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同志提出,要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怎樣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這需要研究、需要探討,不是說民主就民主了,民主要有規(guī)則。因此,鄧小平同志提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鄧小平同志將民主和法制的關系闡釋清楚了: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礎,法制是民主的體現和保障。那么,法制建設怎么做?鄧小平同志提出了16字方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此后,我國法制建設就是基本沿著這個路子走的。1997年,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第一次將“法制”改為“法治”。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研究全面依法治國,我們就要考察一下我國的法治建設到了什么程度,實際上我國的立法工作成效非常顯著。2011年3月14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批準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宣布:以憲法為統帥,以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的法律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規(guī)、地方性法規(guī)等多個層次的法律規(guī)范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這也表明我國立法工作成效很顯著。2020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我國法治建設的重要里程碑事件。雖然我國立法工作成效很顯著,但有些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也指出,“有法不依、執(zhí)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比較嚴重”,針對這些問題,十八屆四中全會又提出了16字方針,即“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近些年,我國的法治建設也是按照這一部署推進的。同時,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還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其中,法治體系包括完備的法律規(guī)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jiān)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以及完善的黨內法規(guī)體系。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chuàng)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fā)展理念。這里我不做重點講解。
第三,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主要研究的是全面從嚴治黨重要問題,全會審議通過了《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jiān)督條例》,重點是解決黨的領導弱化和管黨治黨寬松軟問題。
第四,黨的十九屆二中全會。2018年1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召開,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憲法是我國根本大法,這次憲法修正主要體現了黨的十九大精神。
其一,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憲法,成為國家指導思想。同時,在憲法總綱第一條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
其二,黨的十九屆二中全會公報指出,國家監(jiān)察體制改革是事關全局的重大政治體制改革,是強化黨和國家自我監(jiān)督的重大決策部署,要依法建立黨統一領導的反腐敗工作機構,構建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國家監(jiān)察體系,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jiān)察全覆蓋。
第五,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2018年2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召開,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我們知道,機構體系在治理體系中處于表層,同時也是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什么說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是對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制度建設和治理現代化成果的集合?我認為,我國現在處于重大時間節(jié)點。2020年,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很重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很重要,在改革開放史上很重要,未來在中華民族史上也很重要。2020年,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富起來標志性的事件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全面擺脫貧困。
當然,也不能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富起來了,因為“富起來”是一個長遠的任務,“富”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標準,但總體上來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表明我們富起來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就和標志性成就,此后我們的下一個目標就可以瞄準強起來。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可以將2020年作為“富起來”到“強起來”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我認為,“富起來”更多是靠政策的靈活性,而“強起來”更多是靠制度的穩(wěn)定性。在“富起來”階段,需要采取的政策是能讓老百姓的日子過得好,能夠賺到錢;在“強起來”階段,更多是需要制度穩(wěn)定性。當然,在“富起來”的階段,要有制度建設;在“強起來”的階段,政策也很重要。但是,這兩個階段多少還是有些區(qū)別的。
既然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我們就要強制度,就是要把我們的制度優(yōu)勢以及哪方面需要彌補等說清楚。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就是對這些年我國的制度建設和治理現代化成果的總體概況。
(三)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全景式描繪
黨的十五大報告的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黨的十六大報告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為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而奮斗。黨的十七大報告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繼續(xù)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那么,偉大旗幟的內容是什么?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這條道路和這個理論體系。”黨的十八大報告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礎上,增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九十多年奮斗、創(chuàng)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發(fā)展。”黨的十九大報告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實際上,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種呈現形態(tài),也就是實踐形態(tài)(道路是實踐的)、理論形態(tài)、制度形態(tài)、文化形態(tài),這些形態(tài)需要全面系統的展示,而當前最緊要的就是把制度說清楚。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總結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的十三個方面的顯著優(yōu)勢。過去,我們在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yōu)勢時,講的最多的就是集中力量辦大事?,F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總結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的十三個方面的顯著優(yōu)勢,所以我認為這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全景式描繪。
(四)深刻回答了“堅持和鞏固什么、完善和發(fā)展什么”這個重大政治問題
講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先來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問題的實質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過多長時間也是不改”。要增強政治定力,堅守政治原則和底線,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回答了“堅持和鞏固什么、完善和發(fā)展什么”這個重大政治問題,既闡明了必須牢牢堅持的重大制度和原則,又部署了推進制度建設的重大任務和舉措,為下一步的改革指明了根本方向。
二、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現代化的主要考量
為什么要在這時研究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對于這一問題,習近平總書記講了三個方面,我根據習近平總書記講的這三個方面談一些體會。
(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重大任務
有研究學者提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第五個現代化,這么講對不對?我認為這樣提,有對的地方,也有不對的地方:說對,是因為前面已經有了四個現代化;說不對,是因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與四個現代化不是一個層面的。四個現代化,即農業(yè)現代化、工業(yè)現代化、國防現代化和科學技術現代化,這四個現代化是生產力層面的現代化,是“物”的現代化,而治理現代化則是制度層面的現代化。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