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發(fā)現(xiàn)在淘寶上不少售賣手機模型的商家打出了“‘上交’專用神器”的廣告語,售賣的手機模型也由過去的黑屏“升級”為可亮屏、可開機。商家們的廣告語如出一轍:“放心上交頂包神器”“開學小目標 手機不用交”“按鍵可按 上交頂包”……售價多在十幾元至二十元左右,最高售價也就三四百元。部分商家透露,購買這種模型機的人群中,學生占很大比例,大多是為了應付學校收手機時,避免交真手機而買來“頂包”的。
亮屏假手機成為學生頂包神器,這喜劇感十足的一幕,當真應驗了那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事實上,一些學校“上課收手機”的做法,本身就引發(fā)了許多爭議,而今學生們以假亂真的投機伎倆,更是讓這場師生“攻防戰(zhàn)”變得看點十足。學校嚴防死堵,學生見招拆招,這一來一回之間,課堂原本的融洽與嚴肅,幾乎已消于無形。師生相處演變成這般勾心斗角的局面,著實讓人唏噓。
面對學生用假手機頂包的行為,有學校負責人表示“上交手機不是目的,希望學生不做低頭族”。置之于現(xiàn)實語境下,這一回應可謂耐人尋味。因為我們知道,不少學校除了“上課沒收手機”之外其實什么都沒做,在這一前提下,所謂的“手段”實質上也就成了“目的”:只要課堂的吸引力沒有得到根本性提升,“手機”對學生們的誘惑就永遠存在。或許,大多數(shù)學校都沒能和自己所表述的那樣,拿出“治標又治本”的解決方案。
相當長時間以來,大學課堂之中的管制與反制,一直都在上演著。只不過,到了如今階段,雙方的博弈過程,正發(fā)生著某些微妙而顯著的變化。那就是,學生們作為“消費者”的身份色彩越發(fā)凸顯,其具備可觀的購買力,又背靠著龐大、發(fā)達的商業(yè)市場,因而總能購買到相應的“服務”或“神器”來應對校方的強勢管束——無論是此前備受關注的大學生雇人替課現(xiàn)象,還是此番曝出的學生上交手機頂包,其背后核心邏輯皆是如此。
一個值得注意的趨勢是,隨著學生消費群體的不斷壯大,其對市場的反向影響變得越來越大。特別在各個電商平臺,各式各樣以學生為客戶的定制化“服務”和“產(chǎn)品”層出不窮就很能說明問題……但凡有需求便有供給,素來嗅覺敏感而行動迅速的電商,總能抓住商機大賺一筆??蓡栴}在于,許多被市場所捕捉的所謂“需求”,往往是不合理甚至是存在道德瑕疵的,由此所衍生的,諸如“代寫作業(yè)”“頂包神器”等電商“爆款”,也注定難逃非議。
對于學生等不成熟消費群體所反饋的“需求”,網(wǎng)店賣家?guī)缀跬耆镀渌谩⒄諉稳?。這種只顧生意好壞不講道德正確的營商策略,無形間造成了一系列的亂象。一方面是學校簡單粗暴的教學管理,另一方面則是學生們與市場的曖昧“合作”,這之后師生間無休無止的明爭暗斗,只留下一地雞毛,卻丟失了“希望學生不做低頭族”的愿景。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