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用兵以外,杜牧還注意到地方治理的各種措施。比如,他在《同州澄城縣戶工倉尉廳壁記》里提出,要加強法紀。縣尉是唐代縣里管兵馬司法的佐官,唐代文人一般不喜歡擔任這個職務(wù),可是杜牧認為,地方的法制對保障地方秩序非常重要。另外,他在《上鹽鐵裴侍郎》中說,應(yīng)該怎樣制止鹽鐵買賣方面的流弊。他提出過很多這樣的見解。他關(guān)心的問題大到國家的軍事經(jīng)濟,小到地方事務(wù)。他認為,凡是政治上有漏洞的地方都要堵上,這樣就可以挽回國運。
除了積極地建言獻策以外,杜牧也懷有親身實踐其政治志向的抱負。在一首《感懷詩》里,他這樣講自己的理想:“關(guān)西賤男子,誓肉虜杯羹!請數(shù)系虜事,誰其為我聽!蕩蕩乾坤大,曈曈日月明。叱起文武業(yè),可以豁洪溟。安得封域內(nèi),長有扈苗征!”意思就是說,我雖然是關(guān)西的貧賤男子,但是卻有剿滅胡虜?shù)拇笾?。我自信能夠掃平乾坤,使得日月重光,使得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功德能夠流遍天下。哪能讓封疆之?nèi),長有扈苗之征?“扈苗征”就是指大禹征服有苗,就是說有邊疆外族叛亂了。
唐武宗會昌二年,回鶻侵略云朔北州(現(xiàn)內(nèi)蒙、山西北部一帶),朝廷任太原和幽州節(jié)度使為招討使,軍隊在太原聚集,杜牧就希望朝廷能用自己的計策,他在《雪中書懷》里說:“天子號仁圣,任賢如事師。凡稱曰治具,小大無不施。……北虜壞亭障,聞屯千里師。牽連久不解,他盜恐旁窺。臣實有長策,彼可徐鞭笞。如蒙一召議,食肉寢其皮。”他說天子現(xiàn)在是很不錯了,凡是能夠讓天下太平的政策都要實施。他聽說北方屯兵時間很長了,但也未能夠解開兵禍,這很可能會引起其他盜賊的叛亂。其實,關(guān)于如何去慢慢地去制服他們,我有很好的計策。如果我能夠得到朝廷的召議,胡虜就讓我食肉寢皮了。他希望自己也能夠真正地到參與討伐云朔一帶的戰(zhàn)爭,然而他的志向很難實現(xiàn)。一方面他抒發(fā)了自己的抱負,另一方面,也寫自己壯志難展的苦悶。
有一次,他聽說慶州有一個叫趙縱的太守和黨項打仗,身上中了箭死了,就寫了《聞慶州趙縱使君與黨項戰(zhàn)中箭身死,輒書長句》,來稱贊趙縱,同時表達了自己的志向:
“將軍獨乘鐵驄馬,榆溪戰(zhàn)中金仆姑。
死綏卻是古來有,驍將自驚今日無。
青史文章爭點筆,朱門歌舞笑捐軀。
誰知我亦輕生者,不得君王丈二殳。”
他認為像趙使君這樣能夠為國家死杰的忠勇之士,今天已經(jīng)沒有了,那些朱門當中享受歌舞的權(quán)貴們,只會嘲笑他的白白捐軀。但是杜牧相信他一定會青史留名,而且自己也是像趙使君一樣,是不惜為國犧牲的人,只可惜得不到上戰(zhàn)場拼殺的機會。這樣的雄心壯志和豪邁氣概,在漢末的建安詩和盛唐的詩歌里面是很常見的,那個時代的詩人,大多數(shù)都滿懷著建功立業(yè)的理想,充滿了為國捐軀的豪氣,但是到了晚唐卻很難見到了。所以這就是人們?yōu)槭裁从X得杜牧的詩氣概豪邁,能夠在晚唐詩壇上獨樹一幟的原因。
我們從上面的詩里邊,已經(jīng)可以看到他滿懷壯志,但是卻得不到朝廷重用的苦悶。他有很多的詩表達了自己這方面的想法,比如《感懷詩》:“往往念所至,得醉愁亦醒。韜舌辱壯心,叫閽無助聲。聊書感懷韻,焚之遣賈生。”他說想到自己的壯志難展,即使在喝醉的時候,也會被愁醒。雖然自己有韜略,有舌辯,但是卻徒然使得自己的壯心受辱,所以他像屈原那樣地呼叫宮廷的守門人。“叫閽”出自《離騷》里的“吾令帝閽開關(guān)兮,倚閶闔而望予”,屈原希望皇帝天庭的守門人為他打開門,可是那個守門人靠著大門,望著我,根本就不理睬。“叫閽”這個典故李商隱也用過,杜牧同樣是用這個意思,指根本就沒有人來幫助他,他也沒有辦法見到皇帝,所以只能寫下這樣一首《感懷詩》,把它燒去送給跟自己同樣不遇的賈誼。賈誼是西漢漢文帝時候的一個書生,當時也是對國家的大治有很多想法,但是被滿朝老臣所不容,后來被貶到長沙當長沙王太傅,最后抑郁而死。所以在《史記》當中,屈原和賈誼的傳是列在一起的,叫《屈賈列傳》,他們都是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的典型。
另外,杜牧的《雪中書懷》也說:“斯乃廟堂事,爾微非爾知。向來躐等語,長作陷身機。”他說像這樣一些國家大事,那是朝廷的事情了,“爾微”就是指自己,像你這樣地位低微的人,不是你所應(yīng)該知道的。“躐等”就是超越等級說的話,你說了越過自己等級話,管了不該你管的事情,只能給自己招來災(zāi)禍。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