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思想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4)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毛澤東思想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4)

四、開拓“新路”和進一步發(fā)揚民主

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一方面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領導集體,殫精竭慮,日夜操勞,另一方面又往往事與愿違,困難與曲折總是接踵而至。其中,有的是由于對客觀經濟規(guī)律和中國經濟基本情況認識不足所致,有的是由于對敵情估計過于嚴重、階級斗爭擴大化所致,有指導方針上的嚴重失誤,也有黨內民主生活遭到的嚴重損害。這些都促使毛澤東去思考一條符合中國國情、較少曲折、避免重大失誤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對此,我們不能不重提一段十多年前的往事,1945年7月來延安訪問的黃炎培等人在同毛澤東交談中曾提出過一個問題。黃炎培說:“我生六十多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不少單位都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中共諸君從過去到現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條新路,來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毛澤東說:“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jiān)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16](P609—610)毛澤東面對社會主義的曲折發(fā)展,回顧他說過的已經跳出周期率、找到新路的回答,自然會感到民主的極端重要性及其沉甸甸的分量,他當然知道列寧關于“社會主義不是按上面的命令創(chuàng)立的”,“生氣勃勃的創(chuàng)造性的社會主義是由人民群眾自己創(chuàng)立的”[17](P52—53),而“勝利了的社會主義如果不實行充分的民主,它就不能保持它所取得的勝利”[18](P168—169)這樣一些擲地有聲的精辟論斷??梢哉f,毛澤東決意要發(fā)揚社會主義民主來改變當前曲折發(fā)展的狀況是由來已久的考慮了,于是1962年初在黨的歷史上第一次規(guī)模巨大的七千人大會也就應運而生了。

這次大會以總結經驗教訓、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發(fā)揚社會主義民主為主要內容,誠如毛澤東指出的,中心是講一個民主集中制的問題。民主集中制有兩方面的要求,一是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先民主、后集中,二是集中指導下的民主,只有集中各方面的智慧,才能使群眾的積極性有共同的目標和認識,民主才能圍繞最主要的問題而充分發(fā)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領導同群眾相結合,是貫穿會議的基本精神和基本方法。

毛澤東對于這次會議當然寄予厚望,尤其是他剛剛提出要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使1961年成為“調查研究年”和“實事求是年”之后,多么希望這次會議能夠更有針對性地對過好民主生活起到進一步動員的作用。為此,他首先改變了會議的規(guī)模和形式,決定從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層的負責人均直接參加會議,“一竿子插到底”地參與總結和討論,普遍地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最大限度地減少中間層次的梗阻和障礙,有利于上下直接交流和溝通,為執(zhí)政黨的民主生活開創(chuàng)了新形式。其次,他針對與會的各級領導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怕群眾,怕群眾講話,怕群眾批評的態(tài)度提出意見,提出哪有馬克思列寧主義者怕群眾的道理呢?我們的態(tài)度是:堅持真理,隨時修正錯誤。第三,他還針對一段時期以來,政治運動中有不少干部受到下降和調動等處分的情況提出,不論這些處理正確與否,都是有益處的,可以鍛煉革命意志,可以調查和研究許多新鮮情況,增加有益的知識,他以大量歷史事例證明,許多賢圣的不朽貢獻往往是身處逆境、艱苦奮斗的結果。第四,針對某些黨委內部民主空氣不好,以第一書記個人獨斷來代替黨委集體領導的狀況,毛澤東認為這種“一人稱霸”、“一言堂”的局面必須改變,一定要讓人講話,實行民主集中制。第五,毛澤東在講話中反復強調要正確對待錯誤,一個人犯了錯誤,只要他真心愿意改正,只要他確實有了自我批評,就要表示歡迎,不要有這樣的空氣,似乎犯不得錯誤,一犯錯誤就不得了,從此不得翻身,應當幫助那些犯錯誤的同志認識錯誤。第六,毛澤東在這次會上帶頭作自我批評,檢查自己的不足與失誤,主動承擔責任,表示凡中央犯的錯誤,直接的歸我負責,間接的我也有份。應當說,上述各點突出反映了毛澤東開好這次會議的決心,也反映了他在會前所進行的細致的摸底和調查工作,他針對與會者的不同特點、不同傾向和問題而提出的不同要求,是有的放矢、切中要害的,因此會議的主流是健康的、積極的、向前看的,會議的氣氛是生動活潑的,比較好地發(fā)揚了民主。

