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理政中的歷史智慧
習近平通過宋太祖和李后主的對比,強調(diào)生活情趣非小事;以王安石、海瑞為范例,強調(diào)“宰相必起于州部”
“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chuàng)新……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xù)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yè)。”2014年9月24日,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上,習近平講話說道。“世界上有一些有識之士認為,包括儒家思想在內(nèi)的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這些啟示,是習近平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源泉。
反腐倡廉:引《長恨歌》講述腐敗危害
2013年4月,履新中國國家主席不久的習近平主持了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主題是借鑒我國歷史上的優(yōu)秀廉政文化,提高拒腐防變、抵御風險的能力。“研究我國反腐倡廉歷史,了解我國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國歷史上反腐倡廉的成敗得失,可以給人以深刻啟迪,有利于我們運用歷史智慧推進反腐倡廉建設(shè)。”
在那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特別提出要抓作風建設(shè)。其實此前多年,習近平早就重視領(lǐng)導干部的作風問題。2007年2月,浙江省委書記任上的習近平在《之江新語》專欄文章《生活情趣非小事》中講了兩則典故。
一則是錢俶進寶犀帶。據(jù)《宋人軼事匯編》記載,五代十國時期割據(jù)江浙地區(qū)的吳越國王錢俶,后為宋朝效力,被封兵馬元帥。有一次,錢俶向宋太祖趙匡胤進獻了一條非常貴重的腰帶,被稱為寶犀帶。宋太祖接過腰帶說,自己也有3條貴重的腰帶,但和你這個不一樣??吹藉X俶一臉好奇,宋太祖笑著說:“汴河一條,惠民河一條,五丈河一條。”原來宋太祖將事關(guān)民生的3條河流比喻為自己的寶帶,錢俶聽到后大為慚愧,再也不敢做進獻寶物以媚上的事情了。
另一則是《南村輟耕錄》記載的纏足典故。南唐后主李煜的嬪妃窅(音同咬)娘美麗且擅長歌舞。李煜別出心裁地讓窅娘用布帛纏住腳,把她的腳纏成小巧彎曲的新月形。窅娘套上白襪子,在六尺高的金質(zhì)蓮花上回旋起舞,李煜借以欣賞所謂的仙子“凌云之態(tài)”。看到國君如此,結(jié)果“人皆效之,以纖弓為妙,以不為者為恥也”。沉溺聲樂享受、倦怠國政的李煜只當了14年國君,南唐都城便被宋軍攻破,他自己也成了宋太祖的俘虜,最終在汴京抑郁而終。
風成于上,俗形于下。習近平在文章中寫道:“這兩則典故一正一反,說明了領(lǐng)導人在生活細節(jié)上體現(xiàn)出來的態(tài)度,絕不是小事。”
十八大后,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講到了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重要性,突出強調(diào)我們黨艱苦樸素、與人民同甘共苦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中央以出臺八項規(guī)定為切入口和動員令,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務(wù)實態(tài)度,厲行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等“四風”,切實改進領(lǐng)導干部的工作作風。幾年下來,成效顯著。
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權(quán)才能贏得民心。2013年1月22日,在十八屆中紀委二次全會上,習近平告誡全黨:“中國歷史上因為統(tǒng)治集團嚴重腐敗導致人亡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他引用唐朝詩人白居易《長恨歌》中的詩句,講述了唐玄宗懶政、官員貪污腐化導致唐朝衰落留給后人的警示。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自公元618年唐朝立國,到713年唐玄宗改年號為開元,經(jīng)過幾代人近百年的努力,唐王朝疆域廣闊,經(jīng)濟繁榮,文化發(fā)達,人才輩出,進入了全盛時期。當時繁榮的都城長安,成為其他各國向往的世界中心。然而在太平盛世中,也曾勵精圖治的唐玄宗滿足了、懈怠了。他終日和楊貴妃沉溺在享受之中,漸漸地不再過問朝政。
“漁陽鼙鼓動起來,驚破霓裳羽衣曲”。朝堂上,楊國忠等奸臣當政、一手遮天;邊鎮(zhèn)中,安祿山擴充軍備、暗藏禍心。唐玄宗對盛世下的危情一無所知,他沉醉于《霓裳羽衣曲》優(yōu)美的旋律,配上楊貴妃曼妙的舞姿,仿佛盛世會永遠持續(xù)下去。755年,安祿山的轄區(qū)突然傳來陣陣戰(zhàn)鼓,而曾經(jīng)威震四方的唐軍像皇帝一樣長期懈怠,在叛軍面前迅速潰敗。此時,唐玄宗才從《霓裳羽衣曲》的旋律中驚醒,但都城長安很快被叛軍攻陷,他帶著楊貴妃倉皇逃往四川。在馬嵬坡,憤怒的將士殺死楊國忠,逼宮唐玄宗,要求處死楊貴妃。盡管萬般不舍,唐玄宗也只得賜死楊貴妃,以平眾怒。幾年后,唐朝最終擊敗叛軍,唐玄宗重回長安時,眼前只剩下滿目瘡痍的都城。他在抑郁中度過了余生,唐朝再也沒能重回巔峰,最終在內(nèi)憂外患中被割據(jù)的藩鎮(zhèn)取代。隨著唐朝的滅亡,中國從封建社會的高峰滑落,進入了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災(zāi)難。
唐朝詩人杜牧曾在《阿房宮賦》中以“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來勸諫唐朝當政者吸取秦亡的教訓。習近平借用古人之事,意在警示當今的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國力迅速發(fā)展,一些領(lǐng)導干部貪污腐化、脫離群眾,引起了人民的不滿。
對此,習近平毫不手軟地打“老虎”、拍“蒼蠅”。上至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令計劃等一批國級、副國級高官,下到處級、科級等基層干部,一旦違法違紀,絕不姑息。如今,黨風廉政建設(shè)和反腐敗斗爭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凝聚了黨心民心,增強了人民群眾對黨的信心和信任。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