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最高人民檢察院 副檢察長 李如林
由于各種原因,檢察機關的機構突出表現(xiàn)為有些機構過多、重疊,只有減少機構,減少領導干部的員額,才能夠充分發(fā)揮檢察官的職能作用,充分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更進一步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辦案質量。
【解說詞】
要使員額法官檢察官真正回歸辦案一線,就必須向內設機構開刀,“拆廟減官”。
吉林省檢察院推行“大部制”改革,將原來的34個局(處室)整合為“九部一委”,使原來的“行政官”,回歸為檢察官,一線辦案力量大大增加。
【同期】吉林省人民檢察院 檢察長 楊克勤
通過機構改革加之員額制的改革落實責任,人人感到肩上有責任,辦理案件人人高度負責,責任心也提升了,所以辦案更加公正了。
【解說詞】
健全司法人員職業(yè)保障和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tǒng)一管理,是司法責任制改革的重要方面。按照中央統(tǒng)一部署,建立司法人員職業(yè)保障制度,解決了法官檢察官的晉升和待遇問題,進一步拓寬了司法人員的職業(yè)發(fā)展空間。而同步推行的省以下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tǒng)一管理改革,對于確保法院、檢察院擺脫地方干擾、公正辦案具有深遠意義。
改革落地,效果初顯。目前,上海、浙江、青海等地由法官、合議庭直接裁判的案件達到98%以上,由檢察官審查起訴的公訴案件占90%以上。在總編制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全國基層法院、檢察院85%以上的司法人力資源配置到辦案一線,辦案力量增加了20%以上,人均辦案數(shù)量增長20%以上,結案率上升18%以上。
【解說詞】
審判,是法官開庭審理案件并作出裁判的活動。無論是我國古代州官縣令升堂問案,還是西方國家法庭的對抗式訴訟,兩造當庭對質、言詞辯論都不可或缺。
在我國刑事訴訟制度構造中,審判作為對案件作出最終裁判的程序,是守護司法公正、防范冤假錯案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但是,在審判實踐中,仍然存在辦案人員對法庭審判重視不夠的現(xiàn)象,一些進入庭審的案件,有的關鍵證據(jù)沒有收集或者沒有依法收集,有的沒有達到“案件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的法定要求,使庭審的作用無法得到充分發(fā)揮。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會決定提出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目的是促使辦案人員樹立辦案必須經(jīng)得起法律檢驗的理念,確保偵查、審查起訴的案件事實證據(jù)經(jīng)得起法律檢驗,保證庭審在查明事實、認定證據(jù)、保護訴權、公正裁判中發(fā)揮決定性作用。
2015年3月31日,一起刑事案件在成都市青羊區(qū)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兩名被告人在盜竊電動車的過程中被抓獲,其中一名被告人曾某,因被捕時手持刀具,被檢察機關以搶劫罪提起公訴。
【同期】被告人 曾某
當然盜竊罪我肯定認,搶劫罪我就沒有認。
【解說詞】
檢察機關指控被告人曾某涉嫌搶劫罪,而曾某的辯護律師則認為曾某只構成盜竊罪。搶劫罪與盜竊罪在性質和量刑方面都截然不同,搶劫罪名一旦成立,被告人的刑罰將大大加重。此時,庭審就成為查明事實真相的關鍵。
【同期】成都市青羊區(qū)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 庭長 朱傳明
到底曾某逃跑的時候是不是使用了刀具抗拒抓捕,這個就是一個從盜竊轉化為搶劫的一個關鍵的事實。
【解說詞】
2015年2月,成都法院系統(tǒng)探索開展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試點,推行庭審實質化。按照庭審實質化要求,在法庭調查階段,關鍵證人必須到庭。
在這起案件中,現(xiàn)場目擊證人都無法明確說出案發(fā)時被告人手中的刀究竟是打開狀態(tài)還是關閉狀態(tài)。被告人曾某供述,這把刀是他偷盜電動車時,用來割斷鎖具的工具,并沒有想過用這把刀去傷害別人。
【同期】專家證人
固定了以后,它就扳不動了,它必須有個卡口,這樣才能扳動,如果不了解這個刀的結構,確實單手很不容易打開。
