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就像是一名歷經(jīng)600年風雨的老者,演繹著歷史風云,映照著時代變遷。從前,它是皇家的恢宏宮殿,是至高無上的權力象征,接受萬人跪拜。它有一個冷峻威嚴的名字:紫禁城。如今,它卻有了新的生命意義,不再是當年的紫禁城,而是一座人民的博物院,是屬于全人類的文化遺產(chǎn)。它凝 ...[詳細] 時間:2022-01-04 14:37 查看:174次標簽:蘇唐詩故宮日常
在群峰綿延、山高水長的中國現(xiàn)代繪畫史上,李可染于中國畫領域承前啟后,以其厚重、蒼潤、渾樸的大氣象,開創(chuàng)了具有鮮明時代特色和個性風貌的“李家山水”新樣式,是一座不朽的里程碑。 ...[詳細] 時間:2022-01-03 14:36 查看:138次標簽:榮池造化之美胸中真趣
廣州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的前身雕塑系,是廣州美術學院1953年建校以來歷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教師團隊名師大家輩出,涌現(xiàn)了潘鶴、關偉顯、鄭覲、曹崇恩、李漢儀、梁明誠、黎明等知名雕塑家,創(chuàng)作了《艱苦歲月》《大刀進行曲》《開荒?!贰稄V州解放紀念碑》《毛澤東青年 ...[詳細] 時間:2022-01-03 14:26 查看:206次標簽:田呢雕心塑魂以文化人
無數(shù)次地來往,少則住幾天,多則待十幾天、大半月。這回從去年6月始,在鎮(zhèn)上東南角的三寶村,客居一年多了。山居的日子,重讀由我所著的《瓷上中國》。此書2019年被推薦為“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向海外推薦的七十本好書”之一,再讀卻略有粗率之感,讓我對這方水土感到歉意。< ...[詳細] 時間:2022-01-03 14:25 查看:293次標簽:胡平景德氣象瓷上千年
今天只要提起皮錫瑞,人們就會想起《經(jīng)學歷史》和《經(jīng)學通論》。這兩部著作,是皮錫瑞為晚清新式學堂編撰的經(jīng)學教材,一百多年來風行于世,堪稱新經(jīng)學教育的經(jīng)典,也給這位矻矻窮經(jīng)的學者帶來經(jīng)學教育名家的桂冠。 ...[詳細] 時間:2022-01-02 13:54 查看:115次標簽:吳仰湘經(jīng)學教育《經(jīng)學歷史》
談及中國經(jīng)學史的書寫,許多學者可能會不約而同指向同一個人──皮錫瑞。盡管中國經(jīng)部文獻異常豐富,但說到經(jīng)學通史,卻一直沒有嚴格的系統(tǒng)著作。因此周予同看見本田成之《中國經(jīng)學史》(1927年)出版,頓感沮喪萬分,埋怨中國學者不爭氣,特別批判皮錫瑞《經(jīng)學歷史》、劉師培 ...[詳細] 時間:2022-01-02 13:15 查看:154次標簽:黎漢基回歸學術經(jīng)學史
經(jīng)學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根基所在。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如何實現(xiàn)經(jīng)學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是歷史賦予當代學者的使命。皮錫瑞所著《經(jīng)學歷史》《經(jīng)學通論》以其卓越的成就與鮮明的觀點,成為迄今為止最為重要的經(jīng)學基礎讀物。因此,如何看待皮錫瑞就成為實現(xiàn)經(jīng)學之“雙 ...[詳細] 時間:2022-01-01 13:14 查看:156次標簽:李若暉制度經(jīng)學《史記》
漢語全方位、規(guī)?;呦蚴澜?,既有利于中國融入世界、世界走進中國,也有利于增進中外彼此間的了解,促進世界多元文化的發(fā)展。在不同文明間的溝通交往中,字典自古以來就充當著人們認知、學習異域語言文化的重要工具?!度A英字典》(又譯為《中國語文字典》)的編纂開始于1808 ...[詳細] 時間:2022-01-01 13:03 查看:213次標簽:董曉波漢英英漢詞典中華文化的解讀
《無風地帶》(楊錦峰編劇,王曉鷹、鄒一正導演)是大連話劇團傾力打造的一部原創(chuàng)話劇,今年在國家大劇院上演后,觀眾反響熱烈,深受好評。 ...[詳細] 時間:2022-01-01 13:01 查看:472次標簽:宋寶珍驚心動魄隱蔽斗爭
104歲的郭漢城先生安詳?shù)仉x開了我們。壽高德大的仁厚長者已然化作永恒的記憶,成為指引一代代戲曲人學術和藝術工作的精神標的。正如先生在2015年所作的《百歲辭》中所說:“清清小河水,潺湲日夜流。東西南北路,春夏秋冬求?!彼K身堅守在戲曲研究領域,生命如堅韌不竭的 ...[詳細] 時間:2022-01-01 12:45 查看:135次標簽:王馗郭漢城戲曲現(xiàn)代標識
