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必須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戰(zhàn)略部署
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擔任總書記不久即指出:“新形勢下,我們黨的自身建設面臨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zhàn),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更為緊迫。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抓好黨的自身建設,確保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12】(p.121)
從整體看,在改革開放之初,有不少同志思想上僵化保守;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fā)展,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信念不足甚至產生信仰危機逐漸成為黨內與社會上的主要傾向。正因如此,習近平特別強調,“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13】“革命理想高于天”?!?4】他還多次批評那種認為“共產主義虛無縹緲”的觀點,要求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領導干部帶頭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強調人民群眾是歷史發(fā)展最終的決定性力量。從一定意義上講,全黨同志特別是黨的各級領導干部尤其是高級領導干部有信仰,人民才能有信仰,民族才能有希望,國家才能有力量。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也必須扎實抓好黨的作風建設,用鐵的紀律維護黨的團結,維護黨中央的權威。上述這些思想始終貫穿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之中。
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還要緊緊抓住高級干部這一關鍵少數(shù)。如何抓住這一關鍵少數(shù)?一是下決心增強這一關鍵少數(shù)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煽紤]把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素養(yǎng)列入中高級干部提拔使用的考核指標。這樣才可能有助于進一步充分調動廣大干部認真刻苦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二是這一關鍵少數(shù)在做決策時,必須出于公心。制度是外因,當然起著重要的制約作用,我們一定要加強制度建設,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是內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現(xiàn)在一些干部勤勉工作的直接動因,僅僅是為了個人升遷、小家庭過好日子,用這樣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指導行動,在涉及一些與個人私利相關的事項時,往往會有意無意犧牲國家、人民和集體的利益,做出錯誤的決策。
習近平說,要有“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精神”?!?】從一定意義上講,無論從全黨還是黨員領導干部個人的角度講,只有奔著以上兩個問題去,以刮骨療傷的勇氣、堅忍不拔的韌勁堅決整治廣義上黨風中存在的這兩個問題,才是真正的刀刃向內,我們黨才有希望;否則,黨的建設就會流于形式。
二、切實加強黨的理論建設是基礎
恩格斯指出:“沒有理論思維,就會連兩件自然的事實也聯(lián)系不起來”,“錯誤的思維一旦貫徹到底,就必然要走到和它的出發(fā)點恰恰相反的地方去。”【15】(p.399)列寧指出:“沒有革命理論,就不會有堅強的社會黨,”【16】(p.274)“社會民主黨的偉大斗爭并不是有兩種形式(政治的和經濟的),像在我國通常認為的那樣,而是有三種形式,同這兩種斗爭并列的還有理論的斗爭。”【16】(pp.312-313)理論異常重要,絕不可忽視。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的力量只能用物質的力量來摧毀,但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這種斗爭形式是必然的客觀存在,政治和經濟斗爭及其作用絕不可能替代理論斗爭這一形式及其作用。政治和經濟斗爭決定理論斗爭,但理論斗爭又反作用于政治和經濟斗爭,并在一定條件下起決定性的反作用。列寧說:“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16】(p.311)從根本上說,過去我們取得的所有成績,都是正確理論指導的結果;過去我們的所有失誤、挫折直至失敗,都是錯誤理論導致的結果。理論正確,黨、國家、民族和人民便有無比輝煌的明天;理論錯誤,就必然會有錯誤的行動。對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任何蔑視,在歷史的長河中就必然會如恩格斯所說,“是不能不受懲罰的,”【17】(p.452)也如列寧所說,“而且不可避免地遲早注定要在政治上遭到破產”。【18】(p.367)
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黨的理論建設事業(yè)。早在1940年6月,毛澤東在延安就指出:“理論這件事是很重要的,中國革命有了許多年,但理論活動仍很落后,這是大缺憾。要知道革命如不提高革命理論,革命勝利是不可能的。過去我們注意得太不夠,今后應加緊理論研究。”【19】(p.194)1945年5月,毛澤東說:“許多人不重視理論工作,似乎這個工作不要緊。對理論工作看法的動搖是不對的。”【20】(p.227)1960年3月,毛澤東指出:“思想意識屬于上層建筑的組成部分,它包括政治思想、理論,按照列寧所講的,是經濟的集中表現(xiàn),它是要率領經濟前進。”【21】(p.337)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成果——毛澤東思想誕生后,指導著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yè)不斷取得新的勝利。但是,理論建設絕沒有句號。新的時代、新的形勢和新的任務,迫切要求我們繼續(xù)高度重視黨的理論建設事業(yè)。