【同期】成都市青羊區(qū)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 庭長 朱傳明
單手是不好打開的,那么事實上刀到了地上的那種狀態(tài),它不是這樣的,如果你雙手打開的話,你才有可能對人家實施威脅。
【解說詞】
法庭最終認定被告人曾某構成盜竊罪,判處有期徒刑8個月。
【同期】被告人 曾某
當時我都認為自己肯定,這要多判幾年逃不脫了,我恨不得當場給審判長跪下,給他磕個頭。
【解說詞】
從搶劫罪改為盜竊罪,被告人曾某得到了應有的公正判決。
【同期】成都市青羊區(qū)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 庭長 朱傳明
這就是庭審實質化的魅力所在。他們有的辯護人怎么說,就說那是刑辯律師的春天到了,應該說法律的公正的春天到了。
【同期】中國政法大學 副校長 馬懷德
審判為中心,實際上是一個突出司法權威,確保審判程序的合法化、正當化,防止非法證據(jù)進入最后的裁判結果的這樣一個重要的訴訟制度改革。這個訴訟制度改革對于防范冤假錯案,對于排除非法證據(jù),對于確立審判的高標準,我覺得都會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解說詞】
為適應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公安機關探索建立執(zhí)法辦案管理中心,實行案件集中訊問、全程閉環(huán)、全程監(jiān)督的辦案新模式,在規(guī)范的訊問場所訊問犯罪嫌疑人,并全程錄音錄像。這些新措施,將有效防止刑訊逼供等非法取證行為,保證證據(jù)的合法性。
刑事案件中,統(tǒng)一公、檢、法三家的證據(jù)證明標準,十分重要,可以防止違反法定程序的案件進入審判程序。
貴州省公檢法單位運用大數(shù)據(jù)技術,總結同類案件的證據(jù)要素,形成各類案件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每一個訴訟環(huán)節(jié)的不同訴訟證據(jù)標準指引,為辦案人員審查證據(jù)提供了指引規(guī)范。
2016年5月,貴陽市花溪區(qū)發(fā)生一起故意殺人案。
偵查員取得了嫌疑人的認罪供述、作案動機、拋棄作案工具的描述等證據(jù)。
【同期】貴陽市公安局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分局刑偵大隊 大隊長 武長文
以前來講,我做完了,人交代了,案件就破掉了,但是和現(xiàn)在的司法體制改革是違背的,程序可能更重要,因為每一個程序的合法性,才能夠印證你取到證據(jù)的合法性。
【解說詞】
運用證據(jù)標準指引,公安法制部門在審核證據(jù)時發(fā)現(xiàn),缺乏作案工具上的DNA檢測報告,需要進一步偵查取證。
最終,偵查員在嫌疑人作案后藏匿的衣服上,檢測出了被害人血液和DNA,嫌疑人被批準逮捕。
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改變了司法工作中許多傳統(tǒng)的思想觀念和工作方式,推動了刑事司法文明穩(wěn)步提高,司法公正得到更好保障。
【解說詞】
英國哲學家培根曾經(jīng)說過:“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因為犯罪雖是無視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則毀壞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引用培根這段話,其中的道理十分深刻。
1992年12月25日晚7時許,海南省海口市上坡下村109號發(fā)生一起殺人焚尸案。案發(fā)兩天后,29歲的陳滿被警方抓獲并認定為兇手。1994年3月23日,??谑兄屑壢嗣穹ㄔ阂詺⑷朔呕鹱锱刑庩悵M死刑,5年后,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維持原判。陳滿堅稱蒙冤,其家人也一直幫他申訴。
2015年2月10日,最高人民檢察院以海南省高院對陳滿案的裁定“認定事實錯誤,導致適用法律錯誤”為由,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抗訴。2015年4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指令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異地再審。一年后,蒙冤24年的陳滿等來了正義的判決。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