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司馬遷的性格與命運
司馬遷出生在一個史官家庭里,他的父親司馬談是西漢前著名的學者,他父親留下了一部有名的著作叫《論六家要旨》,那是第一次對先秦時期的各種思想學術(shù)流派及其優(yōu)劣長短做一個全面評價的一部名著。司馬談是一個了不起的學者了,司馬遷經(jīng)過一個復雜的過程,繼承了他父親的事業(yè),做了太史令也就是掌管國家歷史典籍的官職。
從公元前104年,司馬遷開始著手編寫《史記》,他投入了自己的全部的時間,甚至是生命來完成這本書??墒钦斔褙炞⒌膩韺戇@本書的時候,一個意料之外的禍患,突然憑空而降,落到了司馬遷身上,這就是李陵之禍。李陵是漢名將李廣的后代,在天漢三年,他受命出擊匈奴、在他出擊匈奴的前期過程中曾經(jīng)打過幾次勝仗,捷報傳來的時候,朝廷上下的大臣,對李陵特別是對派李陵出征的漢武帝,一派歌功頌德,可是后來李陵卻打了敗仗,是因為他率領的那支小部隊,陷入了匈奴重兵包圍之中,他經(jīng)過一系列的苦戰(zhàn),彈盡糧絕,又無援兵,最后他戰(zhàn)敗投降了。這個消息一傳到朝廷里面,官場輿論立刻為之大變,大家紛紛的怒罵李陵。
在這種情況之下,漢武帝向司馬遷征詢意見,司馬遷就發(fā)表了一通和其他官員不同的說法,他說像李陵這樣的人,是天下奇士,他用兵很有一套,并且講到李陵這次深入虎穴,戰(zhàn)功也是很卓著的。他的戰(zhàn)敗與投降,會不會是被迫的,甚至有可能是另有深意的活動。司馬遷之所以這么說,是跟司馬遷一貫的為人風格有關(guān)的。司馬遷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朝廷百官那種見風使舵的表現(xiàn)。本來李陵打勝仗的時候,大家一起在歌頌李陵,等李陵敗降的消息一傳來,這些家伙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利祿,就紛紛落井下石。
特別是他看到李陵敗降的消息傳來之后,漢武帝非常焦慮,飯也吃不好,覺也睡不下,司馬遷覺得我從這個角度來說一下,還是為君王分一下憂,讓他焦慮情緒能夠降低一些,所以司馬遷當漢武帝征求意見的時候,他就把自己的想法,坦然的報告了上面,可是沒想到,漢武帝聽了以后勃然大怒,給司馬遷加上了個罪名,叫做詆毀貳世將軍李廣利,為李陵游說,這是漢武帝給他定的罪名。執(zhí)法官在審判時候又給司馬遷多加了一項罪名,叫誣上,就是誣蔑當今皇上。這個罪名是怎么來的呢?是因為司馬遷在給李陵說好話的時候,他講了,他自己帶著一支小部隊,深入匈奴腹地,導致了匈奴大部隊的包圍,可是后面的援兵就沒有到達,這樣一來,就可以被理解為表面上是在批評這次出征的全軍統(tǒng)帥貳世將軍李廣利,而在李廣利的背后就是漢武帝,所以執(zhí)法官認定,司馬遷為李陵游說這其實還有誣蔑當今皇上的一種主觀意圖在內(nèi)。這下司馬遷就在劫難逃了,如果他家里有錢,他交上若干錢財,他可以幸免,但是他沒有錢,怎么辦呢?只好接受了刑罰,那就是接受宮刑或者腐刑。這在古代的文人學者眼中看來,這種受侮辱的程度是極為嚴重的,超過了一死。
如果他不想受這個侮辱,他可以選擇在受刑之前自己慷慨赴死,自殺了事??墒撬抉R遷想到,現(xiàn)在有著一個更重要的事情正在做,就是《史記》已經(jīng)開始動筆寫了,所以他只能忍痛接受了宮刑。接受宮刑對他心里上的摧殘是極為嚴酷的,后來他在給自己的好朋友任安的信里面講到,“最下腐刑,極矣。”他講到受刑之后他的心理狀態(tài),他的精神狀況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如往”。坐在家里不知道坐在哪里,一出門不知道要到哪里去,就是說精神狀態(tài)到了快要崩潰的邊緣。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