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趕大集”。到了年終歲尾,最熱鬧的當然是大集,也是小孩子最愿意去的地方。記得我很小的時候,年前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趕大集,干什么呢?買水果,買瓜子,買肉,買魚,買雞,買鴨,所有的年貨都要在這個時候集齊。作為小孩,鞭炮是一定要買的,作為大人,門神和年畫不能缺。咱們國家的年畫種類繁多,比如河北武強年畫、天津楊柳青年畫、蘇州桃花塢年畫等,都很有名氣。這些年畫什么時候賣得最好?過年的時候。因為這個時候人們要把家里裝點得喜氣洋洋,以新氣象迎接新年的到來。
到了臘月二十八,主婦們愈加忙碌起來,因為是發(fā)面做饅頭的時候了。東北有個習俗,在正月十五之前原則上是不能動火的,也就是不能做飯。那吃什么呢?就得天天吃饅頭。所以臘二十八這天要蒸很多很多的饅頭留待接下來的半個月里食用。饅頭一方面要做給人吃,另一方面也是為祭祖做準備,為祭祖準備的饅頭做得非常漂亮,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花饃。做花饃的習俗現(xiàn)在在山東、河南、河北、甘肅、陜西等小麥產(chǎn)區(qū)都有傳承。除了做饅頭之外,還要準備好各種其他的食品,有很多食物都是先做成半成品,比如血腸要煮好,菜丸子、肉丸子、魚丸子要炸好,等到過年的時候,只要把這些丸子往鍋里一放,燉熟以后就可以吃了。所以,臘月二十八是主婦們最為忙碌的時刻。
“二十九,祭宗族”。在北方習俗中,臘月二十九這天,男人們都會到祖墳去請祖宗回家過年。記得小時候,我和鄰居家的小伙伴一起去他們家的墳地請祖宗回家過年??諘绲幕囊吧弦粋€人也沒有,我們打著小燈籠在雪地里穿行。到那兒以后,磕過頭,小伙伴就說:“大爺,大娘,回家過年吧!”話音剛落,墳后突然傳來一個聲音:“我馬上就回去。”這一說不要緊,把我們嚇得撒丫子就跑。死人不能活,怎么突然有人說話呢?后來知道原來是其他小伙伴調(diào)皮,存心嚇唬我們。總之,臘月二十九這天,是請祖宗回家過年的日子。
到了三十,這可是最重要的時候了,三十干什么?“三十晚上守一宿”。在傳統(tǒng)觀念中,三十晚上并不是一個好時段,所以人們把它稱為“年關(guān)”。為了保障大家的安全,為了不被叫年的惡獸吃掉,這一天,即使是遠在天涯的孩子也要趕回家中,和家人一起團聚,吃個團圓飯。吃完之后,接下來就是守歲了,也叫圍爐夜話。有人說以前過年熱鬧,現(xiàn)在過年不熱鬧了,為什么?因為現(xiàn)在信息太發(fā)達了,通過電視和網(wǎng)絡(luò),大家很容易就能實現(xiàn)信息共享,知曉天下事,這樣一來就沒有了交流的必要。但是古代既沒有廣播也沒有電視,家人從天南地北趕回來,肯定會帶來很多外地見聞,所以三十晚上大家不愿意睡覺,你談?wù)勀愕那闆r,他談?wù)勊那闆r,你說說上海的情況,我說說北京的情況,這一說,一晚上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古時分十二個時辰,夜晚的十一點到凌晨一點叫子時。三十的子時是辭別舊年迎接新年最重要的時段,這個時段人們要怎么慶祝?首先一定要吃餃子。因為晚上十二點是新年、舊年交替的時間點,餃子的“餃”是“交”的諧音。除了吃餃子以外,還一定要燃放鞭炮。我還是學生的時候,有一年過年,一位日本老師沒有回家,我想他一個人太孤獨了,干脆就邀請了他到我家來過年。到了晚上十二點的時候,突然爆竹聲大作,他大吃一驚,問:“怎么搞的?外頭怎么了?失火了還是怎么了?”趴到窗戶邊上一看,我們大家都笑了。我知道是新年的爆竹聲響起來了,他卻感到他非常奇怪,問我說:“怎么,是他們統(tǒng)一準備好的嗎?”我說:“這個用不著準備,這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習俗,一到除夕晚上十二點,大伙都會燃放鞭炮。”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