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學生做交流時,常跟他們講,我說我羨慕你們,為什么?我說黨的十九大報告里的遠景規(guī)劃,到2050年的時候,我們要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那時候你們正年富力強,處在人生的壯年。我也爭取鍛煉身體,看到人民那樣幸福的狀態(tài)。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你們責無旁貸。為什么你們責無旁貸?因為國家怎么樣就在于人,“國勢之強由于人”。如果說這代人不爭氣,不好好地增長才干,去為自己的國家貢獻力量,去服務自己的人民,再美好的愿景都是空話。這句話給青年人指出了使命和責任。
“人材之成出于學”,習近平總書記實際上是用這句話告訴年輕人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怎樣才能成為人才?一定是通過學習。孔子晚年的時候總結自己的一生時說:“吾十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這句話把他這一輩子15歲什么狀態(tài),30歲什么狀態(tài),40歲什么狀態(tài),一直到70歲什么狀態(tài),都做了清晰的描述。我覺得孔夫子是我們提高自己修為的坐標和尺度。
孔子為什么會被大家稱作“千古圣人”?這么一個無比光榮的稱號,他是怎么得到的?孔子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他小時候其實挺貧賤,生活艱難,粗活、臟活都干,比如給人家放羊、放牛,給別人做倉庫管理員等。孔子說:“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孔子說他從來不抱怨,珍惜時間去學習,在這個過程中他通過勤奮的學習而領會了真理,逐漸提高了自己的境界和智慧。
“人材之成出于學”以及孔子的例子就告訴我們,想成為國家棟梁,想成為社會精英,只有一條路,就是學。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