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制造業(y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世界各國都在關注中國如何從中國制造轉為中國創(chuàng)造,雖然我們尚難以推測未來哪些領域將體現中國創(chuàng)新元素,但當前高鐵已經成為中國創(chuàng)造的重要名片,高鐵走出去成為中國創(chuàng)造在全球布局的重要嘗試。然而,今年6月9日,美國私營鐵路公司西部快線突然單方面宣布終止2015年9月簽訂的與中國鐵路國際(美國)有限公司合作修建連接洛杉磯和拉斯維加斯高速鐵路的合同,此事引發(fā)社會對中國高鐵“走出去”前景的熱議。
中美高鐵擱淺并非質量問題
這一項目最大的阻礙來自于美國聯(lián)邦政府規(guī)定高速列車必須在美國制造。聯(lián)邦政府的這一不靈活的要求,是阻礙美國高鐵發(fā)展的基本原因。
中美高鐵項目擱淺引發(fā)外界諸多猜測,有些人擔憂是否高鐵質量等問題引發(fā)爭議。雖然中國高鐵運行也出現過問題,但近年來的發(fā)展已經逐步培育了高鐵的競爭優(yōu)勢。截至2015年底,中國高鐵路網已經達到了1.9萬公里,占據世界總里程60%左右,高鐵建設與高速列車關鍵技術均進入了自主創(chuàng)新階段,特別是高鐵建設成本僅有競爭對手的2/3左右,運營成本也相對較低,而且中國鐵路建設速度堪稱全球第一,工期最短,這些都顯示中國高鐵具有較強競爭力。
美國西部快線中止合作的聲明也體現了中美高鐵項目終止并非質量問題,他們在聲明中表示,“這一項目最大的阻礙來自于美國聯(lián)邦政府規(guī)定高速列車必須在美國制造。聯(lián)邦政府的這一不靈活的要求,是阻礙美國高鐵發(fā)展的基本原因”。表明中美高鐵項目擱淺是美國西部快線以國內準入要求作為理由單方面終止,而并非質量原因。
西部快線雖然為他們的行為尋求了重要的托詞,但這種理由并非可靠。在印度尼西亞的雅萬高鐵項目中,高鐵列車不僅可以本地化生產,而且中方還向印尼轉移部分高鐵技術。即使是在美國,中國高鐵也有可能通過中車在美國設廠或者收購美國企業(yè)等方式實現本地化生產。由此表明,中美高鐵項目的終止有更深層次的原因,以國內要求即行終止的做法客觀上與美國近年來對華加強貿易保護主義是一致的,由此表明中美高鐵的擱淺難以回避美國出于貿易保護的內在原因。
此外,高鐵項目是系統(tǒng)性工程,除了技術、經驗、價格等方面的問題需要談判之外,項目融資也是其中極為重要的內容。有評論認為,美國是一個長在汽車輪子上的國家,地廣人稀,人口不稠密,建高鐵不見得劃算,高鐵項目預期回報可能難以覆蓋項目成本。在此情況下,美國西部快線公司迫于資金壓力,可能希望通過當前對高鐵項目的合同變更以獲得中國在項目融資方式、貸款利率及期限等方面的更多優(yōu)惠。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