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穗兩地高校黨委宣傳部負責同志交流會在華南師范大學召開。陳敦耀/攝
參會嘉賓在參加上海高校學習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精神座談會后,在中國青年報社門口合影。陳敦耀/攝
參會嘉賓與騰訊QQ智慧校園項目組工作人員座談。陳敦耀/攝
參會嘉賓在華南師范大學學生志愿者講解下參觀華師大標本館。陳敦耀/攝
編者按: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于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fā)表重要講話。他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多舉措、分階段推進思政教育落地生根,并深入了解“互聯網+思政教育”的新模式,探索如何充分運用互聯網、新媒體和大數據技術有效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chuàng)新立德樹人教育模式,4月12日~4月15日,中國青年報社、中國高校傳媒聯盟聯合上海海事大學等單位共同主辦上海高校學習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2017年“北上廣深”調研活動。其間,4地40多家高校黨委宣傳部負責人參與了深入交流。通過與北京、廣州高校黨委宣傳部負責同志座談,調研團學習并實地參觀了中國青年報社、華南師范大學、深圳騰訊公司等機構,進一步思考“互聯網+思政教育”的做法與實踐。
--------------------------------------------------
上海海事大學:“開門辦思政”
設學緣起,育人血液里流淌著“開門辦思政”的基因
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的大門被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打開,那時中國積貧積弱,海權旁落。“航業(yè)者,國家之命脈也;航學者,航業(yè)之津梁也”,民族危難之時,急需培養(yǎng)人才力挽航權,在此歷史背景下,上海海事大學前身——晚清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yè)學堂船政科應運而生。她在創(chuàng)建之初就承載著民族自強的重任,刻下了愛國主義的深深烙印,培養(yǎng)了“開門辦學、培育英才”的基因。
從船政科到吳淞商船學校,再到今天的上海海事大學,在這100多年的發(fā)展歷程中,學校雖歷經坎坷,兩次被毀,三度停辦,但幾代海事人篳路藍縷,砥礪前行。在開放性基因的引領下,海事人以其強烈的民族使命感孕育優(yōu)良的校風、學風,培養(yǎng)出貝漢廷、趙錫成等一批又一批優(yōu)秀航運技術人才,為振興民族航運作出了可貴的貢獻。
海事大學百年辦學征程用實際行動回答了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和“辦什么樣的大學、怎樣辦好大學”這兩個根本性問題。
浦東復校,育人行動中體現著“海納百川”的城市精神
1959年,上海航海高等教育再度復興于陸家嘴民生路,并在1962年高校專業(yè)調整后集中了水運管理、水運經濟、遠洋運輸業(yè)務等經管類專業(yè)的師資力量和辦學優(yōu)勢,成為當時我國唯一的設置水運管理經濟類專業(yè)的高校。上世紀90年代,伴隨著浦東開發(fā)開放,作為陸家嘴唯一的高校,海事大學在這片改革前沿的沃土上開門辦思政更是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擔任APEC會議、上??萍拣^的服務志愿者更是讓海大學子在實踐中感受時代脈搏及科技進步。
讓海大師生擁有豐富的“走出去”的實踐平臺。學校高度重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除擁有中國遠洋海運總公司、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個國家級實踐教育中心。學校還充分利用育明、育鋒兩艘大型教學實習船,通過國際航線為學生提供遠洋實習的機會,除了進行專業(yè)實踐外,還加入禮儀教育、中國海權史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以更好地維護國家形象,增強愛國主義信念。隨著我國逐漸從航運大國邁向航運強國,在世界第一大集裝箱碼頭——洋山港、南北極科考船——“雪龍?zhí)?rdquo;上設置海外辦學項目,也讓在海外活躍著的海事大學老師,通過自身的工作更好地增強了育德意識與育德能力,將所思、所想帶回課堂。
扎根臨港,育人探索中順應著“一帶一路”的戰(zhàn)略新機遇
隨著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深入推進,2008年,上海海事大學整體搬遷至臨港新城,成為臨港第一校。根據多年辦學積累的“開門辦思政”經驗,海大依托臨近洋山深水港和上海自貿區(qū)的優(yōu)勢,主動融入地方發(fā)展。
努力打造大學生海洋強國“教育共同體”。以思政課為海洋強國教育的主要陣地,以通識教育示范課為海洋強國教育的主要載體,以學生第二課堂為海洋強國教育的重要平臺。著力通過“海大人文”大講堂、中國航海日論壇等形式,深入解讀中國海洋強國戰(zhàn)略。如邀請國內著名海權理論家張文木教授、復旦大學沈丁立教授、南海艦隊原政治部副主任陳儼少將等作主題報告,讓廣大學生更好理解 “海洋強國”的戰(zhàn)略意義。用好、用足已有思政教育平臺的經驗?,F任華裔美國交通部長趙小蘭女士之母命名的“木蘭教育基金會”30多年來“資助育人”的實踐探索,已讓千余名海大人感受到大國航路、走向深藍的責任感以及民族自豪的榮譽感。
(上海海事大學 焦玉玲)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