這次會議對于執(zhí)政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必須發(fā)揚民主的認識,結合建國后十二年特別是后四年的經驗教訓,有了新的提高和深化。一是從克服建設過程中的困難,正確解決我們面臨的問題來看,主要依靠力量是人民群眾,是靠廣大群眾和干部的積極性,而調動積極性的最根本的方法是民主,是要讓人民真正當家作主。所以毛澤東說:“克服困難,沒有民主不行。”“沒有民主,就不可能正確地總結經驗。沒有民主,意見不是從群眾中來,就不可能制定出好的路線、方針、政策和辦法。”可見,發(fā)揚民主是克服困難的需要,是正確建設社會主義、克服主觀主義的需要。二是從建設社會主義經濟、鞏固無產階級專政來看,只有廣泛的人民民主,政權才能鞏固,局勢才能穩(wěn)定,才能最大限度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才能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tǒng)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面”。可見,發(fā)揚民主也是鞏固和發(fā)展社會主義的需要,是站在最廣大人民一邊、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需要。把發(fā)揚民主提到建設社會主義,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高度,這在毛澤東思想發(fā)展史上是一項重大的理論創(chuàng)新。

毛澤東的講話最重要的是聯(lián)系民主革命的經驗,把大家的認識引向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客觀世界,進一步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規(guī)律。他首先分析了社會主義建設的現狀,認為雖然干了12年,仍然還是缺乏知識,缺乏經驗,在社會主義建設上,還有許多未被認識的必然王國。他以自己為例,經濟建設工作中的許多問題還不懂得,工業(yè)和商業(yè)就不大懂;農業(yè)雖懂得一點,但需要學習的方面還很多,像土壤學、植物學、作物栽培學、農業(yè)化學、農業(yè)機械,等等;對于農業(yè)內部的各個分業(yè)部門,如糧、棉、油、麻、絲、茶、糖、菜、煙、果、藥、雜等等,還有畜牧業(yè)、林業(yè),也還有很多是需要弄懂的。他自認在這些方面的知識很少,生產力方面的知識很少,注意較多的是制度方面的問題,生產關系方面的問題。他認為從全黨來說,社會主義建設的知識都非常不夠,調查研究也還沒有形成風氣,各行各業(yè)還缺少一套具體的方針、政策和辦法,加上建國初期經濟建設上照抄蘇聯(lián)較多,創(chuàng)造性很少,缺乏獨立自主能力。這些情況決定了中國這樣人口多、底子薄、貧窮落后的大國建設社會主義的進程不可能很快,需要經過長期的反復試驗,從成功和失敗中作出比較,深入學習,才能逐步認識客觀規(guī)律,進入比較主動、比較自由、比較聰明的狀態(tài)。根據毛澤東的估計,我國要建設起強大的社會主義經濟,大概要花一百多年時間。這是一個比較符合中國國情的實事求是的估計,也是對以往那種不切實際、急于求成、夸大主觀意志作用的左傾錯誤的糾正。

毛澤東這篇講話的歷史功績是在清醒分析國情的基礎上,又把全黨的注意力重新引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重要的歷史經驗和思想原則上來。他在談到今后一百多年建設社會主義這一宏偉任務的時候,總是不能忘懷民主革命那段成功的經歷,從1921年黨的建立直到1945年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一共24年,我們全黨的認識才完全統(tǒng)一起來,中間經過一次全黨的整風,從1942年春天到1945年夏天,有三年多的時間,那是一次細致的整風,采用的方法是民主的方法,對于當時的民主革命應當怎么辦,黨的總路線和各項具體政策應當怎么定,這些問題都是在那個時期,特別是整風之后才得到完全解決的。毛澤東由此也總是想借助過去成功的經驗來解決當前面臨的更為艱難的任務。他提出:“為了這個事業(yè),我們必須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具體實際、并且同今后世界革命的具體實際,盡可能好一些地結合起來,從實踐中一步一步地認識斗爭的客觀規(guī)律。要準備著由于盲目性而遭受到許多的失敗和挫折,從而取得經驗,取得最后的勝利。”[19](P32)為了堅定全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信心,他在這篇講話中再次強調馬克思主義這個真理是不可抗拒的,一定要相信它,堅持它,而要弄清楚建設社會主義的客觀規(guī)律,就一定要下一番苦功,要切切實實地去調查它,研究它。要下去蹲點,到生產大隊、生產隊,到工廠、到商店去蹲點。要弘揚過去重視調查研究的好傳統(tǒng),真正做到情況明、決心大、辦法對,為實現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國情兩方面的正確結合創(chuàng)造條件、鋪平道路。

