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既定的北上方針,避免紅軍內部可能發(fā)生沖突
張國燾為實現南下目標,對中央決定置若罔聞,對中央指示陽奉陰違。
早在兩軍會師后的7月,張國燾就在紅四方面軍軍以上干部會議上,提出要用槍桿子審查中央的右傾機會主義路線。9月8日,他電令右路軍中的紅四方面軍駐馬爾康地區(qū)的部隊,要他們轉令軍委縱隊移至馬爾康待命,如其不服從,則將其扣留。
9月9日,張國燾電令,要求右路軍“南下,徹底開展黨內斗爭”。葉劍英看到電報后,立刻報告毛澤東。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博古等經緊急磋商,為貫徹北上方針,避免紅軍內部可能發(fā)生的沖突,決定率右路軍中的紅一方面軍第1、3軍和軍委縱隊迅速轉移,脫離險境,先行北上。
中央紅軍主力北上后,張國燾率領紅四方面軍和隨其行動的紅一方面軍第5軍和第32軍南下,于10月5日,在卓木碉另立中央,自封為“主席”,并通過其“中央”的組織決議,公然宣布“毛澤東、周恩來、博古、洛甫(張聞天)應撤銷工作,開除中央委員及黨籍,并下令通緝”。
對于中央率紅一方面軍主力先行北上的決策,1937年3月23日至31日,在延安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毛澤東指出:會合后中央要迅速北上,他按兵不動,中央盡力遷就他,安他一個紅軍總政委。但一到毛兒蓋,就反了,要用槍桿子審查中央的路線,干涉中央的成分和路線,這是完全不對的,根本失去了組織原則。紅軍是不能干涉黨中央的路線的,張國燾在分裂紅軍問題上做出了最大的污點和罪惡。左路軍和右路軍的時候,葉劍英把秘密的命令偷來給我們看,我們便不得不單獨北上了。因為這電報上說:“南下,徹底開展黨內斗爭。”當時如果稍微不慎重,那么會打起來的。
總而言之,中共中央率紅一方面軍主力先行北上,是在張國燾陰謀分裂黨和紅軍、以武力脅迫中央的情況下發(fā)生的,是黨中央的被迫之舉。
歷史證明中央的北上方針是完全正確的。中央率紅一方面軍主力先行北上,一是避免了紅軍間可能的武裝沖突,保存了黨和紅軍的核心領導力量,維護了黨指揮槍的根本建軍原則;二是紅一方面軍主力先行北上并最終落腳陜北,為三大主力紅軍勝利會師,為中國革命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了重要基礎;三是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先行北上的成功實踐,使廣大紅軍官兵,在事實面前,逐步認清了張國燾的錯誤路線和分裂黨、紅軍圖謀的本質,為實現全軍的集中統(tǒng)一指揮,創(chuàng)造了根本條件。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