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弘揚五四精神,必須站穩(wěn)人民立場
五四運動中,廣大青年起到了先鋒隊的作用。毛澤東同志指出,先鋒隊的作用“就是帶頭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隊伍的前頭”。但是,單靠青年的先鋒隊作用,是不是就可以了呢?毛澤東同志認為,光靠青年“這個方面軍是不夠的,光靠了它是不能打勝敵人的,因為它還不是主力軍”。主力軍是誰呢?毛澤東同志認為:“就是工農大眾。”他號召廣大青年,“一定要到工農群眾中去,把占全國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農大眾,動員起來,組織起來。沒有工農這個主力軍,單靠知識青年和學生青年這支軍隊,要達到反帝反封建的勝利,是做不到的”。而有了工農這支大軍,才能攻破敵人的堅固陣地,才能攻破敵人的最后堡壘。毛澤東同志的重要論斷,一方面贊揚了廣大青年在五四運動中所發(fā)揮的先鋒隊作用,另一方面也強調了只靠青年的先鋒隊作用難以取得勝利,還必須與人民在一起,堅定地走與工農結合的道路。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如果說革命戰(zhàn)爭年代廣大青年要堅持與人民在一起,堅定地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那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廣大青年同樣要如此。2020年五四青年節(jié)前夕,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寄語全國各族青年,強調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站穩(wěn)人民立場”。這一重要要求為新時代中國青年弘揚五四精神指明了方向。
第一,站穩(wěn)人民立場,要認識到人民群眾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yè)中的決定性作用。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人類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正是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了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推動了社會的變革。中國共產黨人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高度重視人民群眾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yè)中的決定性作用。毛澤東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只要我們依靠人民,堅決地相信人民群眾的創(chuàng)造力是無窮無盡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難也能克服。”
講到這兒,讓我想起了我的一段參觀體會。我曾經去江西于都參觀了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紀念館,深刻感受到老區(qū)人民對黨的支持。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央紅軍從于都出發(fā),開始長征。離開根據地時,老百姓拿出最后一點糧食給紅軍作軍糧用;為了能在于都河上架浮橋,當地老百姓把門板都拆了,甚至有老人把棺材板都拿出來了。據了解,當時有1萬多人跟著紅軍長征,但最后回來的只有200多人。這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最終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成功,根本秘訣就在于,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所以,站穩(wěn)人民立場,就要認識到,無論在什么時代,人民群眾都是一個國家的根基。根基穩(wěn)固,國家才能安定,個人才能擁有發(fā)展的機會和環(huán)境;離開了群體的個人,就像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一切發(fā)展都無從談起。
第二,站穩(wěn)人民立場,要虛心向人民學習,拜人民為師。拜人民為師,是我們黨長期堅持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百余年來,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不斷走向成功,靠的是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群眾的實踐是最豐富最生動的實踐,群眾中蘊藏著巨大的智慧和力量。”無論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還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所取得的成績,無論是小崗村民率先揭開對內改革的序幕,還是特區(qū)群眾奮力開拓對外開放的新局。革命、建設和改革中的每一次突破和發(fā)展,都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實踐和智慧,彰顯著人民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所以,對于新時代中國青年來說,最好的老師就是人民。廣大青年要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就是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甘當小學生,虛心向人民學習,不斷汲取人民群眾的智慧、力量和經驗。
第三,站穩(wěn)人民立場,要增強對人民的深厚感情。感情決定立場。對人民群眾的感情深度,直接決定著人民立場的堅定程度。對人民群眾的感情越深,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就越牢固,服務人民的意愿也就越強烈。廣大青年要擺正自己的位置,真心實意把自己當成人民中的一份子,與老百姓“打成一片”,一心一意為老百姓做實事、做好事。
(四)弘揚五四精神,必須要發(fā)揚永久奮斗傳統(tǒng)
五四運動以全民族的搏擊培育了永久奮斗的偉大傳統(tǒng)。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通過五四運動,中國青年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力量,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力量。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從斗爭實踐中懂得,中國社會發(fā)展,中華民族振興,中國人民幸福,必須依靠自己的英勇奮斗來實現(xiàn),沒有人會恩賜給我們一個光明的中國。”
新時代新征程,分兩步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任務新目標已經確定。然而必須看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態(tài)勢沒有改變,我們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難以預料的重大風險和挑戰(zhàn)。加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宏偉事業(y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系統(tǒng)工程,迫切需要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凝心聚力,擔當實干。
第一,要練就過硬本領。廣大青年勇于奮斗,首先要有過硬本領。青年的素質和本領直接影響著實現(xiàn)中國夢的進程。但本領不是天生的,是要通過學習和實踐來獲得的。學習是成長進步的階梯,實踐是提高本領的途徑。也就是說,練就過硬本領沒有捷徑可走,一是要通過學習,二是通過實踐。
從學習方面來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學習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題,也是報國為民的重要基礎”。“青年人正處于學習的黃金時期,應該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作為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那么,青年要學習什么呢?
