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覺探索定型的中國
回顧這170多年的轉型,可以非常確定地說,我們即將進入下一個階段。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講話中曾經判斷道:“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這個制度下的方針政策,也將更加定型化。”鄧小平同志這個重要講話對于我們黨十八大以來的政策具有很大的指導性作用。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里面有這樣一個表述:“到二〇二〇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huán)節(jié)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完成本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形成系統(tǒng)完備、科學規(guī)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十八屆五中全會再次強調了這一點:“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取得重大進展。” 我們一定要在這種轉型的大視野當中來理解“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以及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全面改革。全面改革的基本意涵,是說中國到了轉型的拐點時期,需要對社會各領域、各要素、各階層的關系進行系統(tǒng)梳理和綜合調整,使其進入到比較穩(wěn)定、合理的關系中,我們的價值理念、政治制度、文化方式、產業(yè)模式、社會形態(tài),以及國際關系,都要慢慢步入正軌,擺脫反復試錯的狀態(tài)。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常態(tài),并不簡單是說經濟放緩或者經濟結構調整,這只是其中的一個維度而已。實際上,新常態(tài)代表的是一種態(tài)度:經過這170多年的艱辛探索,今天的中國已經走到了轉型的關鍵期,一個走向定型的拐點期,這需要我們靜心反思這一百多年的功過得失,反思我們今天所處的狀態(tài),謹慎規(guī)劃未來。關于轉型的可能性和方向問題,我們需要在整個國家的范圍內,通過充分的討論,達成改革共識,我們需要從全局上思考前進的方向,理順整個國家的體制。
對于中國未來的走向,大目標是實現(xiàn)走向世界文明大國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對于今天社會上出現(xiàn)的極左或極右的思潮,我們都要予以正確的認識,未來的世界秩序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問題,我們既不是要回到老路上去,也不是要照搬西方模式,而是必然寄希望于東西兩大文明的合流。這不僅是說中國的問題要在世界框架中得到解決,也意味著世界新秩序要融合中國要素。有一個基本的判斷是,在全球時代,誰能夠融中西文明的精華于一體,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世界新文明,誰就能夠占領未來世界格局的高峰。這一點,我們要對中華文明的發(fā)展抱有充分的信心。
(根據宣講家網報告整理編輯,未經許可,不得印刷、出版,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根據宣講家網報告整理編輯,
未經許可,不得印刷、出版,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