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jié)月亮圓滿象征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jié)”,在這一天人們會抬起頭凝視天空中的滿月,會吃著香甜的月餅,與家人一起度過一個溫馨的夜晚。在中國人的心中,中秋這個日子便是由月、夜、家組成的。
【專家觀點】又是一年月圓時,中秋你回家了嗎?
中秋節(jié)月亮圓滿象征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jié)”,在這一天人們會抬起頭凝視天空中的滿月,會吃著香甜的月餅,與家人一起度過一個溫馨的夜晚。在中國人的心中,中秋這個日子便是由月、夜、家組成的。
昨日清晨,南京各大火車站、汽車站廣場前人頭攢動,許多旅客提著月餅禮品回鄉(xiāng)團圓。在這個節(jié)日里,有多少人不遠萬里,輾轉返回日夜思念的故鄉(xiāng);又有多少人因為工作、求學,無法與家人團聚。
趕點回家團圓車站里滿滿都是愛
昨天是中秋節(jié)的前一天,南京火車站人頭攢動,不時見到拎著月餅或禮盒的旅客,匆匆忙忙購票、候車的場景,接受安檢的行囊數(shù)量都在十幾萬件,較平日翻了幾倍。這些行囊里,無一例外都裝著形形色色要帶回家的禮物,車站里到處都是滿滿的愛。
趙先生在南京江寧一家公司上班,上午把工作的事情一交接完連工牌都還沒摘就趕往車站買票,趕回山東老家。他說,“平時忙沒有多少時間回家,今天,帶著月餅回家與家人團聚過中秋。”
“真不巧,這一趟火車沒車票了,只好買了下一趟車的票,人挺多的,大家心情都一樣歸心似箭吧,中秋節(jié)是個團圓的日子,反正今天晚上能趕到家,要趕在這個點上過十五。”趙先生說。
回南通的王小姐,就要坐4小時的車趕回家與父母團聚。在火車站候車大廳內,王小姐雙眼不時看著火車檢票時間:“想回家快點看到爸媽了,月餅回家再買吧。”
昨日下午2時,記者在火車南站看到,車站開辟了多個安檢通道應對龐大的客流,旅客正在排長隊陸續(xù)通過安檢。在候車廳內,椅子上坐滿了旅客,整個大廳人氣十足。準備回家中秋與父母團聚的旅客陳小姐說:“中秋節(jié),最重要的就是和家人吃晚上這頓飯,一起賞月,所以不管怎么樣,都要回家。”而旅客劉先生在南京經商,因為事務纏身,直到昨日下午才能搭動車返回杭州的家中。“3點多的動車,到杭州時5點多吧。”想起能和家人團聚,劉先生開心地笑了起來。
“在家人身邊,就是幸福”
“這是我們領證后陪父母度過的第一個中秋節(jié),覺得很有意義。”昨日上午10:06,走下從上海抵達南京火車南站G7269次列車的一對準新人,走向在車站外翹首以盼的父母,將專門從上海老字號買來的月餅送給他們。
兩年前,南京小伙子邵力在上海與杭州姑娘小李戀愛上,經過兩年相處,前幾天他們在上海領了結婚證。今年國慶,他們將在南京父母身邊舉辦婚禮,邵力的父母為了給兒子媳婦籌備婚禮,幾個月以來,在南京跑了不少婚慶公司,細心用筆記下,做足了功課。
這個中秋假節(jié),邵力小兩口將為一周后的婚禮忙碌,更重要的是,和父母團圓,享受融融的天倫之樂,“在家人身邊,就是幸福。”
邵力的父母告訴記者,他們早已將小李視為女兒,今年中秋節(jié)是她第一次以新媳婦的身份回家過節(jié),一家人非常高興。前兩年中秋,兒子兒媳因工作原因都沒能回南京,今年,他們早早約好親戚,買好螃蟹、月餅,一大家人一起吃頓時隔多年的中秋團圓飯。
為了省錢不回家,打工者倍添思念
昨日,南京浦口區(qū)沿山大道一處樓盤的工地上,38歲的李小勇正和工友們一起安裝鋁合金門窗,黝黑的臉上掛著汗珠。
“回去也只能看一眼就走,在工地上過節(jié)就行了。”李小勇來自江蘇海安農村,5年前,他將妻子和兒子留在老家,只身來到南京打工掙錢,一直在工地上干苦力活。每個月給家里寄錢時,他會給老婆打電話問錢收到沒,順便問問家里的情況,叮囑兒子要聽媽媽的話,好好學習。眼看中秋節(jié)快到,李小勇還特地到工地附近超市買了兩盒月餅,讓同鄉(xiāng)工友帶回家里,一盒給妻兒,另一盒給父母。“讓妻兒、父母嘗嘗,城里的月餅是不是更甜一些。”李小勇憨厚的笑容里,隱藏著無法回家的辛酸和愧疚。
