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耳其的真正爭論點
恩格斯/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
很奇怪,在目前東方問題的爭論中,英國報紙沒有更堅決地強調英國的切身利益,而正是這些利益使它成為反對俄國兼并和擴張領土計劃的死敵。英國是不能同意俄國占領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的。俄國如果占領這兩個海峽,無論在貿易方面和政治方面,對英國實力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甚至是致命的打擊。這一點,只要看看英國和土耳其之間的貿易關系就清楚了。
在沒有開辟通往印度的捷徑以前,君士坦丁堡是廣泛貿易的中心。就是現(xiàn)在,盡管印度的產品由陸路經波斯、圖蘭[注:土爾克斯坦(圖蘭)低地的舊稱。——編者注]和土耳其運往歐洲,土耳其的港口仍然居中同歐洲和亞洲內陸地區(qū)進行著十分重要的、迅速增長的貿易。只要看看地圖就明白這一點了。整個遠離海洋的地區(qū),從黑林山脈起,到大諾夫哥羅德的沙丘地帶止,河流縱橫,都匯入黑?;蚶锖?。多瑙河和伏爾加河這兩條歐洲大河,德涅斯特爾河、德涅泊河和頓河,都是從遠離海洋的地區(qū)把產品運往黑海的天然運河。我們說運往黑海,因為黑海也是通往里海的必由之路。三分之二的歐洲,即德國和波蘭的部分地區(qū)、整個匈牙利、俄國最肥沃的地區(qū)以及整個歐洲土耳其,在出口和商品交換方面都有天然的紐帶同歐克辛海[注:黑海的古稱。——編者注]聯(lián)結起來,同時,這些國家主要是農業(yè)國,產品分量大,運輸必然以水運為主。匈牙利、波蘭和南俄的糧食、羊毛和皮革在我們西方市場上數(shù)量與年俱增,這些產品全部都是在加拉茲、敖德薩、塔干羅格和歐克辛海其他港口裝船運來的。此外,在黑海上還有一種重要的貿易。君士坦丁堡,特別是在亞洲土耳其的特拉比曾德,是同亞洲內地,同底格里斯河和幼發(fā)拉底河流域,同波斯和土爾克斯坦進行商隊貿易的主要中心。這種貿易也在迅速增長著。希臘和阿爾明尼亞的商人從上述兩個城市運進大量的英國工業(yè)品,這些工業(yè)品價格低廉,因此迅速地排擠著亞洲婦女的家庭手工業(yè)品。特拉比曾德由于地理關系,比其他地方更適于進行這種貿易。它的后方接連著阿爾明尼亞高地,這里較之敘利亞的沙漠好走多了,而且距巴格達、設剌子和德黑蘭相當近;德黑蘭則是來自希瓦和布哈拉的商隊的貿易地點。這一種貿易和整個黑海貿易的意義究竟有多大,可以在曼徹斯特的交易所里耳聞目睹,在那里,皮膚黝黑的希臘商人越來越多,他們開始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在那里,德語、英語和希臘語、南方斯拉夫語的講話聲交織在一起。
特拉比曾德的貿易也成為極其嚴重的政治問題,因為它是俄國和英國在亞洲內地的利害沖突之源。在1840年以前,俄國人在這個地區(qū)幾乎一手壟斷了外國工業(yè)品的貿易。俄國的商品一直滲入印度河流域,有時甚至比英國的商品還流行。可以大膽斷言,在阿富汗戰(zhàn)爭以及信德和旁遮普被征服[21]以前,英國同亞洲內地的貿易幾乎等于零?,F(xiàn)在情況不同了。迫切需要不斷擴大貿易,這個fatum〔厄運〕像幽靈一樣追逼著現(xiàn)代的英國,如果不馬上使這個厄運追逼得緩和一點,那末它就會從紐約到廣州、從圣彼得堡到悉尼引起可怕的震蕩。這種無法緩和的需要,逼著英國的貿易從印度河和黑海這兩個方面同時向亞洲內地進攻。我們雖然對于俄國向這個地區(qū)的出口額知道得很少,但仍然可以從英國向這些地區(qū)的輸出增加這一事實中大膽斷定,俄國在那里的貿易恐怕是大大縮減了。俄國和英國之間的貿易戰(zhàn)場從印度河流域轉移到了特拉比曾德;先前曾經直抵東方英帝國邊界的俄國貿易,現(xiàn)在已被壓回到防御線上,這條防御線也正是它本國的國界。這一情況的意義是很明顯的,它關系到東方問題將如何解決,俄國和英國在這當中能起什么作用。這兩個國家在東方現(xiàn)在和將來都永遠是死對頭。
