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失足少年都希望有個“曾媽媽”
“我理解的曾媽媽精神就是讓社會充滿善良與美好。”這是2016年底,重慶市未成年犯管教所服刑的小峰在寫給曾媽媽信中的一句話。他在信中寫道:“我們每一個服刑人員都希望有一個曾媽媽,刑滿后我無論做什么,變成什么樣子,我都會將曾媽媽精神永遠地傳播下去。”
“明年就要出獄了,過幾天我要再去看看他。”曾美華拿著小峰的信,很期待如今這個陽光青年回歸社會。
曾媽媽(右一)看望幫扶失足少年。圖片來源:重慶市江北文明網(wǎng)
2013年,17歲的小峰因故意傷害他人被公訴,曾美華擔(dān)任其“合適成年人”。合適成年人是指在公安機關(guān)、人民檢察院訊問未成年人時,因其法定代理人無法到場參與刑事訴訟,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quán)益的成年人?;貞浧鸬谝淮螕?dān)任小峰的合適成年人,曾美華說:“我記得我給他父親打電話,對方不但不領(lǐng)情,反而生氣地說不會來探望小峰。”曾美華這才知道,小峰的父親是殘疾人,家庭困難,因埋怨兒子不爭氣,故不愿意前來看他。
小峰被判刑后,曾美華主動申請成為他的“愛心家人”。針對小峰出現(xiàn)的種種心理問題,曾媽媽都及時給予疏導(dǎo)。小峰提出的合理要求,曾媽媽盡量幫助解決。
面對漫長的刑期,小峰想去未成年犯管教所藝術(shù)團學(xué)習(xí)吹薩克斯。對家境一般的曾美華而言,買薩克斯可不是一筆小錢。但她說服了一位好友愿意把兒子小時候用的薩克斯送給小峰。當(dāng)小峰從曾媽媽手中接過心儀之物時,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刻苦努力,哪怕再難再累,也要學(xué)有所成。
半年后,他從對音樂一無所知到學(xué)會看樂譜,還能用薩克斯吹奏簡單的曲子。一次接見時,小峰還給所有的“愛心家人”吹奏了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在曾媽媽的鼓勵下,小曾越發(fā)熱愛音樂。兩年過去了,他又學(xué)會了吹葫蘆絲、彈吉他。他感激地說:這一切,都源于曾媽媽用愛感染他、用行動支持他,才讓他在音樂路上越走越陽光!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