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親和力 讓思政課成為有溫度的課
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很強的意識形態(tài)性。如何讓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成為學生真心喜愛的課程,讓思政課成為有溫度的課,這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必須解決的問題。在這方面就要大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親和力。
一是提升教師的人格親和力。“親其師,信其道”。什么樣的思政課教師能讓學生親近?首先,教師對所傳的道、所講的理要有堅定的信仰。打鐵必須自身硬。教師要讓學生真信真懂真學真用,首先得自己真信真懂真教真用。如果教師對自己所教內(nèi)容不信,再科學的知識、再完美的理論、再深刻的思想也無法在學生身上發(fā)生作用。習近平總書記講“要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只有這樣教師才能通過自信啟發(fā)學生,引導學生,將自信傳遞給學生。其次,教師要有高尚的道德風范。德高為師,立德才能樹人。思想政治理論教師只有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才能以高尚的道德風范感染學生。因此,我們要強化師德考核,使教師成為道德的楷模。另外,教師要熱愛學生,要有仁愛之心,愛是教育的本質(zhì),沒有對學生的愛,就不可能成為一名好老師。只有真心關(guān)愛學生、為了學生、尊重學生、懂得學生、呵護學生,才能獲得學生的尊師、敬師,才能通過言行舉止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是提升話語的親和力。當代大學生喜歡獨立觀察和思考,樂于接受新鮮事物,說教式的教育難以對他們產(chǎn)生親和力。如果思想政治理論抽象難懂、刻板教條、缺乏內(nèi)容的親和力,怎么能讓思想政治理論課入腦入心呢?要改變這種狀況,教師就不能居高臨下,要放下身段、下大力氣研究熟悉學生的話語表達,充分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話語,避免學術(shù)化、教條化、宏大敘事的說教模式。同時,要創(chuàng)新理論話語表達,真正做到理論接地氣,讓馬克思講中國話,讓大專家講家常話,讓基本原理變成生動道理。
三是提升手段方法的親和力。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和方法,改變教室“一言堂”“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授課方式,多采用啟發(fā)式、體驗式、互動式的方法,使教學手段方法更好滿足學生的期待。當前,要增強課堂教學手段方法的親和力,就要大力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與信息技術(shù)高度融合。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青年大學生多是網(wǎng)絡的“原住民”,幾乎是無人不網(wǎng)、無日不網(wǎng)、無處不網(wǎng),贏得互聯(lián)網(wǎng)就贏得了學生,丟掉互聯(lián)網(wǎng)就丟掉了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要努力使互聯(lián)網(wǎng)成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新平臺,綜合運用慕課、微課、微博、微信、微電影等新技術(shù)手段,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活起來,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時代感和吸引力。
近幾年,清華大學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采用以慕課為基礎、線上線下相結(jié)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這種教學方式較之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有很大的優(yōu)勢,比如它具有及時性、互動性、簡便性。教學手段方式與青年學生學習方式有機連通起來了,容易受到學生歡迎。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