現(xiàn)在讓我們更具體地來看看黑海的貿易。據(jù)倫敦雜志“經濟學家”[22]統(tǒng)計,英國向土耳其地區(qū),包括埃及和多瑙河各公國的出口總值如下:
1840年………………………………………1440592英鎊
1842年………………………………………2068842英鎊
1844年………………………………………3271333英鎊
1846年………………………………………2707571英鎊
1848年………………………………………3626241英鎊
1850年………………………………………3762480英鎊
1851年………………………………………3548959英鎊
在這些總額中,黑海各港口,包括君士坦丁堡在內,至少要占三分之二。而整個不斷迅速增長的貿易,都決定于控制著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這兩個黑海咽喉的國家是否可靠。誰掌握著這兩個海峽,誰就可以隨意開放和封鎖通向地中海的這個遙遠角落的道路。如果俄國占領了君士坦丁堡,能否指望它會敞開這些大門,讓英國像過去一樣,闖入俄國的貿易范圍呢?
土耳其,特別是達達尼爾海峽在貿易上的意義就是如此。很明顯,商貨經過這些黑海的大門是否完全自由,不僅決定著十分廣泛的貿易的命運,而且決定著歐洲和中亞之間的基本聯(lián)系的命運,從而也就決定著在這個廣大地區(qū)恢復文明的基本手段的命運。
現(xiàn)在讓我們從軍事的角度來考察一下這個問題。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在貿易上的意義同時也使它們成為頭等的軍事要地,在每次戰(zhàn)爭中都具有決定的意義。這兩個要地同直布羅陀和松德海峽的赫爾辛格類似。但是達達尼爾海峽由于自己的地理位置,甚至比后面這兩個據(jù)點更為重要。直布羅陀或赫爾辛格的炮火不能控制自己海峽的全部地區(qū);要完全封鎖海峽,還要借助于艦隊。而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卻很狹窄,只要在適當?shù)牡胤綐嬛舾稍O備完善的堡壘(俄國一旦占領海峽,馬上就會這樣做),就可以筑成一道攻不破的屏障,就是全世界的聯(lián)合艦隊來犯也休想通過海峽。如果這樣,黑海就會成為俄國的內湖,甚至位于俄國腹地的拉多加湖也比不上它;高加索人的反抗力量也馬上就會耗完;特拉比曾德就成了俄國的港口,而多瑙河就成了俄國的河流。此外,土耳其帝國喪失君士坦丁堡之后就會被分成兩部分:亞洲土耳其和歐洲土耳其這兩部分將無法彼此通氣或相互支援,而被迫退到亞洲的土耳其軍隊的主力將完全不起作用。征服者就可以毫不困難地征服馬其頓、特薩利亞、阿爾巴尼亞,因為這些地區(qū)已被包圍,與主力隔絕,它們除了求饒和請求派兵維持國內秩序之外,別無他路可走。
然而是否可以設想,這個如此龐大、擴張得這樣厲害的國家,為了實現(xiàn)它成為世界帝國的野心已經走了這樣遠而會在半路止步呢?即使它愿意這樣做,形勢也是不允許的。吞并了土耳其和希臘以后,它就可以獲得優(yōu)良的海港,而且還可以從希臘人當中獲得精銳的水兵。占領君士坦丁堡以后,它就在地中海的門前立定了腳跟;控制了都拉索和從安提瓦利到阿爾塔的阿爾巴尼亞沿海地區(qū)以后,它就可以進入亞得利亞海的腹地,窺伺著不列顛的伊奧尼亞群島,并且只須36小時的航程即可到達馬爾他島。從北、東、南三面包圍了奧地利領地以后,它就完全可以像對待自己的藩屬一樣對待哈布斯堡王朝。還有其他一些結局也是可能的,甚至是一定的。這個帝國的西部邊界彎彎曲曲,同自然邊界不一致,這樣就要修改邊界,于是俄國的自然邊界就是從但澤或者施特廷到的里雅斯特了。一次征服必然繼之以又一次征服,一次吞并必然繼之以又一次吞并,所以俄國征服土耳其只不過是吞并匈牙利、普魯士、加里西亞和最終建立一個某些狂熱的泛斯拉夫主義哲學家所夢寐以求的斯拉夫帝國的序幕而已。