“幾年中秋節(jié)了,每當這個時候工地工期都緊,加班不讓請假,剛來南京找到工作的時候,我還能跟老板請假回家,可現(xiàn)在當上小班長,走不開,更多是為了省錢不回家,好多兄弟都不回去,再說一來一回開銷也大。”李小勇說,中秋在工地上班,雖然挺想家,但從時間和經濟成本上看,不回家更“劃算”。
“她在家要種田還要管孩子,老人也要她照顧。”說起妻子,李小勇又心疼又慚愧,兒子已上高中了,老人年紀大了幫不了多少忙,家里只能靠妻子撐著。李小勇說,過節(jié)想念老家的親人,也只能打個電話回去,捎去節(jié)日的問候。
采訪中,他們在第二故鄉(xiāng)南京幾乎有一個共同愿望:祝父母在家平平安安!祝他們中秋節(jié)快樂,我們在這里很好的……
空巢老人渴望子女一道團聚
記者走訪多家社區(qū)發(fā)現(xiàn),許多老人雖然不能確定子女會不會從外地趕回來,但是已經備好美食等待兒女歸來,社區(qū)工作人員在入戶走訪時了解到,有近半數(shù)的空巢老人要面對中秋節(jié)子女不能回家團聚的現(xiàn)實。
78歲的丁建仁夫婦育有一子一女,兒子在外地工作,女兒則遠嫁郊區(qū),平日里只有老兩口相依為命。前幾天,子女們都給老人捎來了月餅、衣物等,同時也表示不能回家與父母共度中秋節(jié)了。“我們老兩口早已習慣了,只要兒女們能夠生活得好就行了,也不愿意他們來回奔波。”雖然這樣說,老人的神色有點黯然。
“一些空巢老人由于子女常年在外工作,家人真正能團聚的時間一般也就是春節(jié)前后。”莫愁湖街道工作人員表示,轄區(qū)內有幾十戶空巢老人,不少老人的子女會在中秋節(jié)回家陪老人一起過,也有一些子女中秋節(jié)不回家陪老人一起過,而大多空巢老人渴望子女一道團聚。
心里有家就是團圓
“日子過得好了,但別忘了祖祖輩輩傳下來的中秋節(jié)。”昨日,民俗專家說,如今,人們對傳統(tǒng)文化、團圓文化沒有深刻的記憶與傳承,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不再被人們重視,大家更多是將它當成一個短暫的假期來享受。
民俗專家認為,中秋節(jié)是個古老的節(jié)日,祭月賞月是節(jié)日的重要習俗。在古代,每當圓月升起,普通家庭會露天設案,將月餅、棗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供物也有不同,南方供蓮子,北方則供石榴。
與今人相比,古人過中秋花樣甚多:觀花、賞月、吃月餅,個別地區(qū)還有“燒斗香”、“放天燈”、“點塔燈”、“舞火龍”、“賣兔兒爺”等習俗;附庸風雅者還要對月小酌、吟詩作賦,無一不是寄情于明月,祈福團圓美滿。
雖然這些儀式不可能在現(xiàn)實中重現(xiàn),人們仍應重視節(jié)日內涵,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過節(jié)是對家國、民族的認同,不應淡化,國家專門設置小長假體現(xiàn)了對傳統(tǒng)節(jié)日的重視。”民俗專家說,節(jié)日是親情的紐帶,但礙于距離等現(xiàn)實因素,并非每家都能在中秋節(jié)團聚,只要心里有家,就是團圓。至于節(jié)日怎么過,可以提倡形式多元,打電話、寄明信片、視頻聊天都是新的過節(jié)方式,看著同一個月亮,交換彼此的心情與祝福,“過節(jié),最重要的是認同節(jié)日。”
傳統(tǒng)節(jié)日應該在沿襲文化的基礎上,開展更多有特色的公共活動,加強大眾對節(jié)日的參與性,比如舉行賞月、詠月詩文朗誦、學習月餅制作等活動。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