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拍馬”這東西,固然讓人通體舒泰,但是凡有點頭腦的人恐怕都知道一個實理兒:“拍馬”是為了“騎馬”,有的人騎“馬”果真是靠“拍”得來的。否則,就不會延綿數(shù)千年、迄今不見絕后。我們大可將這等“拍馬”得“馬”的結(jié)果,稱之謂“拍馬的喜劇”。
然而,如同天對地、睛對陰、圓對缺一樣,事物因?qū)α⒍嬖冢?ldquo;拍馬”的愿景也有反轉(zhuǎn),這就是“拍馬的悲劇”——拍到了馬蹄上,不僅沒有討個歡喜、得個點贊,反而丟人顯眼,甚至惹下了麻煩。這個說法雖然不見經(jīng)典,但也并非憑空杜撰,自有歷歷史事在人耳目。據(jù)其類別,按惹麻煩輕重程度,至少可找出五種型號。
一曰“暴語于朝”型。明代李贄在《初潭記》中錄有一則軼事:“郭弘霸為右臺御史,時大夫魏元忠病,僚屬省候(下屬都去看望),弘霸獨后人(只有他自己最后才去),憂形于色,請示便液(請求看一下尿),即染指嘗之,因賀曰:‘凡甘者病不療;今味苦,當(dāng)即愈也。’元忠惡其媚,暴語于朝。”這個“暴語于朝”,即將他的話在大庭廣眾之下進行宣揚。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曝光丟丑。
二曰“自扁嘴巴”型?!豆湃诵κ贰分杏幸恍α希好魑渥谥旌裾粘鲇文暇蝗蘸洗螋~,開張不佳,竟網(wǎng)上一只癩蛤蟆。這本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朱厚照正窩囊著呢,一官員卻逢迎說:“這要值五百金吶!”面對此等逢迎,朱厚照來了靈感,遂將計就計“請君入甕”,當(dāng)即哈哈一笑說:“你買下吧。”這拍馬者,可謂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自扁嘴巴、自找難堪,腸子都悔青了。
三曰“獻諛降官”型?!独m(xù)資治通鑒》記:光州知府滕瑞以賀節(jié)為名,親自寫了“圣壽萬歲”四個大字 ,二丈多長。還造了三座棚子,三丈多高,一共用了五十四匹絹,一并裝潢好,獻給宋孝宗。本意想討個喜歡,萬沒想到,孝宗竟下旨:“滕瑞不修郡政,以此獻諛,特降一官。”熱臉貼了個冷屁股,遂成了笑料。
四曰“拍掉官帽”型。漢獻帝建安13年,曹操進位丞相,權(quán)傾朝野,司徒趙溫為討曹丞相歡心,欲將其長子曹丕提為高官,意欲來個“曲線拍馬”。未承想,曹操不但不買帳,還借機大作文章,立馬上書漢獻帝,鄭重聲明:“溫辟臣之子,選舉故不以實”,一下子摘掉了趙的官帽兒。晉武帝司馬炎也有一個類同的故事。一次,右將軍皇甫陶因不同意司馬炎的觀點,爭論起來。散騎常侍鄭徽,自認(rèn)乃拍馬良機,旋即上書,要求治罪皇甫陶。焉知司馬炎竟朱筆批曰:“讜言謇諤,所望之于左右也。人主常以阿媚為患,豈以爭臣為損哉!”一番“不損諤諤之士”的豪言壯語,鄭徽便被削了官職。
五曰“拍掉腦袋”型。此為拍馬者中最為倒霉的。“布衣皇帝”朱元璋剛坐龍庭時,杭州府學(xué)教授徐一夔為取悅龍顏,急急趕一大作《賀表》,內(nèi)有這樣幾句:“光天之下,天生圣人,為世作則。”可謂竭盡吹捧討好之言詞。呈上后,美滋滋地等待“沐浴皇恩”。然而,他做夢也沒想到這個曾做過和尚、一度為“出身寒微”而苦惱過的洪武皇帝,竟不吃這一口,閱后大發(fā)雷霆:“這個腐儒,竟敢侮辱我——‘生’者‘僧’也,罵我當(dāng)過和尚;‘光’則‘禿’也,也說是我個禿子,‘則’字音近于‘賊’,罵我作過賊。該斬!”可憐個徐一夔,一下子拍掉了腦袋。
按說,拍馬者的腦袋瓜兒都不蠢,拍馬乃“聰明”之舉,愿景都是想撈個好處,未料想?yún)s拍到馬蹄子上,夢想的喜劇反轉(zhuǎn)成了悲劇,不亦悲夫!以古為鑒,作為今人應(yīng)記取的是:拍馬盡管有術(shù),有精拙之分,但都成不了“馬”肚子里的蛔蟲。倘若吃不準(zhǔn)“馬”的脾氣,不慎拍到“馬蹄子”上,輕者會被踢個臉紅脖子粗、無地自容,重者則可能被踢個臉青鼻腫、一命嗚呼。真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故與其喪失人格、丟掉尊嚴(yán)去仰人鼻息拍人馬屁,還不如本分做人,當(dāng)個老實人保險,更不如多干些實事多學(xué)點真本事管用。不知諸君以為然否?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