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成建設資金京投“自籌”
交通部門此前發(fā)布過一組數(shù)據:每新建一公里地鐵需要投入資金在數(shù)億元,甚至更多。面對本市在建的350公里軌道線,每年295億元的授權經營服務費顯然不夠用。
剩下的錢,誰掏?
京投公司融資計劃部總經理鄒順華解釋:“線路投資的40%是由政府專項資金支持,其余60%是由京投公司融資解決。”
籌錢,京投公司攢了不少經驗。鄒順華笑稱:“逢山開道,遇水搭橋。債券融資、股權信托、保險資金、融資租賃等都是京投在北京,乃至全國率先使用的,我們還打通了境外直接融資渠道。目的就是既保障資金供給,又不斷降低融資成本。”
一套逐漸嫻熟的融資手法逐漸形成,一條條融資渠道逐漸打開。僅以14號線和16號線為例,這兩條穿越中心城區(qū)的線路通過引入社會資本(PPP模式),減少了300億元政府當期投資。在去年剛浮出水面的ABO模式下,京投通過公開招標方式選擇北京市公共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北京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聯(lián)合體成為西郊線運營商。這標志著本市軌道交通市場化改革又往前邁了一步。
多贏的局面正在逐漸形成。2016年,京投公司還完成了涉及17號線、19號線等8條線共計669.91億元的貸款招標,中標利率普遍下浮10%至15%,此次招標涉及金額之大、線路之多均屬首次。此外,京投公司成功發(fā)行2016年額度為30億元、票面利率僅為2.99%的企業(yè)債券,既為當期軌道交通行業(yè)同類債券票面利率最低,又可視市場情況逐年上調或下調票面利率,避免長期限固定利率債券的利率風險。
還有更多創(chuàng)新正在醞釀中。鄒順華透露:“在持續(xù)推進既有線路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同時,京投公司將重點研究新線引入社會資本的可行性研究,通過模式創(chuàng)新,提升北京市軌道交通服務水平。”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