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十集)天下之治在人才
內容提要
本集通過三個部分闡述總書記的人才觀,對什么是人才、怎么培養(yǎng)人才、如何使用人才分別闡釋。
第一部分:什么是人才,即人才的標準問題,選人要德才兼?zhèn)湟缘聻橄?。選用總書記的用典是“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然后進一步闡釋總結,愛國愛民、理想信念、實干肯干、改革創(chuàng)新、責任擔當,這五條選拔人才的標準。
第二部分:怎么培養(yǎng)人才,提出了怎么培養(yǎng)人才的問題。選用總書記的用典是“宰相起于州部,猛士起于卒伍”。然后進一步闡釋總結,成才離不開讀書學習、成才離不開鍛煉、營造良好的人才成長環(huán)境和氛圍。
第三部分:如何使用人才,提出了怎么使用人才的問題,即人才的任用問題。選用總書記的用典是“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然后進一步闡釋總結,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用人所長避其所短、不拘一格三個任用人才的要素。
整體闡述
主持人康輝:
大家好,歡迎收看《百家講壇》系列特別節(jié)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我是主持人康輝。
首先歡迎今天來到節(jié)目現場的北京科技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的各位同學,歡迎你們。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功以才成,業(yè)由才廣”,在中國古代浩如煙海的經史典籍當中,像這樣的講人才的經典句子有很多很多,而它們講的都是同一個道理,人才是治國的基礎,是事業(yè)成敗的關鍵。
關于人才,習近平總書記有很多重要的論述,在這些論述當中也有很多精彩的用典。我們通過解讀總書記的這些用典,來深刻地領會他的人才觀。
好,現在讓我們掌聲歡迎今天的思想解讀人,中共中央黨校王杰教授。
思想解讀人王杰:
大家好!
那么咱們這一集講“用賢”。“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為政之要,惟在得人”,這里講的人才的重要。那么咱們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千百年來有一個非常好的傳統(tǒng),就是尊重人才。那么尊重人才的這個傳統(tǒng),它就像一條紅線,貫穿于我們整個中國文化的始終。
那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有非常多的論述,“國勢之強由于人”、“人才資源是黨執(zhí)政興國的根本性資源”、“要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尋覓人才求賢若渴,發(fā)現人才如獲至寶,舉薦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盡其能”,充分彰顯了習近平總書記強烈的人才意識。
那么這一集,我想談三個問題:
第一就是,什么是人才;
第二,怎么培養(yǎng)人才;
第三,如何使用人才。
先談第一個問題:什么是人才?在新時代我們判斷一個人是否是人才,它的標準是什么?關于這一點,我們請看一下習近平總書記是如何論述的。
第一段落
微視頻一: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人才培養(yǎng)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統(tǒng)一的過程,而育人是本,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這是人才培養(yǎng)的辯證法。
主持人康輝:
這是今年5月2號,五四青年節(jié)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到北京大學和師生座談的時候,他講的一段話。在這段話里,他談到了人才培養(yǎng)的辯證法,其實談的也是如何辨識人才的標準。在這段話當中,總書記有一處用典,“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那這句話典出何處,它對于習近平總書記的人才觀又有著怎樣的影響呢?現在讓我們掌聲歡迎本期節(jié)目的經典釋義人,北京師范大學康震教授。
經典釋義人康震:
大家好!“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這兩句話是出自《資治通鑒·周紀》。大家都知道,《資治通鑒》是北宋大歷史學家司馬光主持編纂的。這兩句話表面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德行、品德是才華的統(tǒng)帥,而才華和才能是德行的輔助因素。這兩者的關系,我一講大家就清楚了。
可能大家會問,司馬光在《資治通鑒·周紀》里邊,為什么要說這兩句話呢?這里邊是有故事的,而且這個故事結局不太好。
春秋的時候有一位大夫叫智宣子,他想為自己尋找選擇一位繼承人,繼承智氏的家族,選誰呢?他選了一個人叫智瑤,他認為這個人很優(yōu)秀。但是他同族里邊,有一個叫智果的人,堅決反對。為什么反對呢?智果有理由,他說這個人確實才華很出眾,有五大優(yōu)點:第一是什么呢?高大威猛、長得很帥、很英?。坏诙?,才藝雙全;第三,精于騎射,騎馬打仗、射箭很厲害;第四是什么呢?這個人勇于決斷;再還有一條是能說會道。這五大優(yōu)點,大家一聽就知道,那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男士就全了,怎么不能當繼承人呢?智果說堅決不行,這個人雖然有五大優(yōu)點,但他有一個最大的缺點,這個缺點一出來,那五大優(yōu)點都崩塌了,什么缺點?這個人沒有仁愛之心,道德上有瑕疵。那智果就警告智宣子,你要讓他做了你的繼承人,繼承了智氏家族的事業(yè),會有滅頂之災。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