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帝王之山”的前世今生
這里就有一個問題了,中國的名山大岳這么多,為什么榮膺“泰山”美號的不是其它山,不是西岳、南岳,而獨獨是東岳呢?如果追溯這個文化之謎,那就要從上古先秦時期的一個神秘典禮說起,同時,還要從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凡的帝王說起。這個神秘典禮就是封禪,這個非凡帝王就是秦始皇帝。
我們首先說什么是封禪。打比方說,我們現(xiàn)在工作學習一段時間之后,都要向老師或領導做一個總結匯報。古代君王也是如此,他雖然是最高統(tǒng)治者,但是他也有領導的,而且還是兩位領導,一位是上天,一位是大地。古代君王在自認為取得一定文治武功的時候,他往往要對上天和大地做一番陳述,但陳述的地點可不一般,古人認為,這個地點必須要上能溝通天、下能連通地。哪個地點上能通天、下能通地呢?古人認為天地的寶座在東方,所以《楚辭》中有《九歌·東皇太一》,最能連通天地的地方應該是東方的那座高山。至今我們在泰山頂上仍然可以看到一個很大的石刻,上面刻著“氣通帝座”,氣,指泰山的靈氣。帝座,星名,在武星座,以帝座為中樞,左有十一星、右有十一星,二者呈屏風狀。此處指泰山之高,其靈氣與帝座星相通。
同時,古人認為,泰山腳下的那個地方是大地之祖,也叫“地祖”。所以,這個地方就被古人認為是一個能溝通天地的神秘地點。所以,古代君王向天地做工作匯報的時候,只能在泰山和它腳下的小山舉行。在泰山頂上筑壇以祭天,這個典禮叫“封”;在泰山腳下的小山上筑壇以祭地,這個典禮叫“禪”,合起來就是“封禪”。
傳說中,上古時代曾經(jīng)“封泰山,禪梁父”,梁父是泰山的一個小山。中國文明史上的一些著名帝王,黃帝、炎帝、堯、舜、禹都曾經(jīng)舉行過封禪大典,不過,這僅是上古的傳說,真正把封禪大典由傳說推向真實政治舞臺的則是秦始皇帝。
秦始皇為什么要封禪?理由很簡單,因為秦始皇認為自己一統(tǒng)六國,平定天下,功業(yè)遠超古代君王,是天下從來沒有的。所以,他認為自己最有資格到泰山之上,封天禪地。公元219年,秦始皇率領著文武百官,從咸陽出發(fā),不遠千里,趕到泰山,在泰山上舉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封禪大典。至今在泰山上還有很多秦始皇封禪的遺跡。其中有一個松樹叫“五大夫松”。傳說,秦始皇登泰山,突遇暴風雨,他倉惶躲到這個古松下避雨,事后為了獎賞古松的護駕之功,就給古松封了秦朝的一個爵位,稱作五大夫?,F(xiàn)在我們登泰山仍然可以看到這個著名的大夫松。同時,秦始皇在泰山立了一個無字碑,來彰顯他非凡的功業(yè)。秦始皇還刻了一個秦刻石,這個秦刻石至今還存有9個半字,存放在泰山腳下的岱廟之中,大家如果到泰山的話,可以看到秦代篆書的這么一個遺存。
秦始皇的封禪在歷史上影響深遠。他把一個傳說的典禮儀式推向了真實的政治舞臺,讓后世的帝王紛紛效仿。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加上秦始皇一共是六位帝王到泰山進行封天禪地的大典。對此,郭沫若先生做過一個精彩的評價。他說,“歷代帝王封禪泰山,也就是向泰山朝拜。既然皇帝都朝拜泰山了,那天下誰還敢藐視泰山呢?”所以,從秦始皇開始,泰山就變成了歷代正統(tǒng)王朝認定的唯一皇帝封禪山。
在秦代,泰山成了皇帝封禪山。那么,到了漢代,泰山又會成了什么山呢?在講這個話題之前,我有一個問題跟大家交流,剛才我提到了泰山的秦刻石,根據(jù)我們的調(diào)查,在泰山的主峰之上,現(xiàn)在有1800方古代的石刻,這個數(shù)量是非常大的。我在學校的時候,曾經(jīng)和同學們交流,我說,你認為在當代中國哪一方石刻影響最大?有的同學說是秦代的秦刻石;有的說是大字鼻祖的經(jīng)石峪;有的說是唐玄宗的《紀泰山銘》。在我的心中,在當代中國,“五岳獨尊”石刻應該影響最大,流傳最廣,恐怕在座的諸位都會帶著這個時刻的圖片。
為什么這一塊石刻會影響那么大?因為在五元人民幣的背面就清楚地印著“五岳獨尊”這方石刻。這方石刻的作者并不出名,其書法也不是最好,為什么它能成為泰山的一個象征呢?首先,因為它的地理位置最好,這個石刻立在泰山的極頂。同時,更重要是這個石刻切中了泰山的神圣地位。
什么是“岳”呢?中國古代是一個等級社會,不僅人是分等級的,山也分等級。一般的就叫做山,再高一等的叫鎮(zhèn),再高一等的才是岳。按照古文字的解釋,“岳”就是山之尊者,最尊貴的那些山。那么,這樣最尊貴的山一共有幾座呢?我們今天肯定隨口就可以回答,五座,五岳嘛。其實,最早還不是五岳,最早是四岳,四岳的由來源于上古的傳說。
傳說,大舜每隔一段時間都要遍巡天下,東巡、西巡、南巡、北巡。那么,他遍巡天下的標志物是什么呢?他東方到哪兒?西方到哪兒呢?他選擇一座山作為巡狩天下的標志。東巡,他就到達東方的那座山作為目的地,西巡就選擇西方那座山,同樣,南巡北巡也是這個道理。這四座山由于是大舜帝巡狩所至,它們的地位就非同一般了。東方巡狩的那座山就被尊稱為東岳,西巡稱為西岳,南巡稱為南岳,北巡就稱為北岳。同時,這四大岳又形成了華夏文明區(qū)的一個地理標志,也就是說,在四岳之內(nèi)的地區(qū)是華夏文明核心區(qū)。由于四岳承載了這么一個象征意義,它就被世人所尊崇,它的地位也變得神圣神奇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