習近平強調:“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理論建設和理論教育,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中國的事情是我們的看家本領。”【22】(p.66)他又十分明確指出:“國內外各種敵對勢力,總是企圖讓我們黨改旗易幟,改名換姓,其要害就是企圖讓我們丟掉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丟掉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信念。”【23】(p.8)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他又一次提出并著重強調“理論強黨”。所以,我們在加強政治、思想、組織、作風、紀律、制度這六大建設的同時,也要高度重視習近平所強調的理論建設,并把習近平所強調的理論建設和理論教育切實落到實處。從一定意義上講,理論建設是政治、思想、組織、作風、紀律、制度這六大建設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這八個字運用到這里,可能也同樣合適。
受相關錯誤思潮的影響,一些人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甚為輕視。學術界有同志認為,馬克思主義本身連學問都算不上,何以奢談以此為指導?有的從事實際工作的同志認為,理論僅是“叭嗒”嘴皮子的空談,只有實干才能贏得戰(zhàn)略機遇期,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對此,習近平指出:“有的人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沒讀幾本,一知半解就哇啦哇啦發(fā)表意見。”【23】上述現(xiàn)象具有相當?shù)钠毡樾?,值得高度重視并認真加以糾正。
毛澤東指出:“真理只有一個,而究竟誰發(fā)現(xiàn)了真理,不依靠主觀的夸張,而依靠客觀的實踐。只有千百萬人民的革命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尺度。”【25】(p.663)這就是說,政治可以多極化,文化可以多樣性,社會思潮可以多元化,但真理不能也絕不會多極化、多樣性、多元化。正確的理論即真理即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只能有一個,這就是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想最一般規(guī)律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馬克思主義。普遍規(guī)律當然寓于特殊性之中,但任何特殊性都要接受普遍規(guī)律的指導。所以,我們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只能是馬克思主義,而不能多元化。
對各個不同地區(qū)、不同部門實踐的具體經驗以及不同學科研究得出的相關結論必須重視,但這些經驗和結論還亟待上升到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層面去再認識和再提煉,通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乃至循環(huán)往復,然后運用在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新的實踐的結合中誕生的新的理論,指導全黨、全國以及各個地區(qū)、部門的工作和各門不同學科的研究;否則,僅以具體工作經驗甚至粗淺感覺為指導,企圖在技術和操作層面采取一點所謂的“新舉措”解決問題,遲早會碰釘子。
1945年5月31日,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上說過:“教條主義是哪里來的?是不是從馬、恩、列、斯那里來的?不是的。他們經常在著作里提醒我們,說他們的學說是行動的指南,是武器,不是教條。人家講的不是教條,我們讀后變成了教條,這是因為我們沒有讀通,不會讀,我們能責備他們嗎?”【25】(pp.226-227)1957年3月,毛澤東又明確指出:“教條主義不是馬克思主義,而是反馬克思主義。”【7】(p.100)僅僅是空喊幾句馬克思主義的口號或是教條主義式地對待馬克思主義,甚至想把馬克思主義的詞句當作為自己謀求私利的敲門磚,這不僅不起什么正面作用,而且會敗壞馬克思主義的聲譽。其實,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往往是因為沒有用科學的態(tài)度去對待它。運用后出現(xiàn)問題絕不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的問題,而是我們自己不能正確理解和運用造成的必然結果。所以,絕不能把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不了問題甚至導致重大問題出現(xiàn)的責任推卸到馬克思主義理論身上,而應實事求是地歸咎于我們自己沒有理解運用好。
實際上,每個人都在有意或無意地運用著不同的理論指導自己的行動,不用馬克思主義正確理論指導,就可能用“左”或右的各種錯誤理論指導。從這個意義上講,要真正贏得新的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各級黨組織和黨的各級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都應高度重視黨的理論建設和理論教育。
斯大林是一位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和無產階級革命家,斯大林時期蘇聯(lián)黨的理論主體是共產主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這是主要的一面;但是,實事求是地講,由于時代的局限等,蘇聯(lián)共產黨沒有緊密結合當時蘇聯(lián)實際與時代特征,沒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并創(chuàng)造出新的理論、寫出新的著作來為當時的大局服務,這是導致赫魯曉夫直至戈爾巴喬夫領導集團的產生和壯大,并在短短35年內不僅喪失重要的發(fā)展戰(zhàn)略機遇期甚至葬送蘇聯(lián)社會主義大業(yè)的重大原因之一。
從新中國成立到冷戰(zhàn)結束至今,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實踐,都給我們提供了正反兩方面十分豐厚的經驗教訓。中國是個大國,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而且是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其經濟規(guī)模世界第二,人口是世界人口的1/5強。我國跨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經濟全球化、國際金融危機和世界多極化等都在深入發(fā)展,國內外無比廣闊的舞臺為我們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提供了沃壤。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這一十分艱巨而又光榮神圣的使命必然落到中國共產黨人身上,我們要勇于擔當、毫不懈怠。