毛澤東關于發(fā)揚社會主義民主的講話和七千人大會的召開,圍繞大會而出現的民主空氣和會前會后制定的一系列甄別平反等政策措施,形成這一歷史階段的重要轉變,使“文革”前國民經濟得以比較順利的恢復和發(fā)展。但是,好景不長,長期形成的左傾錯誤畢竟根深蒂固,積重難返,而身為全黨領袖的毛澤東又已年近古稀,心力交瘁,對于畢生致力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事業(yè),不論在理論和實踐上都難以作出重大創(chuàng)新和重要舉措,特別是他在階級斗爭問題上的錯誤日益嚴重、個人專斷作風日益發(fā)展的情況,直接損害了民主集中制的思想,一場既不符合馬克思主義、也不符合中國實際的“文革”逆流也就不可避免地產生了。

如上所說,毛澤東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出的開創(chuàng)性貢獻,是他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歲月中,結合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兩大時期的需要而提出的完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嶄新篇章,是獨具特色的重大理論成果。

這些重大成果突出體現了對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yè)的開創(chuàng)性。它直接關系到如何認識中國革命特點和特殊規(guī)律的問題,關系到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發(fā)展方向和前途問題,關系到中國建黨、建軍、建國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如果沒有毛澤東的偉大發(fā)現和理論創(chuàng)新,中國革命就可能在錯誤路線指導下繼續(xù)在黑暗中苦斗,找不到正確的出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也有極大可能推遲下去,或者亦步亦趨地照抄蘇聯(lián)的模式。這些說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事業(yè),對于中國革命和建設具有徹底解放人民和徹底改變面貌的重大作用,其意義是不可低估的。正如恩格斯在談到馬克思一生的兩大貢獻時說過的那樣:“馬克思發(fā)現了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也發(fā)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guī)律”,使先前“在黑暗中摸索”的狀況出現了“豁然開朗”,馬克思在“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fā)現,該是很夠了”,“即使只能作出一個這樣的發(fā)現,也已經是幸福的了”。[20](P776)從這一評論中不難看到,毛澤東畢生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出的貢獻,使我們從黑暗中見到光明,一次又一次地進入“豁然開朗”的境界,他作為指引中國前進航程的舵手是當之無愧的。

這些重大成果也突出體現了理論內涵的豐富性和創(chuàng)新性。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總標題下,從中國革命道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從革命重點轉向農村、在農民和紅軍中發(fā)展黨員到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從黨內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運動到延安開展細致的整風;從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特點與矛盾到研究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理論;從分析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矛盾到提出一系列解決矛盾的方針、路線和辦法;從發(fā)揚社會主義民主到力圖扭轉社會主義建設中左的偏差和曲折發(fā)展的情況;從倡導實事求是、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到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和獨立自主的精神貫穿一切;從馬克思主義要中國化,中國實際要馬克思主義化的相互促進中實現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的結合,等等??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個大課題,大工程,大事業(yè),大思路,是需要集中全黨全國人民的智慧、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作深入研究的。

這些重大理論成果還突出地體現了理論的開放性和面向未來的精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項需要繼往開來、與時俱進、永遠堅持下去的事業(yè)。毛澤東的重大成果為這一事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開辟了道路,他從來沒有對中國的發(fā)展道路和前途描繪過終點和盡善盡美的境界,馬克思列寧主義永遠不會結束真理。中國人民在經歷了“十年內亂”的磨難后,又終于在恢復和堅持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迎來了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成果——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走過了二十年,并邁步走向新世紀。歷史表明,由毛澤東開創(chuàng)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宏偉事業(yè),仍將隨著實踐的發(fā)展不斷作出理論創(chuàng)新。實踐沒有止境,創(chuàng)新也沒有止境,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事業(yè)也沒有止境。我們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要譜寫新的理論篇章,既要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又要創(chuàng)造新鮮經驗,永不自滿,永不懈怠,沿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大道闊步前進。

------------------------------------------------------------------------

[1]    列寧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毛澤東傳:1893—1949(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

[3]    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毛澤東農村調查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5]    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    毛澤東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8]    毛澤東書信選集[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

[9]    毛澤東傳:1893—1949(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

[10]    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    毛澤東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2]    毛澤東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3]    列寧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14]    毛澤東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5]    毛澤東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6]    毛澤東年譜: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

[17]    列寧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18]    列寧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19]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

[20]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責任編輯:董潔校對:張少華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安備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