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上班途中遇車禍身亡,河南永城市民陳召(化名)打完第一場官司,就決定放棄。
耗時2個多月,交了5000元律師費,這場官司僅確認(rèn)了勞動關(guān)系。接下來,申請勞動仲裁、工傷賠償,3個孩子還要讀書……陳召耗不起時間,更掏不起訴訟費。
“我們也有錯。”陳召說起案件,一臉誠懇。妻子小琴因身份證丟失,借用表妹的證件簽訂勞動合同,沒想到工傷賠償成了難題。
妻子在企業(yè)上班幾年,就這么白干了?陳召想不通。
事情峰回路轉(zhuǎn)!
永城市司法局免費為他指派律師。3年時間、7場訴訟,他沒花一分錢,拿到勝訴判決書。
讓陳召受益的,是河南省從1997年推行的法律援助工作制度。困難群眾涉案,可免費獲得法律服務(wù)。
陳召起初并不符合援助條件,2014年,河南進一步降低法律援助門檻,援助對象由困難群眾擴展至低收入群眾。標(biāo)準(zhǔn)一降,法律援助范圍擴至河南40%的人口。
受理案件后,永城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李維亮分析案情:案件難在工傷保險關(guān)系不好確定,賠償主體不知是用人單位還是工傷保險單位。
維權(quán)路,不平坦。法院判決敗訴,仲裁機構(gòu)不受理,保險中心不支付,案件轉(zhuǎn)眼過了2年多。
2017年初,李維亮轉(zhuǎn)變思路,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并多次與法官溝通案件實情。最終,法院認(rèn)定小琴務(wù)工的事實,要求工傷保險中心支付陳召50余萬元賠償款。
像陳召一樣,近5年河南有81.8萬名困難群眾受益法律援助,涉及47.2萬件案子。
河南省司法廳黨委委員、巡視員周濟生介紹,從推出法律援助,不斷完善便民措施,再到推行律師值班制度,保障司法人權(quán),河南法律援助逐步完善至提供全覆蓋、普惠式的常態(tài)法律服務(wù)。法律援助成為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重要力量。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