

“機密通知”是按馬克思1870年3月28日給庫格曼的信中所附的手稿刊印的。通知最初用德文第一次全文發(fā)表于1902年7月12日“新時代”雜志第15期(第2卷)上。——第465頁。

[363]這里指的“實證哲學”(《La  Philosophie  positive》)是法國的一家哲學雜志,宣傳奧古斯特·孔德的資產階級實證哲學;1867年至1883年在巴黎出版。格·威盧博夫是該雜志的創(chuàng)辦人和編輯之一。——第466頁。

[364]“平等”周報(《L’Eguaglianza》)是意大利的一家報紙,國際那不勒斯支部的機關報;1869年11月至1870年1月出版;受巴枯寧派的影響。——第468頁。

[365]這里指的是1858年俄國地主巴·亞·巴赫美提耶夫交給赫爾岑的一筆宣傳費(所謂的巴赫美提耶夫基金)。馬克思從1870年3月13日約·菲·貝克爾的信中得知這件事的消息。——第478頁。

出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

責任編輯:岳麗麗校對:總編室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安備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