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詩經(jīng)》教化修身的核心功能。《詩經(jīng)》教化修身的功能一直沒有消失??鬃影选对娊?jīng)》作為他教學(xué)的教材,這也使得《詩經(jīng)》具有教化和修身的功能。在《禮記·經(jīng)解》里說“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詩》失之愚。”“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于《詩》者也。”你發(fā)現(xiàn)一個地方的人,普遍溫柔敦厚,這是《詩經(jīng)》教化出來的。當(dāng)然,僅用《詩經(jīng)》教化出來的溫柔敦厚也是有問題的,因為一個人一味的敦厚,就可能會顯得比較憨厚、憨直,就可能失之愚。所以最好的就是性情比較敦厚但是也很聰明,這就是深于《詩》。所以,《詩》當(dāng)時在國家體系中的作用就是“上以風(fēng)化下,下以風(fēng)刺上”。上面的人要通過學(xué)《詩經(jīng)》來教化百姓,使百姓性情溫柔敦厚,建立情感的共同體;而下面的人要通過《詩經(jīng)》來批評國政,采詩官采了以后,唱給天子聽,唱給朝臣聽,以此來了解民間的想法。“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中戒”,用《詩經(jīng)》來勸諫的時候比較委婉,這樣不至于產(chǎn)生激烈的沖突,比較容易被接受,這是當(dāng)時的一種應(yīng)用。因此,《毛詩序》里面說《詩經(jīng)》的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先王以是經(jīng)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fēng)俗”。我們可以用《詩經(jīng)》來使家庭和睦,夫婦感情穩(wěn)定,上下父子之情也很好,這樣人倫就比較敦厚,人的教化就顯得很成功,就可以移風(fēng)易俗。因為一個社會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道德的方式,通過禮樂教化的方式,讓風(fēng)俗變好。在傳統(tǒng)上,德在先,教化在先,而后才是法的問題。
傳統(tǒng)的《詩經(jīng)》學(xué),把《詩經(jīng)》理解成一個教化的體系。中國古代有采詩以觀民風(fēng)的說法,又有公卿士大夫陳詩獻詩之說。無論是采詩還是陳詩獻詩,詩在這里都著眼政治風(fēng)俗之化,而不是用來審美。 《毛詩》及《詩集傳》都把《詩經(jīng)》總體視為教化之典。比如《詩集傳·國風(fēng)》里的《周南》《召南》,周遷都以后,將這兩個地方分給了周公和召公,但是這兩個地方是被文王教化過的,因此是教化的典范和楷模,朱熹就把《周南》之詩和《召南》之詩理解成了理想的教化以后的樣子來解讀。比如他就認為周南是文王教化之地,這個教化從哪兒開始呢?從家庭開始的。所以《關(guān)雎》是寫的后妃之德。“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是文王后妃,是后妃之德的典范。在當(dāng)時,夫妻之情、夫婦相偶之情是教化之基,因為一切的家庭都是從夫婦開始的,夫婦然后才有父子,有父子才有君臣?!蛾P(guān)雎》《葛覃》《卷耳》《樛木》都是寫后妃之德,《螽斯》是祝愿多子多福的,也是寫家庭的,《桃夭》是祝福女子出嫁的,這都是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健康的夫妻之情、家庭關(guān)系?!锻昧D》是寫的“赳赳武夫,公侯干城”。當(dāng)時一個獵人能夠成為公侯干城,可見從王者的家庭已經(jīng)進入到其所行化之地。這些人民一是非常勇武,二是能保衛(wèi)國家。下面的《芣苢》《漢廣》《汝墳》都是行化到了地方。古代說仁義教化百年而后行,《召南》幾乎都是跟《周南》對應(yīng)的,《鵲巢》對應(yīng)《關(guān)雎》,《采蘩》對應(yīng)《葛覃》,《騶虞》對應(yīng)《麟之趾》。朱熹解《詩經(jīng)》的體系中,將《周南》和《召南》二者相對應(yīng),皆著眼于文化王之化。當(dāng)然國風(fēng)以后,很多詩是抱怨的、諷刺的、批判的,他就認為是辯風(fēng)和辯雅。因為進入東周,東周國勢減弱,天下禮崩樂壞,看到諷刺不好的現(xiàn)象,也會讓自身警醒,通過警醒讓自己的修養(yǎng)更好,這也是著眼于修身的方式。
第五,《詩經(jīng)》的教學(xué)之用。傳統(tǒng)經(jīng)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用于教學(xué),不僅是孔子,周禮·大司樂》說:“大司樂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國之學(xué)政,而合國之子弟焉。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則以為樂祖,祭於瞽宗。以樂德教國子:中和祗庸孝友;以樂語教國子:興道諷誦言語;以樂舞教國子:舞《云門》……《大武》。” 樂語、樂舞、樂德都包含在《詩經(jīng)》內(nèi)。當(dāng)然,孔子也是以詩教弟子,《論語》里記載了很多孔子與其弟子們讀詩的討論。比如在《論語·學(xué)爾》里,子貢就問孔子,一個人如果窮的時候不諂媚別人,富了也不驕,是不是很好?孔子說可以,但是還不夠好。真正好的是什么呢?是“貧而樂,富而好禮”,就是窮的時候內(nèi)心充實快樂,富的時候好禮,想不到貧富差別的問題,這才好。所以子貢引《詩經(jīng)》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說我跟老師一說,老師就給提出了更高、更好、更完備的要求來,這樣我就可以不斷砥礪,更完美,這就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我們都可以通過修身,把自己塑造得更完美。
第六,《詩經(jīng)》是博物之學(xué)。孔子說:“詩經(jīng)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詩經(jīng)》內(nèi)容豐富了,幾乎囊括了當(dāng)時的所有方面,包括人文和自然方面。我們通過學(xué)習(xí)《詩經(jīng)》,可以認識很多東西。有人統(tǒng)計過,《詩經(jīng)》說到的草有105種,木75種,鳥39種,獸67種,蟲29種,魚20種,其他日常器用物約三百余種。自古以來有很多研究《詩經(jīng)》的名著,最早的是晉代陸璣的《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通過讀《詩經(jīng)》,可以學(xué)到很多博物學(xué)的知識,在當(dāng)代這被看作物質(zhì)文化研究的一個方向?,F(xiàn)在小孩子通過學(xué)《詩經(jīng)》就可以認識到很多動物、植物,我們可以邊帶他們?nèi)ブ参飯@、動物園邊去學(xué)《詩經(jīng)》,這樣《詩經(jīng)》也會變得很生動。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