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jīng)見過子女和父母鬧意見,孩子可能不懂事,就嗆父母:“誰讓你生我的?”父母這時候無言以對。其實,我們剛才說了,是父母決定要孩子的,哪怕做這個決定時有各種情況,比如沒有做好準備,但是不管你在思想上、精神上準備得充不充分,你行動上是要了個孩子,行為事實是最好的決定,所以把孩子養(yǎng)好就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
1919年,周作人在《祖先崇拜》里提出了一種主張,他說:“父母生了兒子,在兒子并沒有什么恩,在父母反是一筆債。我不信世上有一部經(jīng)典,可以千百年來當人類的教訓的,只有記載生物的生活現(xiàn)象的Biology(生物學)才可供我們參考,定人類行為的標準。在自然律上面,的確是祖先為子孫而生存,并非子孫為祖先而生存的。所以父母生了子女,便是他們(父母)的義務開始的日子,直到子女成人才止。世俗一般稱孝順的兒子是還債的,但據(jù)我想,兒子無一不是討債的,父母倒是還債--生他的債--的人。待到債務清了,本來已是“兩訖”:但究竟是一體的關系,有天性之愛,互相聯(lián)系住,所以發(fā)生一種終身的親善的情誼。至于恩這一個字,實是無從說起。”這個我倒覺得和他不太一樣。我覺得從子女來說,應該是有報恩心理;但是從父母的角度來說,恩的這個要求還是要弱一點,或者說是淡一點。
(根據(jù)宣講家網(wǎng)報告整理編輯,
未經(jīng)許可,不得印刷、出版,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