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年是狗年。
狗的叫聲“汪汪汪”如同旺旺旺,寓意著吉祥。因此,狗年在民間通常被視為吉祥之年,馱載著人們對事旺、財旺、人旺的冀望。
不過,在我們的傳統(tǒng)語境里,提起狗來,人們似乎卻沒有多少好詞兒,一些帶狗的成語俗諺也多是帶貶意的,諸如“人模狗樣”“狗仗人勢”“狐朋狗友”“走狗”“叭兒狗”等等。魯迅先生對狗很是厭惡,不僅痛恨騎墻的“叭兒狗”,主張痛打“落水狗”,還表示情愿喂獅虎鷹隼,卻一點兒也不讓“癩皮狗”吃。
洋洋大觀的古代詩詞中,亦有不少對狗表示不感冒的。宋人劉克莊在《記顏六言三首其一》中寫道:“謗之則喪家狗,譽之則人中龍”,狗被作為誹謗之稱,至少是一個貶語;而洪咨夔《天象》中的“東淮西蜀狗鼠賊”,陸游《久雨》中的“荒郊多狗盜 ”,則鮮明把狗作為了罵人話。戰(zhàn)國時,齊孟嘗君使秦被扣留,靠食客裝狗偷裘行賄、學雞叫騙開城門逃回齊國。這原本屬于無奈之舉,但因借助于雞鳴狗盜,被世人視為不武。宋人張镃在《孟嘗君》中如是嘆曰:“狗盜雞鳴卻遇知,可憐真士不逢時”;明代劉績在《結客行》公開聲明:“羞為狗盜伍,不傍孟嘗門”,可見對狗之厭惡。由狗及人,司馬相如憑一首空靈飄逸的《子虛賦》,深受漢武帝欣賞。但因文章是由主管皇帝獵犬的狗監(jiān)呈上去的,因之便為文人所小視。宋代陸文圭在《送朱伯海入京》中鮮明寫道:“賦就不須呈狗監(jiān),敕除先合稈鶯臺”,明代唐寅畫《相如滌器圖》竟然質疑:“狗監(jiān)猶能薦才子,當時宰相是閑人?”個中不無揶揄。
那么,狗究竟為何令人不喜?查無經(jīng)典。宋代詩人釋師觀的《偈頌七十六首其一》中倒有兩句:“狗子無佛性,一文也不直。”這個“佛性”指的是什么?依我孤陋,乃是狗心中無善惡之分,唯主人之命是從,往往“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正因為此,宋人釋深在《頌古八首其一》中主張:“狗子無佛性,勸君不用舉”。其實,狗的這個秉性也不全是壞的,起碼比貓要好得多。貓不戀主,能吃千家飯,有奶便是娘。狗則恰恰相反,始終守著一個主人,主人再窮也不朝秦暮楚。所以自古以來,從無義貓,只有義狗。這方面,唐詩宋詞中有不少感人的畫面。如杜甫的“舊犬喜我歸,低徊入衣裾”(《草堂》),劉長卿的“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錢起的“寒花催酒熟,山犬喜人歸”(《送元評事歸山居》),賈島的“此行無弟子,白犬自相隨”(《送道者》),梅堯臣的“荒徑已風急,獨行唯犬隨”(《田人夜歸》),等等。或寫景,或抒情,都閃現(xiàn)著狗的可愛與忠義。
或許正是對狗這秉性的認可,不少名人不禁常常將自己與狗聯(lián)系起來,最常見的如“喪家狗”?!妒酚?middot;孔子世家》記,孔子周游列國時,在鄭國與弟子們失散后,被人稱之“累累若喪家之狗”,孔子欣然受之。后世文人,窮困潦倒之中也有不少自比“喪家狗”的。唐著名詩人杜甫在安史之亂不能返長安時,就向友人訴說:“昔如縱壑魚,今如喪家狗”(《將適吳楚留別章使君》);宋著名詩人高斯得在《題錢可則芡雪庵》中,也以“我今如喪狗,狂走長包羞”的詩句描述自己。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救國無門、壯志未酬,以“意緒喪家狗,形骸槁木枝”《貧居即事》)形容自己的無奈。“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無家可歸,人成了流浪狗,焉有好心情?這恐怕正是方家自比“喪家狗”的思想淵藪。
尤令人稱奇者,有名流竟以“狗”自命兼自豪。揚州八怪之首鄭燮,以“青藤門下走狗鄭燮”之稱,標識自己要當明代大才子徐渭(號清藤道士)的忠誠學生;享譽中外的篆刻名家鄧散木,專門刻一方“趙門走狗”印章,宣示忠于清末篆刻藝術大師趙古泥的藝術;當代著名連環(huán)畫畫家韓敏,出于對鄭板橋藝術的欽服和品格的尊崇,聲稱自己乃“板橋門下走狗”;著名藝術大師齊白石,為了表達對徐渭(青藤)、朱耷(雪個)、吳昌碩(老缶)的內心敬仰,在《老萍詩草》中寫道:“青藤雪個遠凡胎,老缶衰年別有才;我欲九泉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他不僅要做三位大師的“走狗”,還要在三家中輪番討教。正是這種態(tài)度,白石老人在融會貫通中創(chuàng)立了自己享譽中外的藝術特色。不難看出,“這鴨頭不是那丫頭”,此“狗”非狗也。
在詩人的筆下,狗又是一個令人賞心悅目的景物。如陶淵明的“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歸園田居》),描繪了農家樂的田園風光。李白的“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訪戴天山道士不遇》),猶如一幅仙境水墨圖畫;黃庭堅的“昨夜三更狗吠雪,東家閉門推出月”(《為慧林沖禪師燒香頌三首其一》),以神來之筆寫出了“狗吠雪”向主人示警的通靈;包融的“武陵川徑入幽遐 ,中有雞犬秦人家”(《武陵桃源送人》),則把人領入了大山深處的寧靜。還有,趙汝鐩的《荊門行》,用“去年曾問荊門途,雞鳴狗吠民耕鋤”,向人描述百姓安寧的珍貴??梢?,無論寫景構圖還是寫意取景,狗常常是詩人筆下的尤物。而描繪田園生活、和平景象,雞鳴與犬吠都是一道不可或缺的風景。
“道可道,非常道。”狗非狗,非常狗。這里借意為狗正名,鄭重為“狗”點贊。自然,那種人身依附的“看家狗”、八面玲瓏的“叭兒狗”、損人利己的“癩皮狗”、仗勢欺人的“惡走狗”、敲詐勒索的“地頭狗”等,不在此列。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