俄國毫無疑問是一個有侵略野心的國家,100年來就是這樣,直到1789年的偉大運動才給它產生了一個充滿強大生命力的嚴峻敵人。我們指的是歐洲革命、民主思想的爆炸力量以及人生來就有的自由要求。從這個時候起,歐洲大陸實際上只存在著兩種勢力:一種是俄國和專制,一種是革命和民主?,F(xiàn)在,革命似乎是被鎮(zhèn)壓下去了,但是它活著,人們還非常怕它,就像過去一直就非常怕它一樣。不久前的米蘭起義[23]使反動派驚慌萬分就說明這一點。但是俄國如果控制了土耳其,它的力量幾乎會增加一倍,它就會比其他歐洲國家加在一起還要強大。如果事態(tài)這樣發(fā)展,對革命事業(yè)將是一種莫大的不幸。在奧斯曼帝國可能崩潰的時候維護土耳其的獨立或粉碎俄國的兼并計劃,這是一件極其重要的大事。在這種情況下,革命民主派和英國的利益是相符的,無論前者或后者都不能讓沙皇把君士坦丁堡變成自己的一個首都。如果情況發(fā)展到極端嚴重的地步,我們就會看到,這兩種勢力將給沙皇以同樣堅決的抵抗。
弗·恩格斯寫于1853年3月23日和28日之間
作為社論載于1853年4月12日“紐約每日論壇報”第3740號
原文是英文
俄文譯自“紐約每日論壇報”
注釋:
[21]1838—1842年第一次英國阿富汗戰(zhàn)爭是英國人為了對阿富汗進行殖民奴役而發(fā)動的,這次戰(zhàn)爭以英國殖民者的侵略計劃破產而告終。
1843年英國殖民者占領了印度西北部同阿富汗接壤的信德省。在英國阿富汗戰(zhàn)爭期間,東印度公司用威脅和暴力的手段使信德的封建統(tǒng)治者同意英國軍隊通過他們的領地。英國人利用這個機會,于1843年要求當?shù)胤饨ㄖ髯哉J是東印度公司的藩屬,并在摧殘了起義的俾路支各部落(信德的土著居民)后宣布整個信德地區(qū)并入英屬印度。
英國和錫克教徒戰(zhàn)爭(1845—1846年、1848—1849年)的結果占領了旁遮普(北印度)。錫克教是十六世紀旁遮普的一個教派,它的平等教義成了十七世紀末起來反對印度封建主和阿富汗侵略者的農民的指導思想。以后錫克教徒本身分化出封建上層分子,其代表人物領導了十九世紀初包括整個旁遮普和鄰近一些地區(qū)的錫克教徒國家。1845年英國殖民者利用錫克教顯貴中的叛變分子,挑起了和錫克教徒的沖突,于1846年使錫克教徒國家變成了一個藩屬。1848年錫克教徒舉行起義,可是于1849年被完全征服。旁遮普被占領后,整個印度就變成了英國的殖民地。——第15頁。
[22]“經濟學家”(《The Economist》)是英國的經濟和政治問題周刊,1843年于倫敦創(chuàng)辦;大工業(yè)資產階級的機關刊物。——第16頁。
[23]指意大利革命家馬志尼的擁護者1853年2月6日在米蘭發(fā)動并得到匈牙利革命流亡者支持的起義。起義者大多數(shù)是意大利的愛國工人,他們的目的是要推翻奧地利的統(tǒng)治。可是由于起義是建立在密謀策略的基礎上,又沒有考慮到實際情況,所以很快就失敗了。馬克思在一系列文章中(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8卷第593—594、599—603、624—625頁)對這次起義作了評價。——第18頁。
出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