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面臨的新挑戰(zhàn)
2017年底,教育部完成了新中國思政課建設史上前所未有的“地毯式”大調研。調研發(fā)現(xiàn):86.6%的受訪學生表示非常喜歡或比較喜歡上思政課;91.8%的受訪學生表示非常喜歡或比較喜歡自己的思政課教師;91.3%的受訪學生表示在思政課上很有收獲或比較有收獲。思政課教學總體上發(fā)展勢頭良好,但同時也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問題,亟待我們認真研究、思考和解決。
第一,學校領導層對思政課教學工作非常重視,卻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研究關注不夠。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后,全國各高校都在積極學習領會講話精神,并采取各項措施貫徹落實,這對高校思政課教學發(fā)展來講是前所未有的形勢,也是難得的機遇。
目前,以黨委書記和校長為代表的高校領導層都非常重視思政課教學工作。比如:有的高校的馬克思主義學院直接由黨委書記或副書記兼任院長,全面負責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建設工作;有的高校成立課程思政課教改領導小組,由書記或校長親自任組長;還有的高校制定了由校領導帶隊的常態(tài)、嚴格的聽課制度;還有不少高校的校長和黨委書記走進思政課課堂,隨堂聽課進行指導,甚至直接講課,以身示范。高校思政課教學尤其是課堂教學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思政課教學受到重視是好事,但教學活動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tǒng)的活動,以傳授知識、提升能力、培育價值觀、引領思想為目的的思政課教學更是如此,或者說更為復雜。所以,學校思政課教學質量的提升不能僅靠日常課堂上的45分鐘、90分鐘,還需要對思想政治教育規(guī)律、教學規(guī)律、人才培養(yǎng)規(guī)律等進行科學而系統(tǒng)的研究。
思政課教學既是知識傳播的過程,需要遵循課堂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又是在建構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需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規(guī)律;同時,思政課教授的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核心的教育內容,又應該遵循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特殊規(guī)律。思政課教學應該遵循以上三重規(guī)律,如果不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規(guī)律及理論,就無法很好地指導教學實踐。
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沒有科學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而沒有經(jīng)過實踐檢驗的理論是不確定的理論。一般而言,校領導班子的思想水平、業(yè)務素質、知識儲備等方面可能在教師之上,但他們在思政課講授及教學質量提高方面未必是專家,因此他們對思政課教學提出的指導意見和建議也不一定完全符合教育教學規(guī)律。所以,校領導班子聽課、講課、評課、參與指導的前提是認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規(guī)律、課堂教學規(guī)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規(guī)律,或至少要重視對這些規(guī)律的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導思政課教學的實踐。
第二,高校思政課教學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根本指導思想,受到多元思潮的沖擊和影響。2018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強調,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實踐的理論,是不斷發(fā)展的開放的理論,始終站在時代前沿。“馬克思主義始終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是我們認識世界、把握規(guī)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當前,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zhàn)之多、治國理政考驗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我們要贏得優(yōu)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必須不斷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運用科學理論指導我們應對重大挑戰(zhàn)、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決重大問題的能力,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來思考把握未來發(fā)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不斷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chǎn)主義理想。”
思政課教學以馬克思主義為根本指導思想,以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為目的。但隨著時代發(fā)展、社會進步、國際化以及以互聯(lián)網(wǎng)為主的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交流日盛,造成社會思潮多元交匯沖擊的局面。從積極意義上講,各種社會思潮的交匯,有利于我們借鑒與吸收國外的先進思想,為國家的思想文化發(fā)展服務。但這種狀況也易于造成人們思想的迷茫與掙扎。毛澤東同志曾經(jīng)說過,文化思想陣地我們不去占領,敵人就會占領。多元化的社會思潮一旦借助網(wǎng)絡在校園里廣泛傳播,思想信念尚不成熟穩(wěn)定的大學生將更容易出現(xiàn)道德觀、政治觀與價值觀的錯位,從而影響到高校思政課教學目標的達成度與實現(xiàn)度,給高校思政課教學帶來前所未有的困擾和嚴峻的挑戰(zhàn)。
