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強調倫理的道德,政治的信仰。你看那些老一輩共產(chǎn)黨人信了馬列主義,砍頭都不要緊。有夏明翰的詩為證: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這就是信仰的力量,有信仰就能夠發(fā)揮你的潛能。有人統(tǒng)計過,說從云南的迪慶州到四川的甘孜州,兩個州是挨著的,翻越非常難,因為自然環(huán)境很險惡。但是經(jīng)過考察,100多年來有兩支部隊靠人工翻過去了,一個是傳教的喇嘛,一個是中國的工農(nóng)紅軍!所以你看,要么就有宗教信仰,要么就有政治信仰。中國不可能靠宗教信仰,我們強調的是政治信仰。當然,職業(yè)意識也很重要,但是這個東西不穩(wěn)定,最穩(wěn)定的要不就是政治信仰,要不就是宗教信仰。
我們?yōu)槭裁磸娬{政治信仰?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我們是有我們的傳統(tǒng),我們的傳統(tǒng)是什么?孔子講“仁者愛人”“德治”“仁政”,強調一種道德的力量——“為政以德”“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孔子講“德不孤,必有鄰”,這次習總書記接見日本交流團的時候又引用了這句話。什么意思呢?有崇高道德的人不會孤單,必然會有追隨者。我們強調和平,我們強調友善,必然會有人追隨,不會孤單。所以,中國人不是強調死了以后怎么辦,而是現(xiàn)實社會要有所作為。所以孔子講“未知生,焉知死”。就是說,活著的事還沒有搞明白呢,管死了以后干什么呢?所以他說“敬鬼神而遠之”。現(xiàn)實社會有什么作用呢?中國人講究“三立”,社會上有了“三立”才能不朽。有的人死了說他永垂不朽,其實很快就朽了;有的人不朽,就是那些有“三立”的人。比如說“立德”,雷鋒雖然20多歲就不幸去世了,但是他的崇高品德被世人所敬仰,所以他就不朽。“立功”,比如說秦始皇,統(tǒng)一大中華的功勞,這個民族會永遠銘記他。“立言”,比如說老子的《道德經(jīng)》,孔子及其弟子的《論語》,這都是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怎么才能夠實現(xiàn)這樣一種立德、立功、立言呢?中國講究這樣八個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八個條目實際上代表了人生追求的三種道德層次。第一個道德層次就是修身,這是基本道德,每一個人強調自身的那種修煉,自我的發(fā)展。它以什么為前提呢?它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為前提。什么叫格物致知?用現(xiàn)在的話,就是科學研究獲得真知。你要對這個世界茫然無知,是一個文盲,你要修煉恐怕非常難,要有一個文化水平,然后內心得到一種凈化,然后達到修身的目的。中國人講修身,“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你修身以后進一步還要在這個社會上有所作為。齊家就是影響社會,這個不僅僅是一個家庭,還是一個社會,影響周圍人。更高的追求是治國平天下,是大德。所以修齊治是中國人的一種抱負。習總書記前些時候回憶他在陜北插隊的生活,他說,年輕的時候那么年輕,受了那么多苦,但是靠什么精神支柱?中國人就講究個修齊治,磨煉沒有關系,但是最后我能夠發(fā)揮多大的作用就能夠發(fā)揮多大的作用。這就是人的一種抱負。宋代張載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天地立心”就是找到事物運行的法則,遵循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關注民生的福祉,弘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學說,把中斷的圣賢之說傳承下去,弘揚下去,然后為萬世開太平。這是中國人的抱負,中國人講究修身立德是有傳統(tǒng)的。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