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8日在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舉行了一次“國際博物館日”慶?;顒印T谶@次活動中,市文物局局長孔繁峙特意為市民代表——榮秀霞,頒發(fā)價值了580元的精裝書《北京博物館精華》。并且博物館的同志還為大家放映了榮秀霞家參觀博物館的照片。那天,當《北京日報》《北京晚報》《北京廣播電視報》等報紙的圖片都反映在銀幕上,當榮秀霞在觀眾面前展現(xiàn)她的100多枚博物館紀念章時,在場的觀眾都感到十分地驚訝。
榮秀霞,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博物館講解員,30多年來她一直深深地愛著她的工作崗位。三十多年來她的命運也與北京湖廣會館的命運緊緊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就是在這所古老的北京湖廣會館里,榮秀霞講解著“大世界”
給榮秀霞印象最深的是1997年10月中旬的一天,有上百名外賓來到戲曲博物館參觀。那次帶團的女翻譯讓榮秀霞多給外國友人講講戲曲文化,榮秀霞問過翻譯這些外賓都來自哪些國家,翻譯告訴榮秀霞,主要有德國、英國、前蘇聯(lián)的。榮秀霞聽完后很是高興,為了能讓外國友人了解北京、深切地感受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她講解起來比往常更加認真、熱情。
榮秀霞講解有個特點。她給觀眾講解起來從來都不是死板地背解說詞,而是根據(jù)不同的觀眾靈活地進行有針對性地講解。比如:她給小學生主要講京劇臉譜、給青年老師講戲曲、給政府官員講孫中山、給臺灣觀眾講吳伯雄、給關(guān)注高考的人講科舉制度、給愛會館的人講會館的發(fā)展史、給日本人講坂東玉三郎。如果遇到了老年觀眾,她就和他們共同探討“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四大須生”、“四大名凈”等話題。今天當在展板上講到關(guān)漢卿、湯顯祖等人時,榮秀霞突然想到英國的莎士比亞和中國的湯顯祖同在1916年去世。來參觀的人群中有英國人,榮秀霞馬上話題一轉(zhuǎn),講到英國的莎士比亞,榮秀霞講一句,翻譯翻一句。掌聲響起,翻譯告訴榮秀霞,英國人沒想到,中國人還能知道英國的莎士比亞。榮秀霞靈機一動,趁熱打鐵,既然有德國及前蘇聯(lián)的朋友來參觀,榮秀霞馬上又講到了德國的布萊希特、前蘇聯(lián)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及中國的梅蘭芳。德國的布萊希特、前蘇聯(lián)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中國的梅蘭芳被稱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榮秀霞這樣一講,翻譯在翻譯的好,頓時掌聲在北京湖廣會館上空震響,很有一種“余音繞梁”的感覺。那次,給榮秀霞的印象太深了,使她終生難忘……
榮秀霞講解的這么好,是緣起于她愛講解員崗位,緣起她愛參觀博物館。1986年春節(jié)她和丈夫帶兒子曾參觀過北京大鐘寺古鐘博物館。1987年初,北京文物局、北京教育局、團市委、《北京青年報》、北京電視臺等7家共同舉辦“北京博物館知識競賽”,參與的有上萬人,經(jīng)過8個多月在30座博物館的參觀、學習。1987年9月21日晚,中國歷史博物館舉辦了“北京博物館知識競賽”電視決賽,她獲得“北京博物館知識競賽”電視決賽一等獎。25年來她堅持參觀博物館,已經(jīng)走遍京城150多座博物館。每到一座博物館參觀,她都認真聽講解,基于這點,她一直愛給愛聽講解的觀眾講解。講解需要花時間、花精力、花金錢。她就自費買了很多戲曲方面的書籍,用榮秀霞的話來說:“這么做,就是為了更好的學習,然后用她所學的知識再去給觀眾講解“大世界”,使觀眾們愛上中國的國粹。愛上中國的源遠流長的文化?!?BR>
責任編輯:張荃荃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