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修訂的《行政訴訟法》對行政機關應訴工作可能帶來的影響
下面我從訴訟的入口、過程和出口這三個環(huán)節(jié)來分析《行政訴訟法》對行政機關執(zhí)法應訴工作可能帶來的影響,爭取讓大家心中有數(shù),有效應對。
1.從入口看,新《行政訴訟法》從多個方面降低了立案門檻,訴訟的入口更加拓展了,行政機關被訴的幾率大幅度提高。
其中,有兩個導致今后行政案件大量增加的重要因素。第一,法院的立案工作由原來的立案審查制轉(zhuǎn)變?yōu)榱傅怯浿啤?/strong>這就意味著原來被擋在門外的案子不允許再擋,必須要立。立了以后,法院進入實體程序,該審的要審。行政相對人告得沒道理的,可以裁駁他;告的有道理的,通過實體審理程序,該作出判決的作出判決,該判敗訴的也要依法、依程序來判決。所以,立案登記制的實施,既給法院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zhàn),也給各級行政機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zhàn)。如何應對立案登記制改革之后可能出現(xiàn)的行政訴訟案件的大幅增長?可能對有些行政職能部門來講,這個挑戰(zhàn)還是挺嚴峻的。
第二,進一步拓寬受案范圍。即使立案門檻不降低,案件也必然比過去要增加很多,因為新修訂的《行政訴訟法》將更多的政府行為納入了司法審查的范圍。受案的范圍、管轄的范圍、依法調(diào)整的范圍進一步拓寬了,其目的就是要更加全面地規(guī)制行政行為。這比較明顯地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
一是可訴行政行為不再局限于過去所說的具體行政行為。過去說行政行為,就是法院依法審查行政行為的合法性,主要是指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包括抽象行為。這次立法修改在這方面有了一定的突破,紅頭文件、規(guī)范性文件也要一并審查,這些不是具體行政行為。行政機關內(nèi)部的一些紅頭文件,如果跟法律法規(guī)相抵觸的話,同時具體適用于行政處罰當中,也可以一并起訴,這就是規(guī)范性文件的一并審查制度。應該說,這對《行政訴訟法》本身的功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受案范圍明顯加大了,最關鍵的問題是突破了過去只審查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界線。學界呼吁了很多年,甚至認為現(xiàn)在規(guī)定一并審查制度都過于限制,呼吁要把所有的抽象行政行為都盡可能地納入審查范圍。立法時沒有采納這個意見,但是這畢竟在受案范圍上是一種突破性的、實質(zhì)性的調(diào)整。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