第三,青年學生在思政課上表現(xiàn)出了一些新的問題行為。高校思政課肩負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黨和國家對此非常重視,從思政課教材的編寫、審定到具體的教學實施,都受到黨和國家最高領導層的特殊關懷。
1938年4月1日,毛澤東同志在陜北公學第二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提到要送給學員們兩件“禮物”,其中之一是堅定不移的政治方向,即堅持社會主義理想,走社會主義道路。1980年3月12日,鄧小平同志在中央軍委常委擴大會議上談到加強部隊政治思想工作時說:“學生從到學校第一天起,就要對他們進行政治思想工作。學校的黨團組織和所有的教員都要做學生的政治思想工作”。當代大學生“又紅又專,那個紅是絕對不能丟的”。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更是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擺在突出位置。比如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各級各類學校黨組織要把抓好學校黨建工作作為辦學治校的基本功,把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貫徹到學校工作各方面。黨和國家的重視有利于促進青年學生對思想政治的關注和學習,但由于受到功利主義價值取向的影響,盡管最新調查中的大部分學生表示喜歡上思政課,但一些學者的調查研究和一線教師直接觀察到的情況表明,學生們在課堂上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新的問題行為。他們在課上雖然不破壞課堂秩序,安靜地坐在座位上做自己的事情,也不做小動作、不交頭接耳,不會主動影響打擾他人;但會在思政課堂上用筆記本電腦做其他學科的作業(yè),或者背單詞、刷手機看新聞、看微信朋友圈等。他們或許也在學習,但是沒有聽老師授課。另外,他們雖然看似聽課不認真,但是遇到感興趣的話題時,又精神抖擻地參與到課堂的討論中來,而且回答問題也很具有正能量,能夠恰如其分地揣摩老師的心思。如果他們對課程內容不感興趣了,又繼續(xù)做自己的事情。總之,在現(xiàn)在的思政課堂上,老師熱情高漲、神采飛揚地使出渾身解數(shù),試圖使理論知識入學生的腦、入學生的心,與學生自由隨意,有一搭沒一搭的聽課狀態(tài)形成鮮明的對比。
學生在思政課上“身雖在,心已遠”的狀態(tài)是目前高校思政課教學中持續(xù)存在且相對難以解決的困境。
第四,高校思政課教師不斷進行多樣化教學模式的改革探索,但高校教學質量評價標準過于單一。目前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運用了多媒體、手機媒體等多種教學手段,并且引入了慕課、翻轉課堂等教學形式??梢韵胍?,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和成熟,思政課教師會把越來越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模式運用到教學中,并不斷進行多樣化的教學改革形式與手段的探索。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的,“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
教學形式新穎、教學手段多樣使思政課成功引起了學生的注意,現(xiàn)在學生的出勤率和上課抬頭率都提高了。當然,出勤率提高有教學管理的功勞。一般情況下,出勤率是學生平時成績的一部分,為了獲得一個相對滿意的分數(shù),大部分學生還是會按時出勤的,但他們在課堂上具體做些什么,就是個人的選擇了。
思政課教學的質量究竟如何?我們所進行的各種各樣的教學改革探索,究竟對人才培養(yǎng)有沒有起到作用?或者說,起到什么作用?這些都是未知數(shù)。為什么這么說?
一是學校沒有建立科學的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不少學校認為,只要思政課教師進行了教學改革和探索就是好的,就應該給予政策鼓勵和支持。這樣做有利于激發(fā)老師進行教學改革的積極性,但同時也會造成一個后果,有些老師的改革只是走形式,或是為了獲得利益、榮譽,比如職稱晉升等而進行改革??茖W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不僅關注教學改革的動機與過程,更加重視教學改革的效果。如果不重視教學改革的效果,教學改革就容易演化為風風光光、轟轟烈烈的表面文章。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為什么要提出“四個回歸”,特別是強調要回歸常識、回歸初心?就是因為有明顯不符合常識,不符合規(guī)律的改革,而這種改革也能得到支持。所以說,思政課教學改革也是魚龍混雜的。
二是對思政課教學質量的評價具有復雜性。教學質量的好壞、教學水平的高低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教材質量、教學環(huán)境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等,都可能影響到教學效果和質量。影響因素多,而且每個因素都不是單獨起作用,很可能相互起作用,這就使情況變得更加復雜,容易出現(xiàn)不知道如何評價的問題。
有些學校對教學質量的理解過于狹窄,認為提高了抬頭率、出勤率、參與率等,教學質量自然就高了,其實這是誤解。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是兩個相互聯(lián)系又相互區(qū)別的概念。教學效果是教學工作達到的成效;教學質量是教學水平的高低和教學效果的優(yōu)劣,是在一定時間內和一定條件下,學生發(fā)展變化達到某一標準的程度與水平。抬頭率、出勤率、參與率等只是教學效果的表現(xiàn),教學效果好,教學質量不一定高?;蛟S思政課課堂已經(jīng)形成了其樂融融的求知氛圍,但思政課教學是否符合教學目標,其所培養(yǎng)的學生的能力水平、塑造的價值觀念是否與國家對人才的需求一致,這些都是不確定的。
一方面,學校不斷進行著各種各樣的教學改革與探索;另一方面,教學質量評價的標準不確定,缺乏相對權威、科學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這就是現(xiàn)在思政課教學的現(xiàn)狀。
面對上述挑戰(zhàn),我們應該怎么辦?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