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除國家的口號和德國“無政府之友”[259]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廢除國家的口號和德國“無政府之友”[259]

廢除國家的口號和德國“無政府之友”[259]  

馬克思 恩格斯/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

 

“共產黨人認為廢除國家的意思只能是廢除階級的必然結果,而隨著階級的廢除自然就沒有必要用一個階級的有組織的力量去統(tǒng)治其他階級了。在資產階級國家里,廢除國家就是要把國家的權力降低到北美的國家權力的水平。在北美,階級矛盾還沒有獲得充分的發(fā)展;階級沖突每一次都由于把過剩的無產階級人口遷往西方而得到平息;國家政權的干涉在東方達到了最低限度,在西方則根本不存在。在封建的國家里,廢除國家就是要廢除封建制度,建立一般的資產階級國家。在德國,在廢除國家的口號后面,不是隱藏著畏怯地逃避直接斗爭的行為,就是隱藏著瞎吹資產階級的自由,甚至把它吹噓為各個人的絕對獨立和自主的作法,再不然就是隱藏著資產者只要覺得不妨礙資產階級利益的發(fā)展便對一切國家形式表示冷淡的態(tài)度。既然關于‘在最高意義上’廢除國家的這種宣傳在形式上都如此荒唐,當然柏林的施蒂納和孚赫之流在這點上就無可厚非了。La  plus  belle  fille  de  France  ne  peut  donner  que  ce  qu’elle  a〔法國最美麗的女郎只能給你她所有的東西〕。”(“新萊茵報。政治經濟評論”第4期第58頁[注:見本卷第338—339頁。——編者注])

消滅國家,實行無政府主義在德國已成為時髦的口頭語。蒲魯東的個別的德國門徒[260]、柏林的“最高的”民主派和甚至已被遺忘的斯圖加特議會、帝國攝政[261]中的“最高尚的國粹派”,都按照他們自己的一套辦法學會了這一套表面極左的辭句。

所有這些派別都一致力圖保存現(xiàn)在的資產階級社會。但是它們要保護資產階級社會,也就必然要保護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在德國甚至要保護資產階級統(tǒng)治的[注:后來在手稿上刪去了成果二字前面的“政治的”一詞。——編者注]成果;它們和資產階級的正式代表不同的地方,不過是它們具有一種表面看來是“先進的”、“最進步的”人物的不尋常的外形。這種外表在實際生活中一遇到沖突就消失了;這些無政府主義的代表一遇到革命危機中的真正無政府狀態(tài)[注:手稿中刪去了“當國家政權在群眾政權面前消失的時候”(《wo  die  Staats-macht  vor  der  Macht  der  Massen  verschwand》)等字。在后來的一篇未修改過的手稿中有《gegeneinander》(“互相”)一詞,這說明在加上《wo  die  Massen》(“當群眾”)幾字后,漏掉了《und  die  Staatsmacht》(“和國家政權”)幾個字,因此在俄譯文中在括弧內添了這幾個字。——編者注],當群眾〔和國家政權〕互相使用“暴力”的時候,總是又千方百計地來消除這種無政府狀態(tài)。這種臭名遠揚的“無政府主義”的含義,最終在比較發(fā)達的國家里總是用“秩序”二字來表達。德國的“無政府之友”和法國的“秩序之友”就是完全entente  cordiale〔一致〕的。

無政府之友的不屬于法國人蒲魯東和日拉丹的那部分,即他們的來自德國的思想方法都有一個共同的來源,那就是施蒂納。一般說來,德國民主派在德國哲學分裂時期繼承了它的大部分一般的辭句。德國的最近的一些學者(尤其是費爾巴哈和施蒂納)的概念和辭句,還在2月以前就以雜亂不明的形式深入了平庸的小說文學的思想和報刊文學之中,而后者又成了三月革命后的民主派領袖的主要論據(jù)。施蒂納鼓吹的無國家論創(chuàng)造了一個特別有利的條件,使蒲魯東的無政府主義和日拉丹的消滅國家的主張具有德國哲學所固有的“最高的意義”。施蒂納的“唯一的及其財產”[262]一書誠然已被人遺忘,但是他的思想方法,特別是他對國家的批判卻可以在無政府之友那里重新發(fā)現(xiàn)。如果說我們過去已經研究了這些先生取之于法國的文獻資料[263],那末現(xiàn)在為了分析他們取之于德國的資料,我們就必須再次深入鉆研已經過時的德國哲學。如果必須進行一場德國式的平淡的論戰(zhàn),那末遇到這種和那種觀點的祖宗總比遇到舊貨商要愉快得多。

詩神,請為我再準備一次飛馬,

讓我飛向那古老的理想的國土![264]

在談論上面得到的施蒂納的那本著作以前,我們必須回憶一下“那古老的理想的國土”和那已被忘卻的本書問世的時代。那時普魯士資產階級抓住政府財政困難的機會,立刻著手攫取政權,就在這個時候,無產階級的共產主義運動也和資產階級的立憲運動一起日益蓬勃地開展起來。社會上的資產階級分子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還需要無產階級的支持,因此他們不得不處處把自己裝扮成某種社會主義的擁護者;保守的和封建的黨派也不得不向無產階級許下諾言。在資產階級和農民進行反對封建貴族和官僚的斗爭的同時,無產者進行了反對資產者的斗爭;在它們之間有一些中間的社會主義派別,代表各色各樣的社會主義:如反動的社會主義、小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和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所有這些斗爭、這些趨向都受到壓制,由于國家政權、書報檢查和禁止集會結社等的限制而無法表現(xiàn)出來。在德國哲學取得它最后的微不足道的勝利的時候,各黨派的狀況就是如此。

