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是我國近現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五四運動倡導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精神,至今仍是激勵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紀念105年前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加深對五四運動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的認識,從歷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用歷史的光芒照亮未來,我們才能更加步履鏗鏘、勇毅篤行。
這是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青少年代表(2021年7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尕 攝
“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薪火相傳、后繼有人的戰(zhàn)略高度,關心青年成長成才、謀劃青年工作發(fā)展,推動青年發(fā)展事業(yè)實現全方位進步、取得歷史性成就。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于青年。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當代青年始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要勇做新時代的弄潮兒,自覺聽從黨和人民召喚,胸懷“國之大者”,擔當使命任務,到新時代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負、建功立業(yè),勇于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為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綻放青春力量。
在五四運動中,廣大愛國進步青年登上政治舞臺,發(fā)揮了先鋒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五四運動,孕育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愛國主義。”五四精神是五四運動創(chuàng)造的寶貴精神財富,廣大青年對五四運動的最好紀念,就是在黨的領導下,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以執(zhí)著的信念、優(yōu)良的品德、豐富的知識、過硬的本領,同全國各族人民一道,擔負起歷史重任,讓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奪目的時代光芒。代表廣大青年、贏得廣大青年、依靠廣大青年,是我們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保證。時代呼喚擔當,奮斗創(chuàng)造未來。當代中國青年運動的主題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廣大青年要把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偉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找準當代中國青年運動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的著力點;要把人生奮斗匯入新時代的洪流,以青春之我,創(chuàng)建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廣大青年要把五四精神作為照亮前路的燈、把準航向的舵,轉化為對奮斗目標的執(zhí)著追求、對本職工作的不懈進取、對高尚情操的篤定堅持、對艱難險阻的勇于擔當;時刻一切從實際出發(fā),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善于用改革的思路和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各種問題;時刻以史為鏡、以史明志,把苦難輝煌的過去、日新月異的現在、光明宏大的未來貫通起來,在鑒往知來中砥礪前行,在亂云飛渡中把準航向;時刻努力學習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真本領,為黨的事業(yè)發(fā)展貢獻青春力量,進而在青春的賽道上堅定理想信念,賡續(xù)好紅色血脈的愛國之情。
2024年3月3日,青年志愿者在青島五四廣場參加志愿服務活動。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攝
從五四運動的一粒萌芽,到今天的枝繁葉茂,中國青年運動走過了滿載光榮和夢想的105年。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慶賀模范青年大會上指出:“中國的青年運動有很好的革命傳統(tǒng),這個傳統(tǒng)就是‘永久奮斗’。”
每一代青年有每一代青年的使命和責任。新時代中國青年要善于將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要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只有這樣,青年們才能更好實現人生的價值、升華人生的境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到人民群眾中去,到新時代新天地中去,讓理想信念在創(chuàng)業(yè)奮斗中升華,讓青春在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中閃光”。青年們只有樹立起堅定的理想信念,立心立德,扣好人生“第一??圩?rdquo;,才能做到精神上不缺鈣,自覺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攻堅克難的偉大改革中不斷奮起,為服務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而不斷貢獻力量。
新時代中國青年傳承發(fā)揚五四精神,就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投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事業(yè),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的期待、民族的重托,不辜負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
青年是標志時代的最靈敏的晴雨表,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蘊含著改造客觀世界、推動社會進步的無窮力量。新時代青年要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心系祖國、志存高遠,素質過硬、全面發(fā)展,把樹立正確的理想、堅定的信念作為立身之本,努力成長為黨、國家和人民所期盼的有志青年。廣大青年要時刻保持只爭朝夕、奮發(fā)有為的奮斗姿態(tài)和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斗爭精神,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擔當好新的使命,做到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干。用知重負重、攻堅克難的實際行動詮釋使命擔當,把責任擔當體現到每一件任務、每一項職責、每一個崗位上,匯聚起無堅不摧的磅礴力量,創(chuàng)造出不負革命先輩期望、無愧于歷史和人民的新業(yè)績,贏得更加偉大的勝利和榮光!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新時代黨的建設研究中心特聘專家、貴陽市修文陽明文獻研究中心研究員)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站,違者必究。)
宣講家網評論,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歡迎有識之士投稿或提出寶貴意見!
稿件一經采用,必付稿酬。謝謝!
宣講家網評論征稿郵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