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朱熹的《詩集傳》拋開之前體系,用當時的文化眼光來重新解讀《詩經(jīng)》,更加重視《詩》的文本,宣揚《詩》的教化和修身作用,成為從元開始解讀《詩經(jīng)》的最權(quán)威版本?,F(xiàn)代以來有許多《詩經(jīng)》學的名著,但是還沒有像前兩個版本這樣被統(tǒng)一接受的代表性版本,我們對《詩經(jīng)》的新認識剛剛100年,還遠遠不夠成熟。
《詩經(jīng)》作為傳統(tǒng)的六經(jīng)第一,它的解讀給我們影響最大的就是孔子。我們的“六經(jīng)”也好,“五經(jīng)”也好,到后來的“十三經(jīng)”,我們能看到的只有經(jīng)過孔子和儒家整理的??鬃釉凇墩撜Z》里面對于《詩經(jīng)》的很多闡發(fā),是我們后來解讀《詩經(jīng)》重要標準或指引。比如《論語·陽貨》說:“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說我們學《詩》有很多作用,可以興發(fā)我們的意志,我們的情感、生命體驗都被抒發(fā)出來。學習如果上來就是理論知識,對于小孩子來說很枯燥??墒亲x《詩》不一樣,它像唱歌一樣,可以抒發(fā)我們的情感??梢杂^,可以讓我們通過《詩》去觀察社會、自然、事態(tài)、人群??梢匀海谩对姟房梢员磉_,可以跟人交往??梢栽?,我們不高興了,心里有郁積了,一定要抒發(fā)出去,如果一個人有很好的修養(yǎng),可以通過高雅的藝術(shù)化的方式把它抒發(fā)出去。如果一個人沒有好的抒發(fā)渠道,這種怨可能轉(zhuǎn)化為對自己、對他人或者社會的一種毀滅性傷害。通過《詩》的作用,把內(nèi)心的怨給和平地通過雅的方式抒發(fā)出去,我們的情感會得以升華。“邇之事父,遠之事君”,我們既可以在家里用《詩》來陶冶感情,完成人倫;又可以出去以《詩》來侍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詩經(jīng)》是傳統(tǒng)上我們認識天地宇宙萬物一個重要文本,傳統(tǒng)《詩經(jīng)》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就是博物學,這里面鳥獸蟲魚太多了,小孩子通過《詩》可以認識各種各樣的東西。
《論語·子路》:“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你把詩三百背誦下來了,老師給你講了,但是讓你去治理某個地方,你不能去通達,作為外交使官,不能非常完美地按照外交禮儀來表達我們的意思,為國家爭取利益,你讀得再多有什么用呢?可見,《詩經(jīng)》在當時是有非常實際的文化傳遞作用和表達作用的。
《論語·泰伯》:“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一個人最好的修養(yǎng)是由《詩經(jīng)》入手來學習、興發(fā);然后學禮讓我們走向社會,通達了禮,我們就可以立足于社會,有所立;成于樂,音樂在當時是包含了詩、樂、舞一體的綜合藝術(shù),在音樂中我們可以達到對生命的完整體驗。
在《論語》里面約有10處提到了《詩經(jīng)》,這是后世解讀《詩經(jīng)》的重要線索和標準。
《詩經(jīng)》在傳統(tǒng)文化中的運用
古人在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日常生活中怎么應用《詩經(jīng)》?我們今天主要把《詩經(jīng)》和唐詩宋詞一樣,作為一個文學文本來看,來欣賞其優(yōu)美的文學性、豐富的文學色彩。但是,傳統(tǒng)上的《詩經(jīng)》是被應用于社會的各個方面,從政治到生活,當然也包括文學各層面,比今天要豐富得多。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