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傍晚,當人們在茶余飯后享受閑暇時光時,總會看到一位老人在暮色中巡邏在社區(qū)的大街小巷,手拿手電筒,胳膊戴著紅袖標,時而檢查自行車是否鎖好,時而叮囑鄰居關(guān)好門窗,他就是今年已75歲的熱心老人吳遵才?! ? 吳遵才居住在陶然亭...[詳細] 時間:2012-12-16 17:14 查看:136次 標簽:
在北京市宣武區(qū)鐵樹斜街社區(qū),當人們一提起樊冬生,就個個豎起大拇指,說他人品好、有愛心、熱心腸。樊冬生退休后,非常關(guān)心社區(qū)工作,熱心為群眾服務,人們有事找他,他總是有求必應,是個閑不住的熱心人,大家都喜歡稱呼他“樊師傅”。 ...[詳細] 時間:2012-12-16 17:14 查看:135次 標簽:
2009年5月18日在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舉行了一次“國際博物館日”慶?;顒印T谶@次活動中,市文物局局長孔繁峙特意為市民代表——榮秀霞,頒發(fā)價值了580元的精裝書《北京博物館精華》。并且博物館的同志還為大家放映了榮秀霞...[詳細] 時間:2012-12-16 17:14 查看:216次 標簽:
...[詳細] 時間:2012-12-16 17:13 查看:122次 標簽:
...[詳細] 時間:2012-12-16 17:13 查看:231次 標簽:
周亦農(nóng),1959年生人,北京人。2004年8月至今,周亦農(nóng)擔任義務送菜員,每天為地區(qū)10戶特困、孤老、殘疾家庭送菜。2005年6月,周亦農(nóng)進入汽南社區(qū)溫馨家園,組織殘疾人參加各種活動。2007年4月,在月壇地區(qū)“讓我感動的身邊人”評選活動中,周亦農(nóng)獲...[詳細] 時間:2012-12-16 17:13 查看:722次 標簽:
1988年春,不到18歲的周建帶著親人的囑托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來到了首都北京。 然而,一個初出茅廬的青年要想在北京生活下來,何其艱難.他,面臨過饑餓、面臨過北京“非市民”的歧視,食住無定所、他打過零工、挖過樹坑、干過建筑、...[詳細] 時間:2012-12-16 17:13 查看:216次 標簽:
...[詳細] 時間:2012-12-16 17:13 查看:215次 標簽:
...[詳細] 時間:2012-12-16 17:13 查看:171次 標簽:
...[詳細] 時間:2012-12-16 17:13 查看:131次 標簽:
...[詳細] 時間:2012-12-16 17:13 查看:529次 標簽:
...[詳細] 時間:2012-12-16 17:13 查看:112次 標簽:
我國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是承載中華民族精神與情感的重要載體,是維系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jié)的基礎,也是人類智慧的體現(xiàn)。我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目前正面臨著經(jīng)濟全球化和現(xiàn)代化的沖擊。一方面隨著經(jīng)濟的全球化,外來文化傳入,對我國的非物質(zhì)文...[詳細] 時間:2012-12-16 17:13 查看:264次 標簽:
...[詳細] 時間:2012-12-16 17:13 查看:108次 標簽:
...[詳細] 時間:2012-12-16 17:13 查看:105次 標簽:
...[詳細] 時間:2012-12-16 17:13 查看:108次 標簽:
...[詳細] 時間:2012-12-16 17:13 查看:271次 標簽:
...[詳細] 時間:2012-12-16 17:13 查看:238次 標簽:
...[詳細] 時間:2012-12-16 17:13 查看:128次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