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路啊又添風(fēng)采
11
黃“面的”上路
出門“打的”進入尋常百姓生活是在上世紀(jì)80年代末、90年代初。
當(dāng)時,北京的出租車多為高檔的皇冠、公爵等,起步價就12元,自然不合大眾“胃口”。當(dāng)“面的”第一次上路后,立刻受到北京人的歡迎。一身黃色的“面的”最吸引人的是便宜的價格,10公里起步,每公里1元,可同時坐7名乘客,還能運大件兒。
“面的”的出現(xiàn),逐漸改變了人們的出行用車觀念。為加強尾氣排放治理力度,1999年10月1日前,“面的”全部被淘汰。
12
搬家公司出現(xiàn)
上世紀(jì)80年代末,住宅建設(shè)如火如荼,10多萬戶居民遷入新居,搬家成為京城特有的風(fēng)景。1988年2月12日,“利康”在北京乃至全國首創(chuàng)搬家公司。由于收費公道,服務(wù)到位,十年間共為50萬戶居民搬了家。作家劉心武在“利康”為他搬家后,在回執(zhí)單上寫道:“要搬家,找利康”。沒想到,這句話不脛而走,成了公司最響亮的廣告。
“利康”之后,京城搬家公司相繼涌現(xiàn)217家,車輛總和達到1300多輛。時至今日,搬家公司已從最初的新鮮事物,成為頗具規(guī)模的服務(wù)行業(yè)。
13
京津塘高速通車
1990年9月12日,京津塘高速公路建成通車。這是我國第一條跨省市高速公路。京津塘高速全長142.49公里,起點在北京東南四環(huán),終點在天津塘沽河北路。
過去開車到天津只能繞行通縣(現(xiàn)通州區(qū)),需3小時,走京津塘高速,1個多小時就能吃上“狗不理”。
2010年,京津塘高速更名為京滬高速。
此后,多條跨省市高速公路陸續(xù)建成通車,京哈、京滬、京臺、京港澳、京昆、京藏、京新高速這7條首都放射線也成為國家高速公路網(wǎng)規(guī)劃中的重要骨架。
此外,北京境內(nèi)納入國家高速公路網(wǎng)的還有京承高速、六環(huán)路、京開高速等。北京已經(jīng)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一張高速路網(wǎng),極大方便了交通運輸和市民出行。
14
公交專用道開通
1997年6月25日,國內(nèi)第一條公共交通專用道在北京長安街開通。
當(dāng)年7月21日早晨7時30分,在52路汽車勁松站,一位姓馬的女乘客告訴記者,“過去走這段路最快也得1個多小時,還總堵車。我們上班要打卡,不能遲到,所以每天都為坐車上班著急。現(xiàn)在可好了,一般40多分鐘就到了,比以前快多了。乘車時間有了保障,早晨上班心里也踏實多了。”
15
5號線貫通“新中軸”
2007年10月7日,本市第一條貫通南北的地鐵5號線正式開通試運營,開通首日半天客流量就達34萬。
從京城南端的宋家莊,到北端的天通苑北,地鐵5號線開通剛滿一個月,沿途就有1231萬人次搭上了這條“貫通南北的新中軸”。而整個地鐵網(wǎng)客流量較5號線開通前增長59%,日客流量創(chuàng)下286萬人次的歷史紀(jì)錄。
“5號線開通,相當(dāng)于給我漲了一級工資。”有車族黃佰純這樣算賬:棄車改乘地鐵,他一個月能省500元錢,每天還能多睡1小時。
“以前要兩個多小時,現(xiàn)在40分鐘就能從天通苑到單位了。”在東單上班的孟先生退掉租住的房子,搬回了兩年前在天通苑買的房子。
有趣的是,隨著5號線開通,連崇文門便宜坊烤鴨店的“鴨架子”都賣得更火了——無論家住北苑還是宋家莊,半個來小時就能到這里。
如今,北京的地鐵更是四通八達,不夸張地說,地鐵改變了北京人的生活。
16
T3航站樓啟用
2008年2月28日,世界上最大的單體航站樓——總面積98.6萬平方米的首都機場T3航站樓投入運行。
T3航站樓南北長2.9公里、東西翼展寬750多米,游龍般的身姿分外壯觀:T3C、T3D、T3E三大功能區(qū)構(gòu)成挺拔的龍身,近300個三角形自然采光窗猶如片片龍鱗,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wǎng)如同延伸的龍須。
