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評價古代帝王:崇禎繼位時“國事已不可為”(2)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乾隆評價古代帝王:崇禎繼位時“國事已不可為”(2)

乾隆于四十八年(1783年)農(nóng)歷三月,第五次來帝王廟祭祀。此時乾隆年逾古稀(73歲),他寫下《癸卯暮春祭歷代帝王廟禮成述事》。詩的大義說:“我擺出供品請帝王們饗用,史書記載的朝代更迭則讓我心生畏懼。祭典完成之后起駕回宮,我還頻頻回首,思緒萬千。”此時乾隆已經(jīng)暗下決心,要對帝王廟進行改革了。

明太祖朱元璋最早在南京建帝王廟時,只供奉16位帝王、37個陪臣。清代康熙皇帝在去世之前提出:“應(yīng)將凡曾在位、除無道被弒亡國之主外,盡宜入廟崇祀。”雍正秉承康熙遺愿,將入祀人數(shù)增加到164位帝王、79個陪臣。乾隆認為,康熙、雍正的做法是“至大至公”。其實早在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就增加一人入祀,他就是明朝建文帝。乾隆在諭旨里追謚建文帝為“恭閔惠皇帝”,并且將其牌位放在明太祖的牌位旁邊。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下了一道很長的圣諭,對帝王廟入祀帝王的增減做出較大變動。乾隆首先肯定了崇禎皇帝。他認為,明之所以亡國,是因為萬歷、天啟皇帝不理朝政,以致法度廢弛。崇禎繼位時,“國事已不可為”,他雖然辛苦經(jīng)營17年,仍不能“補救傾危”,最后以身殉國。所以,乾隆把崇禎的牌位添進去,而不入祀萬歷、泰昌、天啟,在乾隆看來,實乃“千古大公定論”。

出于類似考慮,乾隆又增加了唐憲宗、金哀宗。他認為,唐憲宗時,藩鎮(zhèn)的節(jié)度使擁兵自重,憲宗征討節(jié)度使,使藩鎮(zhèn)相繼歸順朝廷,維護了國家的統(tǒng)一,他“在有唐一代中尚屬英王”。憲宗晚年被宦官殺害,并非無德,所以應(yīng)該入祀。至于金哀宗,乾隆認為,金哀宗生不逢時,他繼位后也曾進行改革,但由于之前的海陵王淫虐失德,金國大勢已去。后來蒙古鐵蹄南下,金哀宗無力回天,“自縊殉國”。他與崇禎帝的命運相似,所以應(yīng)入祀帝王廟。乾隆并非一味地增加,他撤掉了東漢桓、靈二帝的牌位?;傅鄢缟蟹鸬?,沉湎女色,致使宦官掌權(quán),釀成“第一次黨錮之禍”。之后的靈帝更加昏聵,宦官專權(quán)達到頂峰,大批的士大夫被處死、囚禁或流放,史稱“第二次黨錮之禍”。乾隆認為,東漢之亡,亡于桓、靈之手而非漢獻帝。桓帝、靈帝這兩個“昏暗之君濫叨廟食”,現(xiàn)在必須把他們清除出去。

在諭旨中,乾隆正式提出“中華統(tǒng)緒,不絕如線”。他說,中華統(tǒng)緒之所以出現(xiàn)這么多缺環(huán),就是因為議禮大臣抱有南北之別、高低之分的偏見。所以乾隆下旨,增祀東晉、南朝、北魏、五代十國的皇帝,加上唐憲宗、金哀宗,計25帝,使帝王廟的入祀人數(shù)增加到188人。為了表示對這次增祀的重視,五十年(1785年)仲春,乾隆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來帝王廟祭祀。如今矗立在歷代帝王廟里的三座碑亭,都與乾隆第六次親祭有關(guān)。

東南碑亭始建于清代雍正年間。亭內(nèi)所立之碑,碑陽是雍正十一年(1733年)所書,碑陰是乾隆五十年(1785年)寫的《仲春祭歷代帝王廟禮成述事》。乾隆之所以選擇在父皇所立之碑的背面刻字,是因為父子二人講了同一件事,即為什么增加入祀帝王的人數(shù)。乾隆覺得意猶未盡,于是同年秋天,他派大臣和坤等人督辦,新建了正東碑亭、正西碑亭,五十一年開工,五十二年建成。

1785年對乾隆來說極不尋常,這一年是乾隆執(zhí)政五十周年,當時他已經(jīng)75歲?;厥淄拢⌒闹斜囟ǜ锌级?。所以在正東碑亭的碑文中,乾隆把自己對帝王的評價和執(zhí)政心得都寫了進去。

正東碑亭內(nèi)立有乾隆五十年(1785年)寫的《祭歷代帝王廟禮成恭記》。碑文指出:“夫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非南北中外所得私”,所以,皇帝不應(yīng)該有民族和地域的差別。乾隆增加了25位皇帝,從而將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明末的中華帝王世系串聯(lián)成線。隨著年齡的增長,乾隆對執(zhí)掌國政越來越心存戒懼。在這篇碑文中,他重申“法戒”,即效法好皇帝,對昏君則要引以為戒:“孰可以為法,孰可以為戒,萬世之后,入廟而祀者,孰不憬然而思,惕然而懼耶!”

正西碑亭與正東碑亭同為乾隆五十二年建成。與正東碑亭內(nèi)洋洋灑灑的碑文相反,正西碑亭僅立一座無字碑,碑的正、背面沒有一個字。

乾隆26歲登基,實際執(zhí)政63年。他大力推行重農(nóng)政策,多次蠲免錢糧、稅賦,緩解了社會矛盾;他果斷出兵,平定叛亂,鞏固了統(tǒng)一多民族的封建政權(quán);他命人編纂《四庫全書》,為保護和傳播中國文化作出了貢獻。這一時期,政治穩(wěn)定,疆域廣袤,人口增長,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是大清王朝的巔峰時期。然而他又好大喜功,連年用兵,耗盡國庫積蓄;六次南巡,鋪張奢華,勞民傷財;晚年寵信大貪官,吏治腐敗,貪官盛行;他大興文字獄,銷毀民間書籍,禁錮了思想、文化的發(fā)展。當時西方已經(jīng)吹響工業(yè)革命的號角,中國卻還在封建的土地上緩慢前行。事實上,大清王朝到乾隆這里盛極而衰,留給嘉慶的是一個爛攤子。對于自己的是非功過,乾隆應(yīng)該是有一定認識的,也只能交給后人來評說,所以才會留下一座無字碑。

責(zé)任編輯:葉其英校對:潘攀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lǐng)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wǎng)安備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