書報檢查制度從它實行之日起就迫使多少有點不稱心的人采取盡量抽象的表達方式;當時恰好處于黑格爾學派土崩瓦解時期的德國哲學傳統(tǒng)就提供了這種表達方式。反對宗教的斗爭還在繼續(xù)進行。在報刊上進行反對現(xiàn)存政權的政治斗爭愈困難,這種斗爭也就愈盡力采取宗教斗爭和哲學斗爭的形式。形式非常雜亂不明的德國哲學,就成了“有教養(yǎng)的人”的共同財產,而它愈成為共同財產,哲學家們的觀點就愈雜亂不明、頭緒不清和庸俗不堪,這種混亂和庸俗在“有教養(yǎng)的”人們的心目中樹立的威信也愈高。

“有教養(yǎng)的人”的頭腦混亂得令人吃驚,而且這種情況有增不已。它真是德國、法國、英國、古代、中古和近代思想的混合物。這種混亂狀態(tài)所以這樣嚴重,由于所有這些思想都是從第二手、第三手以至第四手上得來的,因而已被歪曲得面目全非。慘遭這種厄運的不僅有英法自由主義者和社會主義者的思想,而且還有德國人(例如黑格爾)的思想。正如我們看到的,當時所有的著作,特別是施蒂納的著作都證明了這點,而且現(xiàn)代的德國著作至今都還受著這種后果的強烈影響。

在這種亂七八糟的情況下,哲學上的假戰(zhàn)斗被當做了真戰(zhàn)斗的反映。哲學上的每一次“新的變革”都引起了“有教養(yǎng)的人”的普遍注意。在德國這種人包括人數(shù)眾多的懶漢、候補法官、候補教師、不變運的神學家、沒有生意的醫(yī)生、文人等。在這些人看來,每一次發(fā)生這樣的“新的變革”都意味著克服和最終消除一定的歷史發(fā)展階段。例如,只要某位哲學家對資產階級自由主義進行任何批判,資產階級自由主義就會死亡,就會被拋置于歷史發(fā)展之外,實際上也就被消滅了。共和主義、社會主義等等的情況也是這樣。究竟這些發(fā)展階段實際上被“消滅”、“超過”和“消除”到什么程度,這在以后革命時期,它們開始起主要作用,而破壞它們的那些哲學家也無人再提起的時候,就會很清楚了。

混亂的形式和內容,無謂的妄自尊大和浮夸的胡言亂語,極端的庸俗和貧乏的辯證法,這就是這種德國哲學在它最后階段上的特征,所有這些都超過了過去任何時候在這方面出現(xiàn)的一切。能夠與此相提并論的只有那些采取難以想象的輕信態(tài)度的人,因為他們把這一切都信以為真,都認為是最新的東西,是“從未有過的東西”。德意志民族,如此“認真的”……[注:手稿就此中斷。——編者注]

弗·恩格斯寫于1850年10月

俄譯文第一次發(fā)表于1927年“在馬克思主義旗幟下”第6期

原文是德文

俄文譯自手稿

注釋:

[259]這是弗·恩格斯為“新萊茵報。政治經濟評論”第5期寫的一篇論文,但沒有寫完。寫這篇論文的動機是由于愛·梅因、尤·孚赫、路·布爾和麥·施蒂納等幾個柏林青年黑格爾派分子在報紙上發(fā)表了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無政府主義的言論。他們在1842年參加了“自由者”小組,而從50年代初起則集結在“晚郵報”(《Abend-Post》)的周圍。在經濟觀點方面,這些文學家們擁護自由貿易。他們在政治方面的特點是對普選權和人民代議制采取輕視態(tài)度,極端的個人主義和頌揚無政府狀態(tài),認為這是“高級民主”和“自由人類聯(lián)合”的實現(xiàn)。這個集團的反民主和反革命的傾向還表現(xiàn)在下面這點:1850年在他們機關報的名字下還加了“民主報紙”的字樣;同時“晚郵報”聲明說,要達到一種無政府狀態(tài),在這種無政府狀態(tài)下人似乎“不是別人的奴隸,也不是群眾的奴隸”。“晚郵報”開始有步驟地反對“民主行列內維護法制的人們”,反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同樣也反對“革命的恐怖”。這些無政府主義的和半無政府主義的思想顯著地傳布到一部分德國小資產階級流亡者中間。

標題是蘇共中央馬克思列寧主義研究院加的。——第487頁。

[260]看來,恩格斯是指卡·格律恩和阿·盧格,他們把蒲魯東的個別著作譯成德文并在報刊上宣傳這些著作。——第488頁。

[261]這里是指斯圖加特議會代表路·西蒙和卡·福格特(卡·福格特也是帝國五攝政之一)???middot;福格特和路·西蒙于1850年在雜志“德意志月刊”(《Deutsche  Monatsschrift》)(斯圖加特)上發(fā)表了許多文章,頌揚無政府狀態(tài)并主張取消一切國家制度。——第488頁。

[262]Max  Stirner.《Der  Einzige  und  sein  Eigenthum》.Leipzig,Verlag  von  Otto  Wigand,1845。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思想體系”一書中對這本書進行了徹底的批判(見本版第3卷)。——第489頁。

[263]指對艾·德·日拉丹的“社會主義和捐稅”一書的評論(見本卷第330—342頁)。——第489頁。

[264]摘自維蘭特的詩“奧拜龍”。——第489頁。

出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

責任編輯:岳麗麗校對:總編室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安備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