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不要用旅游者的眼光來看待傳統(tǒng)村落里的古建筑,比如祠堂、馬頭墻、石欄板等?,F(xiàn)在我們還是習慣于看它漂不漂亮,但實際上它們的價值不只是拿來看的,除了顏值以外還有更重要的作用。
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家看上面左上角的這幅圖。中國有個成語叫“拐彎抹角”,是個貶義詞,指人說話不夠直接、直率。不過在此之前,“拐彎抹角”其實指得是過去村莊里的建設,是高度秩序和社會公德的體現(xiàn)。
再看左下角這幅圖,水溝旁邊為什么會伸出一塊石頭來呢?現(xiàn)在有些村子做環(huán)境整治的時候,要埋雨水管、污水管,另外有個別素質(zhì)差的游客,會往水溝里面丟煙蒂、果皮等垃圾,那直接把溝填上,鋪成漂亮的石板路不好嗎?會這樣想的人是因為不懂它的價值。這個石頭叫謙讓石,古時候的人,包括我們現(xiàn)代社會受到儒學影響的一批人,他們非常講究溫良恭儉讓。巷子很窄,老人家過來了,要站在這個石頭上讓老人家先請;我是空著手的,對面有人挑著重擔過來了,我要站在石頭上,讓他先請?,F(xiàn)在在城市里出現(xiàn)了什么情況?每天大城市里的早高峰,我們擠地鐵,經(jīng)常為了擠不上車、搶座位打架。
我們保護傳統(tǒng)村落,不光是為了保護房子,讓一個人去拍照留念,更要把優(yōu)秀的文化血脈保留傳承下來??从疫吥前霃垐D,是一間當鋪的柜臺,我踮起腳尖來都看不到里頭,為什么要建那么高?據(jù)當?shù)氐拇彘L說是出于尊重。過去的人為什么去當鋪?實在是被一分錢難倒了英雄漢,把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拿去當是很丟臉的,所以當鋪的柜臺要修得高高的,我看不見你,你看不見我,大家都是一個村的人,避免尷尬。所以傳統(tǒng)村落里的這些建筑,如果你一磚一瓦耐心地去解讀,就能發(fā)現(xiàn)其中蘊含著非常豐富的內(nèi)涵。
截至2016年,三批名錄加起來已經(jīng)有2555個傳統(tǒng)村落,有些人提出這個數(shù)量太多了,在資金、人才、技術都缺乏的情況下要怎么搞呢?就建議少搞一點。我們類比一下,國家林業(yè)局的網(wǎng)站上公布,包括在各個繁育研究基地和野生保護區(qū)里的,咱們國家的熊貓大概有2400多只,也就是說,從數(shù)量上,一個傳統(tǒng)村落差不多能對應一只熊貓。那么為了保護一只熊貓花再多的錢也在所不惜,對傳統(tǒng)村落是不是也是同一個道理?
有優(yōu)秀文化基因留存的傳統(tǒng)村落是珍貴的,而如今對它們的保護工作正處在非常重要的階段,面臨著許多困難。第一是自然衰退的加速。一場大雨、一場火、一場地震,也許一個村子就消失了。你去山西、陜西、河北、河南走一走,這種災害損毀隨處可見。第二是建設性破壞,為了過上新生活拆掉舊房子。尤其在某些自治區(qū)里,還存在著政策性破壞,為了給新的建設讓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被大量損毀。比如說麗江,大家去那里旅游,能看到真正的納西族民俗、東巴文化嗎?沒有。反正對我來說,麗江就是一條酒吧街。這就是建設性破壞。
第三是保護性破壞。下面這張圖上是一座堯廟,就是祭奠堯的廟宇。它屬于非常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當?shù)厝朔浅V匾曀?,努力去保護它,于是就把它周圍本來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的環(huán)境改變了。這種改變把堯廟原始的選址格局破壞得蕩然無存,而且還花費了巨資。除此以外保護性破壞還有很多種,就不再一一列舉了。
我們的報告題目用了“顏值”這個詞,很多人會為了顏值去整容。人為什么要整容呢?無非就是不自信,對自己的單眼皮、尖下巴不滿意,就要去整容。其實就人來說,整得漂亮沒有什么不好,但就保護傳統(tǒng)村落來說,在我們還沒來得及挖掘它的文化價值,或者還沒有能力去保護它真正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的時候,這種把它整得干干凈凈、漂漂亮亮的行為,如果把握不好,就容易產(chǎn)生諸多問題。為什么對鄉(xiāng)村村容村貌的建設會成為熱潮?因為文化工作沒有抓手。一座房子本來要倒了,我去把它修好了,這類的物質(zhì)建設和保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可是文化工作這種東西見效慢,而且沒有明確的考評標準。
可能我再在這個地方干三年就不干了,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能把一個小孩培養(yǎng)得認識幾個字就不錯了。我整天辛辛苦苦抓文化建設,可是考評機制里面沒有這一條。那你干得再苦再累,也沒人說你干了什么實事。在這種情況下,大家只好退而求其次,將工作的重點局限在鄉(xiāng)村的物質(zhì)環(huán)境上,去美化鄉(xiāng)村。國家在鄉(xiāng)村建設上使用美麗這個詞是相當精準的,美麗不單是長得好看,還要具有精神氣質(zhì)和內(nèi)涵追求,它不僅僅是漂亮,可是大家在實際工作中卻把大量的精力和金錢用在了建設漂亮鄉(xiāng)村上。
問題出在哪兒呢?沒有文化自信,意識不到鄉(xiāng)村獨立的價值,就認為鄉(xiāng)村應該按照城市的標準去建設才算漂亮。大馬路,大草坪,整整齊齊的行道樹,剪得像巧克力球一樣的萬年青,回頭一看鄉(xiāng)村里的一叢雜草,一片野花,馬上覺得接受不了。然后一想到要保留傳統(tǒng)村落的特質(zhì),那就是建馬頭墻,結果甘肅也要上馬頭墻,寧夏也要上馬頭墻,到處都上馬頭墻。夯土墻記錄了從前那些貧窮落后的年代,很多村落去抄襲、山寨,把它刷得白一點,不是在建設美麗鄉(xiāng)村,反而形成了一種畸形的標準。我非常佩服一個制造水車的廠家,它能把生意做遍大江南北。有的村子歷史上根本就沒有水車,為了整治也給安上了水車。就算水車可以讓村落看起來更加美觀,可是廣西的水車和湖南的能一樣嗎?廣西桂北的和桂南的能一樣嗎?湘江上的水車和遠江上的水車能一樣嗎?根本不管,村村寨寨都有水車和廊橋?,F(xiàn)在還流行在墻上畫畫,一個村子搞了以后大家都學會了,一說美麗鄉(xiāng)村就在墻上畫,仿佛這成了一項示范的標準。
看上面這幅圖,紅燈籠也是絕對的標配。搞笑的是他們也不管這個燈籠是日式的還是本地傳統(tǒng)的。美化鄉(xiāng)村的標準有問題,除了把不該浪費的錢浪費掉,還有很多其他的危害性,大家可想而知。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