要高度重視黨的理論建設,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還必須正確認識和處理對內教育、對外宣傳和外交表態(tài)等各種關系。對象和場合不同,有時有些話語表達會有所不同,但本質上是共同的。理論徹底了,才能說服人、掌握人。不能形成幾套本質不同的話語體系并相互矛盾、人為抵消。在外交和國際場合,我們也應適時采用適當方式理直氣壯地講解我們所要堅持和發(fā)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此,我們絕對不能消極回避。
什么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建設?可以說,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當今時代特征相結合,發(fā)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這其中可能有以下五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必須抓好。
(一)堅持為絕大多數(shù)人服務的根本原則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指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核心要解決好為什么人的問題。為什么人的問題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根本性、原則性問題。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為誰著書、為誰立說,是為少數(shù)人服務還是為絕大多數(shù)人服務,是必須搞清楚的問題。”【24】2016年12月26日至27日,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召開的民主生活會上明確指出:“人民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政治立場,人民是歷史進步的真正動力,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利益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27】
黨的性質、宗旨和綱領決定了我們黨所堅持和發(fā)展的理論的性質和本質。早在1930年,毛澤東就指出:“在我們的斗爭中,證明了是對的。我們的斗爭需要馬克思主義。我們歡迎這個理論”“;讀過馬克思主義‘本本’的許多人,成了革命叛徒,那些不識字的工人常常能夠很好地掌握馬克思主義”?!?8】(p.111)1945年,毛澤東又指出:“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fā),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fā)。”【29】(pp.1094-1095)1957年,毛澤東還指出:“我們國家要有很多誠心為人民服務、誠心為社會主義事業(yè)服務、立志改革的人。我們共產黨員都應該是這樣的人。”【30】(pp.372-373)毛澤東和習近平這里所說的,都是黨和黨員個人特別是黨的高級干部的根本政治立場問題,是站在絕大多數(shù)人立場上還是站在極少數(shù)人立場上的問題?,F(xiàn)在同樣存在這樣一種情況,恰恰是一些讀了很多馬克思主義“本本”的所謂專家學者,在拼命否定馬克思主義原理的正確性,在宣揚西方的種種錯誤理論。這些人中有的是直接為個人撈好處而營生,有的甚至是直接被國內外特殊利益集團所綁架,其中有的人往往頭上還戴著各種耀眼的學術桂冠,有著不小的欺騙性。如果僅是口頭上而非內心里從為絕大多數(shù)人服務出發(fā),而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fā),其堅持和創(chuàng)新的絕對不會是馬克思主義,而是別的什么主義。
(二)必須是堅持馬克思主義與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相結合
在黨的理論建設中,必須首先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毛澤東在1959年至1960年初讀蘇聯(lián)《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說:“馬克思這些老祖宗的書,必須讀,他們的基本原理必須遵守。”【31】(p.109)筆者認為,毛澤東、鄧小平和習近平都多次談到“老祖宗”不能忘,但理清他們所談“老祖宗”的內涵十分重要。
他們所談的“老祖宗”,是指我們黨思想、政治和理論上的“老祖宗”,是指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等,而絕不是指血緣、血脈關系上各宗各系的“老祖宗”,也不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孔子、老莊、佛學等,更不是西方的文化和文明。當然,對于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即廣義上的“老祖宗”和西方文明在內的人類一切文明,我們必須學習、借鑒和批判地繼承,但這些在本質上都不是我們黨指導思想的組成。1962年2月,毛澤東說:“不重視學習理論,天天搞事務,一定要迷失方向。”【32】(p.84)1966年11月,毛澤東在會見越南勞動黨中央代表團時說:“要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全世界真正革命的共產黨的共同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33】(p.15)習近平多次強調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毫不動搖。2015年12月,習近平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歸根到底是以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為指導的,是把這些基本理論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結果。馬克思主義就是我們共產黨人的‘真經’,‘真經’沒念好,總想著‘西天取經’,就要貽誤大事!不了解、不熟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和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23】正因如是,習近平同時強調:要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學習研究”,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特別是要理解其中包含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不要淺嘗輒止”?!?3】2017年9月29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時代在變化,社會在發(fā)展,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學真理”;“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這一根本問題上,我們必須堅定不移,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動搖”?!?4】
