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許多其他傳統(tǒng)節(jié)日一樣,“年”也與厄日有關(guān),所以在中國人的歷史上才有過“年關(guān)”一說。與其他節(jié)日在白天祭祀不同,傳統(tǒng)春節(jié)的祭祀在夜間舉行。相傳,每到過年的時候都會有一只叫年的惡獸從山上跑下來,專門禍害百姓。起初大家同它搏斗,但是打不過它,每年都會有很多人因此犧牲掉性命。直到有一天,一位老人發(fā)現(xiàn)年這只惡獸雖然厲害,但也有弱點。什么弱點呢?它怕火,怕紅色,怕巨響。從此,人們有了驅(qū)逐年這個惡獸的幾種辦法,雖然到了后來,年這個惡獸沒有了,但這些辦法還是變成了習(xí)俗,被一輩接一輩地傳承了下來。
第一種辦法是在過年時點燈籠、點火把,燃放爆竹。什么叫爆竹?把青青的竹子從山上砍下來,架在火上燒,竹子中間是空心的,隨著燃燒,竹節(jié)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最后便會炸裂發(fā)出聲音,這就是最早的爆竹。宋代火藥普及以前,人們就用這種辦法來制造巨響,驅(qū)逐惡獸年。
再說一說用火驅(qū)逐惡獸的辦法。在中國,南方與北方對“凈”的理解是不同的。南方人以水為凈,北方人以火為凈。比如說,什么東西不干凈,南方人認為用水洗一洗就干凈了,但北方人不這么想,北方人認為要想讓這個東西干凈,一定要用火來燎一燎,烤一烤,燒一燒。北方人的觀念從哪兒來的?從原始狩獵習(xí)俗中來的。狩獵要在荒郊野外過夜,晚上難免有野獸襲擾,那怎么辦?人們注意到只要點上篝火,野獸就不敢靠近,于是北方人尤其相信火能抵御不好的東西。漢語中有個詞語搭配,叫“熱烈歡迎”,為什么要這樣說?因為熱和烈都有火的意思,這也與遠古時候北方民族的生活習(xí)俗有關(guān)。在北方,如果你家中來了貴客,一定要在院子里堆兩堆篝火,讓客人進門時從火堆中間走過。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燎掉他身上的邪氣。這種習(xí)俗后來演變成新娘子跨火盆的婚俗,由此可見,古時候火的作用有多大。過年的時候,用火也好,堆篝火也好,圍著火跳舞也好,都是為了避邪氣。這種古老的習(xí)俗已經(jīng)傳承了數(shù)千年之久。
現(xiàn)在山西太原一帶仍保持著除夕晚上點篝火的習(xí)俗,它們點的篝火叫“旺火”。具體怎么點呢?在礦區(qū),人們會把一塊塊大煤塊摞成一座小塔,往煤塔里填上木柴,再將其點著;在木柴多的地方,人們會用木頭做一個木塔點著。不管哪一種,都反映了古代用火驅(qū)惡的習(xí)俗。
第二種方法是用門神和神像來驅(qū)趕年。每逢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不管有錢沒錢都會買兩張門神貼到門上。這個門神很有意思,在中國的神仙譜系中,一般的神都是單個出現(xiàn),而門神則是成對出現(xiàn),為什么?因為中國古代的門是雙扇門,既然是雙扇門,就要一扇門上貼一個門神。最早的門神叫什么?一個叫神荼,一個叫郁壘。隨著時代發(fā)展,門神也發(fā)生了相應(yīng)的變化,比如漢代的門神有關(guān)羽、張飛;明代有秦叔寶、尉遲恭;到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當(dāng)?shù)孛耖g藝人刻畫出了新的門神,一個是八路軍,一個是民兵。為什么貼門神?在人們的傳統(tǒng)觀念中,過年的時候年獸來襲,人都躲在屋子里,年肯定會想從門闖進去,于是人們就在門上貼門神,防止惡獸闖入。
除了門,還有沒有什么地方是可以讓惡獸有機可乘的?有,那就是窗戶。老百姓又想出了一個辦法,用貼剪紙的方式把窗戶守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窗花。與現(xiàn)在的窗花都是吉祥圖案不同,古代窗花貼的是神像。在陜北,老百姓管神叫“神神”,過年時會剪各種各樣的神像貼在窗戶上,以免邪氣從窗戶侵入。窗花怎么剪?把一張紙對折,剪出半個神像,打開就是一個完整的神像。為什么剪紙要先折疊再剪?因為最初剪紙是要剪神像的,而神像是對稱的。還有一點,為什么過年時的剪紙都是紅色的?因為古人認為紅色可以辟邪。
第三種方法是用跳儺來驅(qū)趕年。“跳儺”又稱鬼戲,是漢族最古老的一種祭神跳鬼、驅(qū)瘟避疫、表示安慶的娛神舞蹈,在先秦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跳儺時人們會戴一個看上去非常猙獰的大面具,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因為當(dāng)時的人們認為年這個惡獸很厲害,想要把它驅(qū)走,就得比它還要猙獰,所以就戴上面具跳起了張牙舞爪的儺舞。原始的跳儺現(xiàn)在在中國很多地方都有流行,比如安徽、江西、云南、湖南、貴州等省的不少地區(qū),都保留著跳儺的習(xí)俗。我看到過的最古老的跳儺是在韓國的一個村子里。每年正月十五月亮升起的時候,這個村中的家家戶戶都會戴上面具開始跳儺,就像巫師做法一樣,一邊跳一邊用掃帚去打掃,嘴里念叨著“趕快走,趕快走,趕快走,妖魔鬼怪都走開”。古代的人們通過跳儺這種方法來趕走妖魔鬼怪。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