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不移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前推進
“舉網以綱,千目皆張。”從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到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和十三次會議,都有一個共同主題,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充分說明這一改革的重要程度,同時也要求我們必須切實做好這項工作。今年以來,包括廣東在內的許多地區(qū),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認識不斷提高,研究制定了綜合性方案和專項方案,成效逐步顯現(xiàn),為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也有一些地區(qū)和領導干部還不太適應這場改革,表現(xiàn)出畏難情緒,缺少方向感,出現(xiàn)本領恐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有些政策措施需要進一步研究制定,有的地方還沒有有力行動起來,有的工作抓得還不精準。”
此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的重點就是研究如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帶有強烈的問題意識,深刻解答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xiàn)實問題,對于我們不折不扣落實好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當前我國經濟發(fā)展中有周期性、總量性問題,但結構性問題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這一時代背景是正確認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前提,必須深刻理解、牢記于心。同時,還必須準確把握基本要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給質量滿足需要,使供給能力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主攻方向是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當前重點是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本質屬性是深化改革,推進國有企業(yè)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價格、財稅、金融、社保等領域基礎性改革。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必須講究方式方法。一要發(fā)揮好市場和政府作用,一方面遵循市場規(guī)律,善于用市場機制解決問題;另一方面政府要勇于承擔責任,各部門各級地方政府都要勇于擔當,干好自己該干的事。二要突破重點難點,堅持重點論,集中攻關,以點帶面,促進過剩產能有效化解,幫助企業(yè)保持競爭優(yōu)勢,促進房地產業(yè)持續(xù)發(fā)展,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三要把工作做細做實,深入調查研究,把實際情況摸準摸透,有針對性制定政策、解疑釋惑,讓地方和相關部門知道怎么干,具體工作要從實際出發(fā),盯住看,有人管,馬上干,做到可督促、可檢查、能問責。四要平衡好各方面關系,把握好節(jié)奏和力度,做到胸中有數(shù)、有的放矢,防止就事論事甚至本末倒置,注意減少風險隱患。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這關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xiàn),是轉方式調結構的必然要求,也是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然要求。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關鍵是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六個必須”:必須堅持有質量有效益的發(fā)展,保持宏觀經濟穩(wěn)定,為人民群眾生活改善打下更為雄厚的基礎;必須弘揚勤勞致富精神,激勵人們通過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必須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處理好政府、企業(yè)、居民三者分配關系;必須強化人力資本,著力把教育質量搞上去,建設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體系;必須發(fā)揮好企業(yè)家作用,幫助企業(yè)解決困難、化解困惑,保障各種要素投入獲得回報;必須加強產權保護,增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感。
“惟其艱難,方知勇毅;惟其磨礪,始得玉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系全局、關系長遠,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思想新實踐的重要內容。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