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還有一個附帶問題需要探討一下,這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這兩個提法哪個更準確。1938年10月,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提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偉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國具體的革命實踐相聯(lián)系的”,“因此,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個表現(xiàn)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須解決的問題”?!?9】(p.94)根據(jù)《毛澤東年譜》的注釋,上述“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是毛澤東在編輯《毛澤東選集》時改的,在1938年發(fā)表的《論新階段》中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什么是馬克思主義的具體化或中國化?就是毛澤東后來經常使用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或是“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具體情況相統(tǒng)一”。1962年,毛澤東還提出:“我們必須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具體實際,并且同今后世界革命的具體實際,盡可能好一些地結合起來。”【31】(p.109)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多次強調“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時又強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24】同樣沒再使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這一概念。筆者建議,不要使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這一概念為好。因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或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不僅屬于中國,而且屬于世界,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這一提法往往會使人誤認為,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完全成熟,與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老祖宗”沒有什么關系,這就可能無意識、不自覺地淡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或基本原理這一基礎性部分。
在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同時,毛澤東與習近平又多次強調,對馬克思主義要勇于發(fā)展,勇于創(chuàng)新。早在1958年5月,毛澤東在黨的八大二次會議上說:“馬、列是指導,不是教條,教條論是最無出息的,最可丑的”,“要產生自己的理論”。【7】(p.357)1958年7月,毛澤東指出:“馬列主義基本原理是一致的,但是各國具體情況不同,馬列主義者要善于獨立思考來運用馬列主義。”【7】(p.384)毛澤東在1959年至1960年初讀蘇聯(lián)《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又說:“任何國家的共產黨,任何國家的思想界,都要創(chuàng)造新的理論,寫出新的著作,產生自己的理論家,來為當前的政治服務,單靠老祖宗是不行的。”【31】(p.109)
習近平在強調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同時,也特別強調發(fā)展馬克思主義。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強調:“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馬克思主義是隨著時代、實踐、科學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它并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對待馬克思主義,不能采取教條主義的態(tài)度,也不能采取實用主義的態(tài)度”,“什么都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語錄來說話,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沒有說過的就不能說,這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態(tài)度”;“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統(tǒng)一起來,結合新的實踐不斷作出新的理論創(chuàng)造,這是馬克思主義永葆生機活力的奧妙所在”?!?4】
把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內在有機地高度統(tǒng)一起來,就是如1961年1月毛澤東所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跟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的統(tǒng)一。各國有些枝葉的不同,必須有些枝葉的不同,根本是一樣的”?!?1】(p.526)這也就是說,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各國實際相結合,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原則。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各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過程中,不僅因地也應因時因勢不同而靈活運用。只要做到這一點,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就是自然、必然得到的結果。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