1072年,宋神宗熙寧五年,對詩人蘇軾是一個重要年份。這一年,他在杭州通判任上,37歲。(據(jù)王宗稷《蘇軾年譜》)詩人發(fā)現(xiàn)頭上白發(fā)突然多起來。對這種人生歷程上的生理現(xiàn)象,措手不及,很
...[詳細]
時間:2021-12-20 22:05
查看:720次
標簽:周巖壁蘇軾白發(fā)
甲骨文是迄今為止中國發(fā)現(xiàn)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tǒng),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根脈。自“一片甲骨驚天下”以來,120余年間,學界對甲骨的發(fā)掘與研究薪火相傳、不絕如縷。作為《殷墟
...[詳細]
時間:2021-12-20 21:08
查看:565次
標簽:王宇信甲骨文明圖景
所謂全集,只能是相對而言的。出土彩陶數(shù)以萬計,不可能把所有出土的彩陶都包羅進來。在器物的選擇上,考慮到過去出版的彩陶著作和著錄很多,為避免重復,我們主要收錄最近三四十年新出的有代表
...[詳細]
時間:2021-12-20 21:03
查看:1398次
標簽:陳星燦中國彩陶多點起源
宋代是中國傳統(tǒng)兵學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形成了繼春秋戰(zhàn)國之后的第二次兵學高潮。“右文政治”,與遼、夏、金、元等緊張對峙的軍事形勢,理學的興起,等等,都與宋代兵學發(fā)展密切相關。在諸多影響因素之中,最具根本性的是“右文政治”。 ...[詳細] 時間:2021-12-19 22:18 查看:457次標簽:魏鴻“文人論兵”宋代兵學
契訶夫生前曾經(jīng)開玩笑說,他的作品人們最多讀七年,然后就會被遺忘。然而,一百多年過去了,他那些優(yōu)美的文學作品,不僅俄國人在讀,歐美人在讀,也越來越贏得中國讀者的熱愛?,F(xiàn)在,擺在我的書桌上的是一部裝幀精美的《契訶夫的玫瑰》——這是一部中國學者撰寫的契訶夫評傳。 ...[詳細] 時間:2021-12-17 22:01 查看:327次標簽:彭濤中國學者契訶夫評傳
“龍學”在一百年來的發(fā)展中漸成顯學,可以說有關劉勰《文心雕龍》的方方面面都有學者論及,特別是劉勰論文章創(chuàng)作的內(nèi)容,不僅一直以來都是學界的研究重點,同時也在民間最為普及。事實上,作為體大慮周的文論巨典,《文心》猶如大型寶藏,尚有等待挖掘的璞玉遺珍,如劉勰在全書中 ...[詳細] 時間:2021-12-16 22:20 查看:303次標簽:李婧雅義麗辭劉勰
武王伐紂勝利后,天下歸周,伯夷、叔齊卻不認同,堅持不吃周朝糧食,隱居首陽山,采野菜充饑??煲I死時,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nóng)、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詳細] 時間:2021-12-16 22:04 查看:310次標簽:王兆貴司馬遷《史記》
由清華大學與山西省文物局共同主辦的“華夏之華——山西古代文明精粹”特展日前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啟幕。展覽展出山西省11家文博單位共計300余件精品文物,其中一級文物達半數(shù)以上,時間跨度從舊石器晚期至明代達一萬年。 ...[詳細] 時間:2021-12-16 21:47 查看:167次標簽:談晟廣跨越萬年文明之約
新時代的“龍學”和中國文論研究理應有著不同的思路,那就是不應理所當然地以西方文藝學的觀念和體系來匡衡中國文論,而是應當更為自覺地理解和把握《文心雕龍》以及中國文論的獨特話語體系,充分認識《文心雕龍》乃至更多中國文論經(jīng)典的多方面的文化意義。 ...[詳細] 時間:2021-12-15 22:19 查看:215次標簽:戚良德《文心雕龍》《周易》
明清兵學是我國古典兵學發(fā)展史的最后一環(huán),擔負著繼往開來的歷史使命。在特殊的內(nèi)外際遇之下,兵學在明代晚期和清代晚期都迎來了空前發(fā)展的繁榮期。不同類型的兵書紛紛誕生,僅就數(shù)量而言,毫無懸念地占據(jù)著歷史之最。著述空前繁榮,是明清兵學取得快速發(fā)展的最佳注腳;新型兵書不 ...[詳細] 時間:2021-12-15 22:17 查看:196次標簽:熊劍平繼往開來明清兵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