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要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通過理論學習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要學習歷史。毛澤東同志認為,讀史,是智慧的事。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你要增加智慧嗎?史書是不可不讀的。”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是最好的營養(yǎng)劑。學習歷史,從歷史中汲取有益于加強修養(yǎng)、做好工作的智慧和營養(yǎng),能夠提高青年的認識能力和精神境界,不斷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
要學習科學文化和業(yè)務知識。當今時代,知識更新的速度太快。有人研究過,18世紀以前,知識更新速度為9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紀90年代以來,知識更新加速到3至5年翻一番。近50年來,人類社會創(chuàng)造的知識比過去3000年的總和還要多。還有人講,在農耕時代,一個人讀幾年書,就可以用一輩子;在工業(yè)經濟時代,一個人讀十幾年書,才夠用一輩子;到了知識經濟時代,一個人必須學習一輩子,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所以說,我們的青年要跟上時代,要有所作為,就必須不斷地學習各種科學文化知識。
要學習人文知識。什么是人文知識?就是關于人類文化領域的基本知識,如歷史、文學、政治、法律、藝術、哲學等。廣大青年通過學習人文知識,提高人文素養(yǎng),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
要學習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一方面,有利于青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為什么呢?因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fā)。另一方面,是青年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今天,我們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汲取豐富營養(yǎng),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和影響力。”所以,要深入挖掘和闡發(fā)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成為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從實踐方面來說,一是到條件艱苦的地方去實踐。越在艱苦環(huán)境中,越在改革和發(fā)展的第一線,廣大青年越能在實踐鍛煉中增強黨性、改進作風、磨煉意志、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長才干。
二是到基層去實踐。基層是培養(yǎng)、鍛煉干部的“練兵場”。到地方和基層一線工作,同基層干部和群眾一起摸爬滾打,對于增長領導才干、積累實踐經驗、加快政治成熟至關重要。
三是在平凡的工作實踐中增長才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書本知識多而實踐經驗少的同志,容易犯大事做不來小事又不愿做的毛病,最后變成“客里空”。孫中山先生說得好,一個人不要立志做大官,要立志做大事。但世界上沒有孤立抽象的大事,大事全是由小事積累起來的。“天下大事,必做于細”。在“做大事”上,廣大青年要甘做最普通的事,樂于扮演跑龍?zhí)椎慕巧?。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積累經驗,逐步獲得社會的承認,在平凡的工作中獲得不平凡的成就。
第二,要能吃苦。奮斗就是用自己的行動向著理想和目標奮進。然而奮斗的進程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往往會遭遇許多艱難困苦。這就需要有能吃苦的精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自找苦吃”這四個字。這不僅是習近平總書記對自己的要求,也承載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青年的殷切期望。1969年,不滿16歲的習近平來到陜西延川縣梁家河大隊插隊落戶。種地、拉煤、打壩、挑糞……在梁家河,習近平幾乎什么活兒都干過,什么苦都吃過,是鄉(xiāng)親們眼中“吃苦耐勞的好后生”?;貞浤嵌螝q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對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為什么要“自找苦吃”?在習近平總書記看來,只有自找苦吃,才能得到全面的鍛煉。今天,我們的生活條件變好了,但吃苦的精神一點也不能丟。習近平總書記希望廣大青年不要怕吃苦、回避吃苦,要自找苦吃,“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青年時期多經歷一點摔打、挫折、考驗,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
第三,要敢擔當。什么是敢擔當?就是敢于承擔責任,關鍵時刻敢挑擔子,在責任面前不回避,不推諉,不退縮。習近平總書記希望廣大青年敢擔當,是希望大家在困難面前,在挑戰(zhàn)面前不逃避,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任務中勇?lián)厝巍?/p>
(根據宣講家網報告整理編輯,
未經許可,不得印刷、出版,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