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大勢,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精準程度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面對我國經濟發(fā)展進入新常態(tài),面對思想文化交流交鋒新形勢,面對人們接受信息方式方法新特征,思想政治工作要因勢利導、順勢而為、乘勢而上,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guī)律,遵循教書育人規(guī)律,遵循學生成長規(guī)律,不斷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精準度和吸引力。
著力提升時代感和針對性。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問題是工作的導向。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具有鮮明的問題意識,必須針對學生思想困惑,有的放矢進行教育引導。如果只是閉眼灌輸、只搞大水漫灌,漠視現實環(huán)境,脫離現實需要,不但會導致受教育者對教育內容的排斥,還可能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的公信力。思想政治工作所要解決的問題,源于實踐、來自社會,我們要深刻洞悉世界和中國的發(fā)展特征,深入研究、科學預見時代變化、社會變遷給人們思想認識造成的影響和沖擊,預判預研、前瞻謀劃,從而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動權、打好主動仗。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我們要緊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真正掌握學生的活思想,真正抓住學生關注的現實問題,既要關注普遍性的疑惑,實現面的覆蓋,也要關注特殊性的問題,“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從而真正做到教育之前心中有數、教育之中有的放矢、教育之后科學評估。直面問題,還要解決問題,特別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其范圍之廣、力度之大、任務之艱巨前所未有,涉及各個領域、各個系統(tǒng)、各個層次,廣大師生十分關注,我們要了解師生的所思、所想、所盼,找準穴位解疑釋惑,聯系實際開展教育,因應“事”“時”“勢”,把握“時”“度”“效”,加強改革舉措的及時、權威解讀,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矛盾問題,在尊重人、關心人的基礎上教育人、引導人,切實把廣大師生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來。
著力提升親和力和吸引力。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整風期間曾強調,共產黨員如果真想做宣傳,就要看對象,要“認真學習群眾的語言”。當前,人們的認識活動更加注重直觀、體驗和對比,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針對學生的思想行為特點,在親和力、貼近性上下功夫,防止模式化、套路化,防止語言生硬、形式刻板。要深入細致分析研究學生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精神文化需求,善于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喜聞樂見的形式、栩栩如生的形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激起學生思想上的共鳴。事實勝于雄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既需要理論的思辨,也需要現實的證明,要充分運用歷史上特別是黨史國史中最有沖擊力、最具鮮活性的經典事例,充分利用發(fā)生在學生身邊最有代表性、最具教育性的精彩案例,在生動講述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進行思想引導。思想政治工作過不了網絡關就過不了時代關,要適應信息化持續(xù)推進的新情況,研究把握信息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和規(guī)律,充分運用新媒體新技術新應用,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打通同學生進行信息交流的新渠道,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動性和實效性。
著力提升體系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鮮明的整體性,不能單靠一個部門、一類課程、一種方式,需要各方合力、協同完成;思想政治工作還具有鮮明的時代性,要在實踐中發(fā)展、在繼承中創(chuàng)新。院校各級黨委要強化擔當精神、責任意識,牢牢掌握思想政治工作主導權,加強領導和指導,形成黨委統(tǒng)一領導、各部門各方面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在搞好核心課程、主干課程建設的同時,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發(fā)揮整體效能。要著力探索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效銜接機制,在廣泛開展各類社會實踐過程中,注入思想政治工作元素,在實踐中錘煉思想、提高認識。要強化創(chuàng)新意識,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途徑,在破解思想政治工作短板上取得實質性進展,尤其要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創(chuàng)新學術話語體系,建立科學權威、公開透明的哲學社會科學成果評價體系,努力構建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撐。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