T3航站樓啟用當(dāng)天上午8時50分,山東航空SC1151航班的167名旅客幸運地成為首批進港旅客。來自法國的凡格瑞斯先生見到大廳內(nèi)富有中國特色的大銅缸和九龍壁雕塑,忍不住放慢腳步細(xì)細(xì)欣賞。趕著乘坐英航航班的劉先生說:“與倫敦西斯羅機場航站樓相比,T3的通透感太棒了,裝修很漂亮,設(shè)施現(xiàn)代化水平也很高。”
2009年,T3當(dāng)選21世紀(jì)以來北京新十大建筑。
17
半小時北京到天津
2008年8月1日,我國首條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鐵路正式開通。京津城際鐵路每天對開一百趟列車,可運送旅客六萬多人次。
“感覺就像沒出北京似的,坐車、吃飯、逛景點,磕頭碰腦的都是北京人。”周末,乘坐京津城際列車去天津游玩的北京市民發(fā)現(xiàn),一路上的旅友幾乎全是北京人。北京人逛天津,天津人游北京,成了京津城際鐵路開通以來兩地居民周末游的首選。
“聽說28分鐘就能到天津,我們就想坐一回感受感受!在天津吃頓狗不理包子就回來!”當(dāng)年68歲的陶東方笑呵呵地說。“我從家坐地鐵到單位還得40多分鐘,去天津比上班還快,我先來體驗一下!”游客徐天一說。而欣賞完五大道景區(qū)的張蓓也很驚訝:“天津還有這么漂亮的地方!外灘啊、塘沽啊都還來不及去,以后一定要再去逛逛。”
京津城際鐵路開通一個月,就運送旅客183.1萬人次。
2012年,我國高速鐵路網(wǎng)初具規(guī)模,鄰近省會城市形成1至2小時交通圈。北京到全國絕大部分省會城市形成8小時以內(nèi)交通圈。2020年,我國鐵路快速客運網(wǎng)將基本形成,連接所有省會城市和50萬人口以上城市,路網(wǎng)覆蓋全國90%以上。
18
開往春天的列車
2008年8月6日上午9時,國內(nèi)首列旅游觀光動車緩緩駛出北京北站,連接北京市區(qū)和延慶的國內(nèi)首條市郊軌道交通線“S2線”開通運營。
S2線由北京北站(西直門)至延慶站,全長82公里,沿途交替??壳迦A園、清河、昌平、南口、八達嶺等車站,全程運行時間為80分鐘。觀光列車首次采用“大視角車窗”和“大開度車門”,車廂每排座椅都可以旋轉(zhuǎn)180度,以方便旅客在途中欣賞美景。
S2線途經(jīng)居庸關(guān)長城時,因兩邊山林種滿各種植物,特別是櫻花樹,景色非常美麗,因此被很多市民親切地稱為“開往春天的列車”。
19
共享單車校園先行
2014年4月,北京大學(xué)的五名騎行愛好者創(chuàng)辦了ofo共享單車平臺,鼓勵同學(xué)們把自己的自行車拿出來進行改造,在校園里共享。很快,北大校園里便風(fēng)行起一種“小黃車”。
“小黃車”開鎖不需要鑰匙,只要在微信上輸入車輛編號,就能獲得開鎖密碼。按照計費標(biāo)準(zhǔn),騎行1分鐘1分錢、1公里4分錢。學(xué)生在學(xué)校里使用一次,最高不會超過兩元錢。
到2016年初,ofo共享單車平臺覆蓋了北大、人大、農(nóng)大、地大、北航、北語6所高校,擁有超過5000輛單車,高峰時期每天約有兩萬人使用。
后來,“小黃車”騎出了校園,與其他品牌的共享單車一起出現(xiàn)在大街小巷,給北京市民出行帶來便捷。
20
一卡走遍京津冀
“以前出門,光交通卡就得好幾張。因為互相都不認(rèn),我拿著天津的交通卡在北京的公交車上鬧了好幾次笑話了。”黃女士是天津人,在北京工作,兩地跑是常態(tài)。她說,“如果一卡通可以搞定,那就方便多了。”
2015年12月20日,北京、天津、張家口、廊坊、保定和石家莊六個城市率先實現(xiàn)一卡通。
2017年,一卡通的范圍再次擴大。從當(dāng)年12月30日起,凡持標(biāo)有“交通聯(lián)合”標(biāo)識的京津冀互通卡,均可在北京地面公交、軌道交通線路及京津冀區(qū)域內(nèi)接入省級平臺城市的指定線路刷卡乘車。北京公共交通基本實現(xiàn)與天津市,河北石家莊、保定、廊坊、張家口、唐山、秦皇島、承德、滄州、邢臺、邯鄲、衡水的互聯(lián)互通,“一卡走遍京津冀”初步形成。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